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迈向共同富裕型社会工作:新时代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再审视 被引量:3
1
作者 唐立 费梅苹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2,共10页
社会制度的融入是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机理。在新时代,随着我国的政策基调转向“共同富裕”,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政策制度势必会成为形塑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与共同富裕之间具有一定的耦合性,可以将... 社会制度的融入是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机理。在新时代,随着我国的政策基调转向“共同富裕”,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政策制度势必会成为形塑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与共同富裕之间具有一定的耦合性,可以将社会工作实践应用于促进共同富裕。但传统社会工作的“西方立场”以及具有的“去社会化”“实证化”倾向却无法回应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属性、宏观议题以及本土实践智慧。基于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型社会工作实践范式的建构,将有助于超越现有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局限,进而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共同富裕型社会工作的实现路径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价值立场,以反身性实践为重要方法构建理论知识,以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为服务取向明晰介入特征,以制度融入为发展策略塑造实践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传统社会工作 共同富裕社会工作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壮昌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6-18,共3页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等地区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本文仅就共同富裕问题作以下探讨。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这就必然要...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等地区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本文仅就共同富裕问题作以下探讨。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这就必然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因为所有制要通过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来实现。生产资料既然是由劳动者共同占有,那么,在生产、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公有制 劳动者 占有生产资料 解放生产力 生产关系 消费过程 所有制 共同占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
3
作者 孙林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1994年第4期23-27,共5页
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和党的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我国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终实现... 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和党的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我国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两极分化 贫富差别 发展生产力 市场经济条件 贫富差距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途径
4
作者 王建华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2期16-19,共4页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途径王建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怎样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斤我国的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个崭新的...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途径王建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怎样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斤我国的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构想,这就是:允许和鼓励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部分人 平均主义 社会成员 按劳分配原则 部分先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部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现实图景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慧君 杨勇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6-53,共8页
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仅是人民生活从“全面小康型”阶梯式发展为“全面富裕型”,更是社会从总体上由“全面小康社会”提档升级为“共同富裕社会”。“共同富裕社会”是社会体制机制更优化、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统一、人的全生... 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仅是人民生活从“全面小康型”阶梯式发展为“全面富裕型”,更是社会从总体上由“全面小康社会”提档升级为“共同富裕社会”。“共同富裕社会”是社会体制机制更优化、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统一、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文明全面跃升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的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充分和完备的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是制约共同富裕的突出因素,这些特征共同勾勒出一幅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图景,这也意味着促进共同富裕有了方向和动力。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汇聚共同富裕的合力;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重点,着力补齐共同富裕的短板;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完善分配为抓手,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以推进机会均等为基石,着力破解阶层固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社会 新发展阶段 现实图景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对万丰模式、“共有制”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探讨
6
作者 马恩成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40,共3页
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对万丰模式、“共有制”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探讨马恩成万丰模式有许多特点,我认为主要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率先引入股份制机制,改造和振兴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二、三产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 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对万丰模式、“共有制”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探讨马恩成万丰模式有许多特点,我认为主要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率先引入股份制机制,改造和振兴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二、三产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加快了共同富裕的步伐。当然,万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个人所有制”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社会主义本质 共有制 集体经济 资本主义 马克思 股份合作制 股份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7
作者 周连勇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33,共3页
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周连勇一、准确把握共同富裕思想的基本含义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共同富裕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周连勇一、准确把握共同富裕思想的基本含义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共同富裕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第一,将共同富裕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思想 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按劳分配 发展生产力 贫富差距 共产主义 贫困人口 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坚持共同富裕原则的现实思考
8
作者 宋萌荣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14,共5页
对坚持共同富裕原则的现实思考宋萌荣怎样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与近年来我国出现的贫富差距的现实?这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能否正确地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所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标,... 对坚持共同富裕原则的现实思考宋萌荣怎样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与近年来我国出现的贫富差距的现实?这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能否正确地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所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标,恰当地认识和处理当前的社会分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分化 贫富差距 贫富差别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部分地区 实现共同富裕 一部分人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重规律 服从大局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9
作者 徐天申 傅建龙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8-19,共2页
尊重规律 服从大局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徐天申,傅建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和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太质所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能否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直接关系到社... 尊重规律 服从大局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徐天申,傅建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和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太质所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能否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而,怎样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邓小平 发展生产力 “三步走”战略目标 平均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消除两极分化 消灭剥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准确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至元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完整准确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王至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再认识和再探索,作出了合乎时代要求又体现中国国情的新概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他明... 完整准确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王至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再认识和再探索,作出了合乎时代要求又体现中国国情的新概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他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观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邓小平 发展生产力 资本主义 完整准确 本质功能 公有制经济 南方谈话 解放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的先富与共富
11
作者 成磊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45-49,共5页
一、必须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什么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共同富裕?它包括那些内容?迄今为止,人们对此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明确,并常常习惯于作简单化的理解,因此常常引出认识上的种种误解和实践中的政策摇摆。我认为,作为对社会主义分... 一、必须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什么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共同富裕?它包括那些内容?迄今为止,人们对此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明确,并常常习惯于作简单化的理解,因此常常引出认识上的种种误解和实践中的政策摇摆。我认为,作为对社会主义分配政策目标的高度概括,共同富裕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至少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共同富裕强调社会主义富裕的广泛性和人民性,体现了富裕目标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从根本上铲除了滋生财富占有和分配上的两极分化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之路。那种建立在多数人贫穷基础上的少数人暴富,是与社会主义富裕目标格格不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四个层次 平均主义 资本主义 政策目标 商品经济 经济基础 收入差距 内在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跳跃达彼岸——邓小平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
12
作者 曹焕远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3期6-8,共3页
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如同社会主义发展一样,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而,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风雨中摸索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步履艰难。在总结我国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qu... 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如同社会主义发展一样,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而,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风雨中摸索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步履艰难。在总结我国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邓小平一语中的地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所以,重新认识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不仅是当时历史的召唤,也是邓小平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过程的逻辑起点。通过研读《邓小平文选》,纵观邓小平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全过程,有三次提到社会主义本质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以这三次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 社会主义建设 什么是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 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两极分化 认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生保障制度的生成发展逻辑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闽钢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4,共7页
“民生”是中国独有的概念和话语体系,需要从中国民生观、民生保障制度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现实条件,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民生保障制度生成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建设从国家全面考察和推进民生的视角得以确立;... “民生”是中国独有的概念和话语体系,需要从中国民生观、民生保障制度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现实条件,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民生保障制度生成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建设从国家全面考察和推进民生的视角得以确立;民生保障内容和制度建设思路定型,民生保障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民生保障制度的发展动力方面,从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的“补短板”,转向促进共同富裕中民生保障制度建设获得新动能。在民生保障制度的发展取向上,走向共富型民生保障制度,走向现代化的民生保障制度,走向中国特色的民生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民生保障制度 社会建设: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性
14
作者 孙连君 《政法论丛》 CSSCI 1999年第6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收入分配 参与分配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现吴地经济文化的风采─—苏州张家港等地经济格局调查札记
15
作者 刘明新 《学海》 1995年第5期65-67,共3页
重现吴地经济文化的风采─—苏州张家港等地经济格局调查札记刘明新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孕育了灿烂的区域经济文化。这些年来,我总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吴地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是基于怎样一个浩繁的历史背景,又是... 重现吴地经济文化的风采─—苏州张家港等地经济格局调查札记刘明新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孕育了灿烂的区域经济文化。这些年来,我总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吴地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是基于怎样一个浩繁的历史背景,又是何以在经历3000多年历史长河的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港 经济文化 经济格局 乡镇工业 苏州市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一届三中全会 苏南模式 市委书记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认识和扶助贫困户
16
作者 万华 《求实》 1984年第5期44-45,共2页
随着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社员生活的明显改善,怎样认识和扶助贫困户,这个问题表现得愈来愈突出,成为一个普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安义县新民公社的45户人平收入150元以下、生活和生产有严重困难的... 随着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社员生活的明显改善,怎样认识和扶助贫困户,这个问题表现得愈来愈突出,成为一个普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安义县新民公社的45户人平收入150元以下、生活和生产有严重困难的贫困户的调查,我们可以对贫困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大包干后,贫困户收入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其增长速度是缓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户 急待解决的问题 收入水平 家庭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收入增长 农村家庭 生产水平 农业生产 安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村永葆典型活力原因何在
17
作者 陈国兴 《学海》 1997年第1期75-77,共3页
华西村永葆典型活力原因何在陈国兴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是全国著名的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在0.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500名华西人去年创造了工农业生产总值20.16亿元,利税2亿多元,集体资产已达10亿多元,这是华西人创造... 华西村永葆典型活力原因何在陈国兴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是全国著名的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在0.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500名华西人去年创造了工农业生产总值20.16亿元,利税2亿多元,集体资产已达10亿多元,这是华西人创造的奇迹。七十年代国务院曾嘉奖华西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村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思想政治工作 乡镇企业 文化素质教育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农民教育 社会主义道路 江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18
作者 温金亮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6年第9期54-56,共3页
改革开放告诉我们: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教育和引导农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本文就... 改革开放告诉我们: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教育和引导农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本文就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作个浅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期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农村工作 计划生育 教育方式 心理效应 新型农民 领导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先富户教育初探
19
作者 陈连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107-108,共2页
农村先富户教育初探陈连清先富户是党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先行者。如何把先富户教育好、引导好,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队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得不加以重视、... 农村先富户教育初探陈连清先富户是党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先行者。如何把先富户教育好、引导好,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队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得不加以重视、需要长期下功夫才能解决的课题。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先富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现代企业家 强迫教育 自我教育 重大意义 方针政策 社会风尚 温岭市 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且说“先富”
20
作者 常巧章 《思想战线》 1979年第4期14-15,共2页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必然的,还是不可理解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修正主义的?林彪、“四人帮”诽“富”颂“穷”,鼓吹“富则修”、“富则资”,使人们提“富”则惧、提“富”则避,时至今日,这种荒诞无稽的理论仍在阵阵...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必然的,还是不可理解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修正主义的?林彪、“四人帮”诽“富”颂“穷”,鼓吹“富则修”、“富则资”,使人们提“富”则惧、提“富”则避,时至今日,这种荒诞无稽的理论仍在阵阵袭扰着人们的思想。“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吗?”“这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吗?”“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吗?”这一个个“?”,在一些同志的头脑里缠绕。对此,我们必须予以明确的回答。所谓“先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富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社会 按劳分配 基本原则 资本主义社会 可理解 修正主义 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