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中国“共意性运动”中的媒介动员 被引量:15
1
作者 易前良 程婕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共意性运动的媒介动员是建制性媒体和替代性媒体互激互渗的结果。前者主要通过"合理化"扮演理性动员的角色,后者则通过"建构认同"进行情感动员。共意性运动在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冲突性事件中所占比重差可忽略,而... 共意性运动的媒介动员是建制性媒体和替代性媒体互激互渗的结果。前者主要通过"合理化"扮演理性动员的角色,后者则通过"建构认同"进行情感动员。共意性运动在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冲突性事件中所占比重差可忽略,而且媒介动员具有高度的情境依赖性。但探讨共意性运动中的媒介动员具有"昭示"意义,因为作为"媒介"与"国家"、"民众"之间进行良性互动的对话机制,其展示了转型中国在"国家-社会"重构进程中积极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中国 共意性运动 媒介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意性社会运动:概念、内涵及本土化阐释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小安 龚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0-165,共6页
共意性社会运动充当的角色不是制度的变革者和抗议者,而是政府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比较而言,"共识性社会运动"的译法较"共意性社会运动"更为恰当,因为"共识"既表达了价值认知的内涵,又彰显了其制度性... 共意性社会运动充当的角色不是制度的变革者和抗议者,而是政府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比较而言,"共识性社会运动"的译法较"共意性社会运动"更为恰当,因为"共识"既表达了价值认知的内涵,又彰显了其制度性支持的特征,而"共意"有可能是带有偏见、解构甚至对抗的体制外力量汇聚体。在中国语境下,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存在信任度差异,共意性社会运动中的核心指标如舆论共识度、媒体支持度和官方支持度均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景象。总之,对于共意性社会运动,只有结合特定语境,考察背景的差异性和概念的适应性,才能进一步规范研究,拓展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运动 动员 概念辨析 本土化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动员中的国家与社会——以“免费午餐”为例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秀秀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其背后反映的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并达成合作,是网络动员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网络动员与传统动员不同,它是由意见领袖或普通网民发起的,为实现特定目的,通过各种动员...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其背后反映的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并达成合作,是网络动员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网络动员与传统动员不同,它是由意见领袖或普通网民发起的,为实现特定目的,通过各种动员方式和策略,促使网民形成或改变一定的价值观念、态度与期望,从而产生持续性的参与行为或其他预期行为的过程。"免费午餐"作为网络动员的代表案例,实现了引领国家行动、与国家展开合作等意义深远的成功动员。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动员在共意性运动的领域中具有可复制性,而在冲突性运动的领域中,还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动员 国家与社会 “免费午餐” 共意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