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完善及拓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廖天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9-61,共3页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国之治”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完善应坚持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形成多方参与的共治格局;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保护人民...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国之治”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完善应坚持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形成多方参与的共治格局;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保护人民各项权利;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从而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 共享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村民自治到共建共治共享:制度建设中的乡村治理发展
2
作者 李华胤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制度是现代国家建设的关键词。作为国家治理重要基础的乡村治理不是独立于、外在于甚至是游离于国家治理体系之外的社会治理。从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的演进历程来看,乡村治理呈现出不同样态。从村民自治制度到共建共治共享乡村社会治... 制度是现代国家建设的关键词。作为国家治理重要基础的乡村治理不是独立于、外在于甚至是游离于国家治理体系之外的社会治理。从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的演进历程来看,乡村治理呈现出不同样态。从村民自治制度到共建共治共享乡村社会治理制度,是乡村治理演进的具体路径。但乡村治理的演进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一直处于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制度建设的演化进程之中。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制度建设是乡村治理变迁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制度建设不仅反映国家意志,也反映了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以及乡村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方位。国家对乡村治理制度建设的总体方向是不断将乡村治理纳入国家治理的一体化之中,以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新时代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制度框架下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制度建构和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既需要深化制度建设,也需要乡村社会在制度实践中不断创构能让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落地运行的体系化的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制度建设 村民自制度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何以建构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春城 郭一文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1,共9页
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建构乡村治理共同体,是回应新时代中国乡村治理诉求的必然要求,而现实图景的生成,需要从学理上探究其系统建构逻辑,明确其价值意蕴、要素体系与行动框架。顺应乡村治理方向的时代变迁,建构乡村治理共同体,要响... 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建构乡村治理共同体,是回应新时代中国乡村治理诉求的必然要求,而现实图景的生成,需要从学理上探究其系统建构逻辑,明确其价值意蕴、要素体系与行动框架。顺应乡村治理方向的时代变迁,建构乡村治理共同体,要响应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公共价值,这些价值意蕴促使乡村治理共同体成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核心内涵集中体现在组织、价值、行动、利益等要素的关联契合之中,组织架构、价值理念、行动指向、利益成果可作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建构体系。以价值意蕴的指引和要素体系的支撑为基础,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具体行动可通过以主体互嵌优化乡村治理结构、以价值融通重塑乡村治理理念、以协同共治完善乡村治理方式、以利益聚合共享乡村治理成果四个方面入手,以乡村治理共同体推进乡村治理的网络化、共识化、协同化和共享化,从而以“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塑造乡村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同体 共建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赋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理论问题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鲁宁 何潍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共11页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总结提炼的社会建设方针。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讨论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的逻辑,通过多元共建大数据平台,实现政府、企业、居民等多元社会主体的数据信息整合,...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总结提炼的社会建设方针。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讨论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的逻辑,通过多元共建大数据平台,实现政府、企业、居民等多元社会主体的数据信息整合,识别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和意愿。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统筹、企业参与、居民自治的多元共治机制,明确各主体的权责边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量化评估体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共享机制。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已形成清晰的战略规划,大数据赋能的实现路径已初见成效,但企业与居民等多元社会主体仍需在党和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协同发力,共同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平安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享 大数据 社会治理 多元 服务 资源流动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生成逻辑和制度优势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燕妮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1期68-80,共13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归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趋向。以社会进步带动国家成长洽合我国理性治理之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以全民参与、共享发展的融合型理路的共建共治共享体...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归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趋向。以社会进步带动国家成长洽合我国理性治理之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以全民参与、共享发展的融合型理路的共建共治共享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制度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中国社会主体性成长、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构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的生成逻辑,体现着迥异于西方治理理念、体制和方式的创新特征。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国家与社会合作共强的发展趋势、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彰显着“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享 社会治理 生成逻辑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路径研究——以长三角先发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鲁可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08,共8页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新时代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共建共治共享是一个完整的政策话语体系,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建为共治共...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新时代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共建共治共享是一个完整的政策话语体系,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建为共治共享提供了基础,共治为共建共享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实现途径,共享为共建共治提供了激励动员机制和价值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高,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先发地区之一。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制度过程中,长三角地区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经验,有效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实施进程。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理论层面需要从主体、路径、目标三个维度围绕新时代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要求,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以法治和科技为保障的社会治理共治制度和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的社会治理共享制度。在实践层面,我们需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人民为中心,从主体维度、路径维度以及价值维度,构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富裕 共建共享 社会治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社互动取向:共建、共治与共享 被引量:40
7
作者 张国磊 张新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137,共7页
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构建。传统社会管理面临诸多困境:单一治理主体依赖科层制运作而造成行政执行僵化,部门碎片化的运作方式引发资源内耗与动员失灵,权威管控与社会维稳的治理目标加剧了国家与社会之间... 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构建。传统社会管理面临诸多困境:单一治理主体依赖科层制运作而造成行政执行僵化,部门碎片化的运作方式引发资源内耗与动员失灵,权威管控与社会维稳的治理目标加剧了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割裂等。一系列困境使得基层社会陷入"分利失序"的状态。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与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要求治理主体多元化,从政府主导到社会组织嵌入合作共建;加强治理方式协作化,在科层组织内部形成跨部门合作与反科层化共治的机制;实现治理目标共赢化,在政府购买服务中增进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提升各主体的共享感和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政社互动 共建 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教育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功能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14
8
作者 郑玉清 刘楚佳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37,共5页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与社区教育在目标达成、价值追求、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新的社会治理格局下,社区教育具有社区参与、公民意识培养、社会资本培育、资源整合、社会组织能力提升等功能。为充分发挥在新社会治理...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与社区教育在目标达成、价值追求、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新的社会治理格局下,社区教育具有社区参与、公民意识培养、社会资本培育、资源整合、社会组织能力提升等功能。为充分发挥在新社会治理格局下的功能,社区教育的育人目标、管理体制、推动力量和资源整合等也亟须从传统转向现代治理体系下的发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社会治理 共建共享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56
9
作者 夏锦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62,共10页
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社会治理结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和必然要求,是一个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国家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成为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一... 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社会治理结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和必然要求,是一个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国家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成为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它的深入思考,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展开双重分析。治理理论强调的合作性,公共性理论强调的公共性,共同构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厚的理论基础。在其逻辑体系下,"共建""共治""共享"三个关键词充分彰显出其概念框架,鲜明体现出以合作性、公共性和多元性为基本内涵的多元共治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固然需要借鉴域外成功经验,但主要着眼点仍在于从中国国情出发,探寻适合自身的实践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促进秩序与活力的合理均衡、培育良好的公共精神、提升法治素养水平、推动治理技术创新是必须重视的四大基础性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共建共享 多元主体 合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意涵解读 被引量:51
10
作者 马庆钰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38,共5页
共建共治共享是执政党治理理念不断提升和治理实践不断拓展的结果,体现了执政党对公共治理理念的吸纳认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积极调整、国家治理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正确回应。既是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建设方向,也为社会组织参与... 共建共治共享是执政党治理理念不断提升和治理实践不断拓展的结果,体现了执政党对公共治理理念的吸纳认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积极调整、国家治理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正确回应。既是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建设方向,也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提供了依据。党政决策者和职能部门应借此顶层设计指引,为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在国家社会治理中健康成长和担当使命营造良好的"善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组织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价值、结构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47
11
作者 颜克高 任彬彬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2,共7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政策决议,旨在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作为多元治理主体间结构化社会关系,巩固了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创新成果。从"价值"...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政策决议,旨在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作为多元治理主体间结构化社会关系,巩固了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创新成果。从"价值""结构"以及"路径"三个维度,诠释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价值内涵与本质特征,探索其推进路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基于政治、社会与公共价值诉求,对治理主体次序、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结构的调整,其建设是一个系统性与长期性工程,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需求,完善法律法规,培养专业型组织与人才队伍,发挥互联网的技术型治理作用,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与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格局 共建 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新——时间银行的可行路径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陈功 索浩宇 张承蒙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4,共9页
时间银行在过去被视作一种互助养老方案和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但在实践中逐渐发挥着社会治理的功能。从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和社会治理格局完善的角度,探讨了时间银行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形态的适用性与可行路径。从结构维度阐述了时间银行与... 时间银行在过去被视作一种互助养老方案和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但在实践中逐渐发挥着社会治理的功能。从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和社会治理格局完善的角度,探讨了时间银行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形态的适用性与可行路径。从结构维度阐述了时间银行与社会治理格局的内在关联,从共治机制视角分析了时间银行于社会治理格局的嵌入路径。时间银行不仅是一种社会治理形态和载体,而且是一种促进公共利益的社会行动,时间银行可以通过社区融合促进社会自治和资源整合,实现公平正义,进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时间银行是促进积极老龄化以及公益资源整合的有益尝试,能够推动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社会治理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时间银行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和价值需被总结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银行 社会治理 共建共享 互惠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薛瑞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72,共5页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重要举措。新时代,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创新举措,取...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重要举措。新时代,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创新举措,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不过,我国社会治理领域仍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风险。针对社会治理的系统性、复杂性、全局性和协同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综合发力,进一步将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切实引入民生各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共建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中国话语与行动体系 被引量:25
14
作者 周进萍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8-94,共7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中国社会治理经历了借鉴西方、探索本土、超越西方三个阶段后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话语。"共建共治共享"是一种可持续的治理方式,体现了权、责、利的动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中国社会治理经历了借鉴西方、探索本土、超越西方三个阶段后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话语。"共建共治共享"是一种可持续的治理方式,体现了权、责、利的动态平衡。"共建共治共享"的行动体系有五个步骤:通过"硬性规定+弹性引导+利益引导"促进治理共同体发现,通过"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参与路径"促进治理共同体参与,通过"合作空间+合作平台+合作规则"促进治理共同体合作,通过"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政策"促进治理共同体创新,通过"利益表达+利益补偿+利益共容"促进治理共同体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享 社会治理 行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理论内涵——基于社会治理创新的视角 被引量:45
15
作者 马海韵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37-145,共9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我国社会治理领域最重要的指导原则和创新方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能够很好地应对当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三个双重压力"即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我国社会治理领域最重要的指导原则和创新方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能够很好地应对当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三个双重压力"即现代化和近代化、权利不饱和与义务不足、单一主体与多元主体的双重压力。其理论内涵包括:深层和长远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中国政治民主的表现方式之一和实现路径之一;拓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在全球治理理论体系中的中国特色;其根本架构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要在实践中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和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理论内涵 社会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视域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盛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6,共9页
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国的社会治理制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可理解为共建共治共享在市域层级的制度建构。在共建共治共享视域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治理层级撕裂、社会治理方式滞后、社会治理现代化公平性目标偏移等现实困境倒逼下所... 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国的社会治理制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可理解为共建共治共享在市域层级的制度建构。在共建共治共享视域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治理层级撕裂、社会治理方式滞后、社会治理现代化公平性目标偏移等现实困境倒逼下所生成的必然举措。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制度要求的基础上,试图以建立纵横贯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深化“五治融合”、重构城乡联动的社会治理主界面、促进公共服务精细化为创新逻辑来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享 市域社会 社会治理 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内涵解析及构建途径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广利 濮敏雅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8-111,共4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是要求各社会组织力量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分享社会治理的成果。为了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树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治理理念,促进预防与...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是要求各社会组织力量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分享社会治理的成果。为了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树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治理理念,促进预防与化解社会矛盾的“大调解”机制建设,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智能化治理,并健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享 社会治理 智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格局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海韵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95,共7页
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其建设和发展需要新区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其成果和收益应被新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因此,国家级新区需要也可以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来进行社会治理创新。新区社... 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其建设和发展需要新区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其成果和收益应被新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因此,国家级新区需要也可以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来进行社会治理创新。新区社会治理创新包括目标创新,致力于公共利益最大化即全民共同享有社会治理成果;主体创新,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组成的多元主体,以保障全民的共同治理;工具创新,从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三者关系角度出发进行治理工具创新,以保障全民共同建设;机制创新,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以保障全民共同享有,从而促进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共建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大学治理法治化新格局——基于习近平的社会治理理念 被引量:9
19
作者 胡弼成 欧阳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61,共9页
大学治理法治化的新格局,也即“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学治理法治化格局。在大学治理过程中,法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共建共治共享”则是大学法治化格局的应然形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之核心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表现在:它是实现... 大学治理法治化的新格局,也即“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学治理法治化格局。在大学治理过程中,法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共建共治共享”则是大学法治化格局的应然形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之核心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表现在:它是实现大学善治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加快和保障“双一流”建设的必要条件。然而,“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构筑也面临若干掣肘及现实困境,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法律主体的权责关系,与实体法配套的程序法及监督问责制度,法律被认知和运用的方式,大学的法律定位、规制建设及法治精神等。因此,大学法治化新格局的形成需从如下途径着力:通过法治明确行政、学术权力各自的适用领域和范围,变政府放权模式、学校行政弱权模式为行政确权模式;将相关软法规范纳入大学法治范畴,及时出台、健全教育程序法律法规并全方位提高大学法治的监管和问责能力;多措并举增强法治化应对信息化、智能化等带来的新风险的能力;积极寻求法治系统与其他治理系统的紧密合作和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法 大学治理 共建共享 内涵式发展 双一流 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理论阐释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23
20
作者 朱新武 王明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19-25,共7页
十九大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目标,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文章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从学理上厘定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内涵概念,在此基础上,从体制完善、风险防控、基层治理和社会... 十九大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目标,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文章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从学理上厘定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内涵概念,在此基础上,从体制完善、风险防控、基层治理和社会心态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 理论内涵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