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元素在新型镍基粉末高温合金中的强化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贾建 罗俊鹏 +3 位作者 张浩鹏 闫婷 侯琼 张义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0-55,共6页
通过真空感应熔炼(VIM)棒料+电极感应熔炼氩气雾化(EIGA)制粉+热等静压(HIP)成形+热处理(HT)工艺制备三种W含量(质量分数4.1%、6.1%和8.1%)的新型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实验锭坯。以此锭坯为对象,结合金属材料相图计算及材料性能模拟软件JMat... 通过真空感应熔炼(VIM)棒料+电极感应熔炼氩气雾化(EIGA)制粉+热等静压(HIP)成形+热处理(HT)工艺制备三种W含量(质量分数4.1%、6.1%和8.1%)的新型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实验锭坯。以此锭坯为对象,结合金属材料相图计算及材料性能模拟软件JMatPro 6.5计算,利用SEM、EBSD和XRD分析W含量对热处理态锭坯显微组织(如晶粒尺寸、退火孪晶、γ′强化相及错配度)的影响,测试分析不同温度下合金的拉伸性能,通过经验公式量化分析各强化机制对合金室温屈服强度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随着W含量增加,γ基体层错能明显降低,热处理态退火孪晶界Σ3数量增多;W促使晶内一次γ′强化相由立方状加速粗化为固态枝晶状,对γ′总量和二次、三次γ′的影响不大;W进入γ基体产生晶格畸变的程度大于γ′强化相,使得γ′/γ错配度呈下降趋势;W有助于提高室温和650~800℃拉伸强度,但略微降低塑性;W主要起固溶强化、γ/γ′共格应变强化和晶界强化作用,其中固溶强化贡献相对最低,固溶强化时以强化γ基体为主,γ基体固溶强化和γ/γ′共格应变强化效果随W含量增加而减弱,W含量为6.1%时晶界强化效果最大;固溶强化、γ/γ′共格应变强化和晶界强化贡献值总和不足室温屈服强度实测值的50%,合金以γ′相沉淀强化为主,测试值和计算值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高温合金 退火孪晶 错配度 层错能 固溶强化 格应变强化 晶界强化 沉淀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钼钇共渗强化层的回火硬度及红硬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宏观 蔡航伟 +3 位作者 马志康 王成磊 李冰 高原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68,共6页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Q235钢表面分别进行钨钼钇共渗与钨钼共渗,形成均匀致密合金扩散层;共渗后,将两种试样分别在960℃、980℃、1020℃下进行8h渗碳及淬火,并在200℃低温回火1h。之后将两者在1 020℃渗碳及淬火,并分别进行...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Q235钢表面分别进行钨钼钇共渗与钨钼共渗,形成均匀致密合金扩散层;共渗后,将两种试样分别在960℃、980℃、1020℃下进行8h渗碳及淬火,并在200℃低温回火1h。之后将两者在1 020℃渗碳及淬火,并分别进行200~700℃回火。采用显微硬度仪检测其表面硬度,采用光学显微镜、SEM及EDS分别对渗层进行金相组织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回火特征与冶金高速钢类似,在500℃时出现"二次硬化"现象,回火硬度达到峰值,且前者高于后者。将经过1 020℃渗碳淬火后的两种试样在600℃下保温1h后空冷,重复4次后,前者与后者的表面硬度最大值分别达到750 HV0.05、650HV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钼钇 钨钼钇强化 回火硬度 红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强化对椒坯发酵群落多样性及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如 黄钧 +5 位作者 张立强 崔瑞迎 吴重德 廖昌明 李红 周荣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20,共8页
描述了应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ric acid fatty acids,PLFAs)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研究微生物强化发酵椒坯群落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研究... 描述了应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ric acid fatty acids,PLFAs)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研究微生物强化发酵椒坯群落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高盐发酵使椒坯的细菌生物量显著降低;对于强化的样品,因所使用的菌株及强化方式不同,其群落多样性及优势菌差异显著,假丝酵母菌Candida versatilis强化提高了椒坯总生物量,鲁氏酵母Zygosaacharomyce rouxii则相反;共培养强化提高了椒坯以Tetragenoccus和Zygosaacharomyces为主的优势菌的生物量,同时发现嗜盐四链球菌Tetragenoccus halophilus对Vagococcu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理化研究表明,不同强化方式使样品的总酸(TA)、还原糖(RS)和氨基态氮(FN)等参数略有差异。不同强化方式对挥发性组分贡献不同,其中,共培养强化使椒坯挥发性组分总含量提高了28.46%。该研究揭示了强化发酵对椒坯微生物群落和品质的影响规律,对微生物强化技术在传统发酵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强化 挥发性组分 磷脂肪酸(phosphoric acid FATTY acids PLFAs)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氰浸金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骞 朱月红 +2 位作者 张雁 马永和 杨永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56-2382,共27页
随着国家对企业绿色生产要求的提高,传统氰化法浸金工艺的劣势愈加明显,无法满足当前的环保要求。在浸金领域,亟需寻找一种能替代氰化物的非氰浸金剂。本文对非氰浸金剂进行了分类总结,更新了传统浸金剂(含硫浸金剂、卤化物浸金剂、微... 随着国家对企业绿色生产要求的提高,传统氰化法浸金工艺的劣势愈加明显,无法满足当前的环保要求。在浸金领域,亟需寻找一种能替代氰化物的非氰浸金剂。本文对非氰浸金剂进行了分类总结,更新了传统浸金剂(含硫浸金剂、卤化物浸金剂、微生物、氨基酸等)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综述了目前热度较高的新型环保合成浸金剂的合成方法与研究现状;除单一成分的浸金剂外,本文还对多种不同浸金剂组成的共强化体系进行了系统总结,为非氰浸金剂领域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氰浸金剂 含硫浸金剂 新型环保合成浸金剂 共强化浸金剂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时效后Super304H奥氏体热强钢中析出相的强化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白嘉伟 詹倩 +1 位作者 迟成宇 谢锡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042-3050,共9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Super304H奥氏体热强钢在650℃下不同时间(10~10000 h)时效过程中3种析出相的析出行为,并对其强化机理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研究Super304H不锈钢在650℃时效1 h后富Cu相的早期析出行...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Super304H奥氏体热强钢在650℃下不同时间(10~10000 h)时效过程中3种析出相的析出行为,并对其强化机理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研究Super304H不锈钢在650℃时效1 h后富Cu相的早期析出行为。并详细分析富Cu相共格应变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细小弥散的富Cu相均匀且高度稳定地分布在奥氏体基体上,当650℃时效时间达到10000 h,球形的富Cu相依然保持在纳米级别,直径约为32 nm。在时效过程中,富Cu相与奥氏体基体始终保持完全共格的关系。Super304H不锈钢显微硬度的显著提高是由于细小弥散的富Cu相起到共格应变强化的作用,晶内较大尺寸的MX相也能够通过钉扎位错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晶界上呈链状分布的M23C6相亦具有辅助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uer304H 富Cu相 析出相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导Cu-Cr-Zr合金时效性能 被引量:19
6
作者 丁宗业 贾淑果 +2 位作者 宁向梅 宋克兴 刘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20-2425,共6页
采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Cu-Cr-Zr合金,研究合金的时效析出行为;借助高分辨透射电镜对合金时效析出相的组织形态进行分析,探讨合金的时效强化机制。结果表明:Cu-0.36Cr-0.03Zr合金经450℃时效4 h后获得较好综合性能,合金硬度和导电率分... 采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Cu-Cr-Zr合金,研究合金的时效析出行为;借助高分辨透射电镜对合金时效析出相的组织形态进行分析,探讨合金的时效强化机制。结果表明:Cu-0.36Cr-0.03Zr合金经450℃时效4 h后获得较好综合性能,合金硬度和导电率分别达到为156 HV和82.62%IACS;通过微观分析确定经450℃时效4 h后合金中析出相为面心立方Cr相,且与基体保持共格关系;当时效时间延长至8 h时,合金中面心立方Cr相转变为体心立方Cr相;经450℃时效4 h后合金强度与硬度的提高主要由共格应变强化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时效处理 析出相 格应变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表面熔覆Fe-Cr-Si-B涂层的显微组织与溶质分布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玉萍 刘桦 王素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83-186,205,共5页
用常压弧光等离子体在 45 #钢表面熔覆Fe Cr Si B粉末涂层 ,采用电子探针、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显微硬度计对熔覆层的成分、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熔覆层由A(Me) +F(Me) +Me2 3C6等组成 ,且A与Me2 3C6保持共格关系... 用常压弧光等离子体在 45 #钢表面熔覆Fe Cr Si B粉末涂层 ,采用电子探针、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显微硬度计对熔覆层的成分、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熔覆层由A(Me) +F(Me) +Me2 3C6等组成 ,且A与Me2 3C6保持共格关系 ,F与Me2 3C6保持位向平行关系 ;熔覆层中B、C、Fe成分分布较均匀 ,Ce存在明显的波峰 ,表明有Ce存在 ;Cr存在界面“梯度扩散层” ;显微硬度在HV0 .0 570 0左右。A、F良好的强韧性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显微组织 溶质分布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分布对Cu-Cr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庆娟 徐长征 +1 位作者 黄美权 郑茂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25-1127,1131,共4页
Cu-Cr合金是一种很好的时效强化型合金,其性能主要取决于Cr在Cu基中的分布。对Cu-0.2Cr合金研究发现,当Cr固溶于铜中时硬度和导电性最低,通过时效后的衍射和性能分析,析出相为fcc(face-centered cubic)的Cr且与基体保持着共格关系,其硬... Cu-Cr合金是一种很好的时效强化型合金,其性能主要取决于Cr在Cu基中的分布。对Cu-0.2Cr合金研究发现,当Cr固溶于铜中时硬度和导电性最低,通过时效后的衍射和性能分析,析出相为fcc(face-centered cubic)的Cr且与基体保持着共格关系,其硬度和导电性分别提高了32.8Hv和39.9IACS%。对时效后合金的强度按共格弥散强化造成的切变应力的增量进行估算,其估算值与实测值相差6%。用马提申定则对固溶和时效后合金的导电性进行估算,估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小,因此在低固溶条件下,可以利用马提申定则对固溶和时效后Cu-Cr合金的导电性进行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合金 Cr分布 格弥散强化 导电性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隔壁反应精馏塔的动态特性分析及控制研究
9
作者 王洁鑫 韩帅帅 +3 位作者 丁晖殿 师丽 李强 苑杨 《现代化工》 2025年第10期265-269,275,共6页
针对具有最不利相对挥发度排序的四元反应物系,依据共强化原理得到的双隔壁反应精馏塔(R-DDWDC)能够实现比单隔壁反应精馏塔(R-SDWDC)更高的热力学效率,但共强化策略的应用对R-DDWDC动态特性及可控性的影响尚不明确。以醋酸和甲醇生成... 针对具有最不利相对挥发度排序的四元反应物系,依据共强化原理得到的双隔壁反应精馏塔(R-DDWDC)能够实现比单隔壁反应精馏塔(R-SDWDC)更高的热力学效率,但共强化策略的应用对R-DDWDC动态特性及可控性的影响尚不明确。以醋酸和甲醇生成醋酸甲酯和水的酯化反应为例,通过对比R-DDWDC与R-SDWDC在浓度控制方案下的表现,系统评估了R-DDWDC的动态特性与可控性。仿真结果显示,R-DDWDC在面对进料流量和组分扰动时展示出优于R-SDWDC的闭环响应性能,且其各控制回路间的耦合也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强化 双隔壁反应精馏塔 单隔壁反应精馏塔 过程设计 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