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异质性视角下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测度及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燕燕 黄森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1,221,共10页
基于技术异质性视角将共同前沿分析框架与SBM模型相结合,构建共同前沿全局SBM模型测度2015—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借助无效率解构分析效率损失原因及改善潜力来源,并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其时... 基于技术异质性视角将共同前沿分析框架与SBM模型相结合,构建共同前沿全局SBM模型测度2015—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借助无效率解构分析效率损失原因及改善潜力来源,并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其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与治理技术地区差异显著,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梯度特征。(2)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态势且内部差异趋于缩小。(3)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研究期内空间集聚格局并未发生剧烈变化,东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发展迅猛但带动作用有限,西部和东北地区长期处于低位,中部有较高水平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异质性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 共同前沿全局SBM模型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蛋鸡饲养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仲深 李俊薇 郭翔宇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为提高蛋鸡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污染排放,在考虑负向产出以及规模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的前提下,对蛋鸡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LHBG)进行测度。构建3层次SBM-MML指数,并将其分解为规模结构效率、技术效率以及管理效率。结果表明,2004-2018... 为提高蛋鸡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污染排放,在考虑负向产出以及规模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的前提下,对蛋鸡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LHBG)进行测度。构建3层次SBM-MML指数,并将其分解为规模结构效率、技术效率以及管理效率。结果表明,2004-2018年平均LHBG为0.9967;大中小规模LHBG分别为0.9949、1.0013、0.9938;东中西部地区LHBG分别为0.9930、0.9980、1.0040。我国蛋鸡饲养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下降0.33%;规模上中规模最高、大规模其次、小规模最低;区域上西部最高,中部其次,东部最低;其分解效率表现为规模结构效率和技术效率提高,管理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饲养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多层次共同前沿模型 污染排放 数据包络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时期中国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小胜 胡正陶 +1 位作者 张娜 宋马林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94,共19页
基于改进的共同前沿分析方法,本文对我国"十二五"时期的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全局效率、跨期效率和同时期效率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都较低;在对全局效率分析时发现绝大多数地区都存在非效率状况... 基于改进的共同前沿分析方法,本文对我国"十二五"时期的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全局效率、跨期效率和同时期效率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都较低;在对全局效率分析时发现绝大多数地区都存在非效率状况;在对跨期效率分析时发现非效率的地区数量明显比全局效率分析中的地区少;而同时期效率存在非效率情况的地区更少。根据共同前沿模型的特点,我们还发现各地区存在着全局效率小于跨期效率,跨期效率小于同时期效率的情况。根据上述的效率数据,本文还计算了共同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效率高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也较高,但是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数值都较小;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分解,发现技术进步较为明显,技术效率有待提高。最后,本文选取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各种因素,应用动态面板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有着正向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经济结构重型化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提高,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起着正向作用,城镇化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上升,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作用为正,但是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前沿模型 碳排放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能源-粮食绿色效率、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张静静 汪文生 李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3-496,共14页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多维角度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Meta-SSBM和Meta-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测度2004~2018年中国30个省(区)水-能源-粮食绿色静态和动态效率,并运用泰尔指数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多维角度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Meta-SSBM和Meta-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测度2004~2018年中国30个省(区)水-能源-粮食绿色静态和动态效率,并运用泰尔指数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技术差距无效率而导致的在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面下的效率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代表潜在的最优技术水平,中部和西部存在被高估的风险.(2)东部地区管理无效率、中部地区技术无效率、西部地区管理和技术无效率并存分别是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3)东部地区水-能源-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最高,其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差距比率的缩小;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TFP的降低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放缓和技术差距比率的扩大.(4)西部地区绿色TFP增长率的泰尔指数最大,群组内差异远大于群组间差异,尤以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最明显.(5)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人均肉类产量和人均蔬菜产量与水-能源-粮食绿色TFP同向变化;城市化率、人口密度、人均GDP则与之反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绿色效率 Meta-SSBM-ML模型 共同前沿模型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