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分析师网络与企业创新
1
作者 杜勇 刘婷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共13页
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共同分析师网络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分析师网络发挥的资金渠道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投入,表现为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和提高商业信用融资;同时,共同分析师... 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共同分析师网络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分析师网络发挥的资金渠道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投入,表现为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和提高商业信用融资;同时,共同分析师网络发挥的技术渠道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创新产出,表现为对联结企业专利的引用以及创新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吸收能力越强的企业,共同分析师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越大;相较于高技术企业,非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动更容易被共同分析师网络中心度影响。本文既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拓展了证券分析师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范畴,又为发掘共同分析师网络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分析师网络 社会网络 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 网络中心度 结构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同群效应:基于共同分析师的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杜勇 刘婷婷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63,共19页
以非金融企业之间的“类金融”活动作为出发点,将企业的影子银行化置于共同分析师框架之下,探讨由共同分析师作为联结点构成的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同群效应,研究发现,共同分析师联结下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同群效... 以非金融企业之间的“类金融”活动作为出发点,将企业的影子银行化置于共同分析师框架之下,探讨由共同分析师作为联结点构成的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同群效应,研究发现,共同分析师联结下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同群效应。这一同群效应主要来源于共同分析师给非金融企业之间提供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并且符合信息劣势企业向信息优势企业学习的传染路径。进一步分析表明,内部治理水平对影子银行化同群效应起着正向调节作用,且影子银行化同群效应能够有效降低影子银行化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研究结论不仅为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形成和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还为发掘证券分析师缓解影子银行化所带来的风险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化 共同分析师 同群效应 信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分析师能够提高企业创新投入吗 被引量:2
3
作者 白俊 李云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60,共10页
当前,企业间存在共同分析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由共同分析师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能够成为企业间信息传递的渠道,进而影响企业行为决策。以2007~2019年企业及其客户均在A股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共同分析师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内在... 当前,企业间存在共同分析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由共同分析师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能够成为企业间信息传递的渠道,进而影响企业行为决策。以2007~2019年企业及其客户均在A股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共同分析师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共同分析师能够提高企业创新投入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或客户盈余管理水平较高、企业或客户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较远,以及被明星共同分析师跟踪时,共同分析师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强,且共同分析师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分析师 信息传递 企业创新投入 盈余管理水平 市场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分析师网络与企业异地投资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勇 王晓萱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1,共8页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2010-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共同分析师网络对于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机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共同分析师网络依靠网络中的社会资本及信息传递效应促进企业异地投资,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民营企...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2010-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共同分析师网络对于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机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共同分析师网络依靠网络中的社会资本及信息传递效应促进企业异地投资,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经济后果表明,共同分析师网络作用下的异地投资会促进企业创新并提升企业价值,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分析师网络 异地投资 网络中心位置 信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决策存在同群效应吗? 被引量:9
5
作者 冯玲 崔静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作为公司决策的主体,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不可避免地存在同群的相互依赖性,公司高管在盈余管理决策中可能存在使自身行为与同群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性。本文采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17年数据,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构造基于分析师共同关注... 作为公司决策的主体,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不可避免地存在同群的相互依赖性,公司高管在盈余管理决策中可能存在使自身行为与同群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性。本文采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17年数据,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构造基于分析师共同关注的同群群组,以"同群的同群"作为工具变量对线性均值结构式模型进行识别,并采用条件方差识别方法对盈余管理同群效应的乘数效应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决策存在同群效应,但具有方向上的不对称性,受同群公司向上盈余管理的影响较为显著,对同群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显著。因此,监管部门应重视盈余管理同群效应的外溢影响,特别是公司向上的盈余管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群效应 盈余管理 分析共同关注 条件方差识别 非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