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异质性视角下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测度及时空演化分析
1
作者 王燕燕 黄森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1,221,共10页
基于技术异质性视角将共同前沿分析框架与SBM模型相结合,构建共同前沿全局SBM模型测度2015—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借助无效率解构分析效率损失原因及改善潜力来源,并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其时... 基于技术异质性视角将共同前沿分析框架与SBM模型相结合,构建共同前沿全局SBM模型测度2015—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借助无效率解构分析效率损失原因及改善潜力来源,并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其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与治理技术地区差异显著,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梯度特征。(2)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态势且内部差异趋于缩小。(3)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研究期内空间集聚格局并未发生剧烈变化,东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发展迅猛但带动作用有限,西部和东北地区长期处于低位,中部有较高水平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异质性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 共同前沿全局sbm模型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能减排的中国省级工业技术效率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周五七 聂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32,共8页
在考虑能源与碳排放的共同生产前沿分析框架下,运用基于DEA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算中国1998-2010年省级工业技术效率,并分析了地区工业技术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测算结果发现,忽略能源与碳排放约束的传统效率测算结果高估了工业... 在考虑能源与碳排放的共同生产前沿分析框架下,运用基于DEA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算中国1998-2010年省级工业技术效率,并分析了地区工业技术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测算结果发现,忽略能源与碳排放约束的传统效率测算结果高估了工业技术效率,地区工业环境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全国工业环境效率总体水平偏低,东部工业环境效率明显高于西部与中部。基于面板数据的Tobit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工业环境效率与人均收入呈U型曲线关系,财政分权、企业所有制结构及出口活动对工业环境效率有负面影响,其中,财政分权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研发强度及进口基本上促进了工业环境效率的改善,"波特假说"得到了实证支持,"污染天堂假说"未能得到证实。基于节能减排和环境效率增进的工业增长转型,不仅需要考虑环境技术创新、能源结构调整、外资进入等问题,更需要切实关注财政分权、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及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等体制性因素的影响,只有从深层次上打破体制性瓶颈,才能真正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工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m模型 技术效率 非期望产出 节能减排 共同前沿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宽口径区域经济效率测度和差异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牛雪琪 马晓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16-120,共5页
文章基于2011—2015年全国省份数据,设置宽口径指标体系,从多投入多产出角度研究经济效率。在经济区域划分基础上,运用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和共同前沿Malmquist指数,并将动静态分析相结合,考察经济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区域效应下... 文章基于2011—2015年全国省份数据,设置宽口径指标体系,从多投入多产出角度研究经济效率。在经济区域划分基础上,运用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和共同前沿Malmquist指数,并将动静态分析相结合,考察经济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区域效应下的技术差异比率。结果表明,我国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还处于发展中期,局限主要源自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两方面,各省市应从这两方面入手来促进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效率 多投入多产出 超效率sbm模型 共同前沿Malmqui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异质下中国城市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保留 兰梓睿 +2 位作者 尹皓 晁祥瑞 孙天弘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5-207,共13页
实现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增长,不仅能够有效推进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助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该研究从强可持续和共同前沿理论的角度入手,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考虑区域技术异质性的特征,采用基于... 实现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增长,不仅能够有效推进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助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该研究从强可持续和共同前沿理论的角度入手,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考虑区域技术异质性的特征,采用基于共同前沿的三阶段SBM模型来测度城市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城市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各地区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相比于未改进前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从分地区效率均值来看,呈现出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特征。②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城市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差异性特征。③考虑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及资源禀赋差异因素,东部地区和非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明显,而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果则一般。④城市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离不开相邻地区的协作和交流,进而形成以邻为伴和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因此,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发展的新时期,需要重视提高要素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技术差距;同时,也要深化和统筹区域协同发展的格局,从政策制定层面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地区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从而形成地区间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全要素生产率 共同前沿理论 强可持续理论 三阶段sbm模型 空间杜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