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玛丽·雪莱《末世一人》中的生态思想
1
作者 龙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5,共14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人类面临的时代新论题。玛丽·雪莱在《末世一人》中批判了17—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警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二元对立认知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表达了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共生、承担人类主体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人类面临的时代新论题。玛丽·雪莱在《末世一人》中批判了17—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警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二元对立认知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表达了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共生、承担人类主体责任的生态理想。玛丽·雪莱非常具有前瞻性地认识到,西方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给人和自然带来了潜在威胁,其表达的生态思想与当今我们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倡议有吻合之处。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重读《末世一人》,这一视角的解读是中西文明互鉴的新尝试,希望能为“后人类”社会应对新挑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雪莱 《末世一人》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类中心主义 后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典范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培功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的提出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了新的境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的提出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了新的境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传统。通过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存共同体、情感共同体、道德共同体的理论逻辑,从而探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对生存共同体、情感共同体、道德共同体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第二个结合”使得“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理论嬗变,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也向世界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责任角度探析生命共同体理论的内涵
3
作者 梁馨元 《绿色中国》 2025年第4期58-60,共3页
生命共同体理论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提出了新的解决路径,强调了人与自然、人类代际间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该理论深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综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及现代生态理论的精髓,通过强调人类对... 生命共同体理论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提出了新的解决路径,强调了人与自然、人类代际间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该理论深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综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及现代生态理论的精髓,通过强调人类对自然的生态责任、代际责任和全球责任,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责任驱动的视角,对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命共同体 全球生态危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艳波 丁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视野来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主要包括3个维度:一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思想;二是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整体性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在对西方生态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二者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的理论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共同体的发展——灾害区域的协调与应对
5
作者 段伟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人与自然间究竟应保持什么关系?从文明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在追问这一问题。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做出了多种回答。有人提出人类中心论,也有人提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等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④这无疑是最... 人与自然间究竟应保持什么关系?从文明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在追问这一问题。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做出了多种回答。有人提出人类中心论,也有人提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等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④这无疑是最有生命张力的表述。他全面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中心论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生态中心论 人类中心论 生命共同体 多边主义 人与自然 系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共同体”要素构成视角下马克思生态观点的中国化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郝栋 董子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将人与自然关系在新时代中定位为“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概念由人、自然、社会等多元要素辩证结合而成,作为一个兼具过去性、现实性和未来性的辩证整体,不仅继承... 习近平总书记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将人与自然关系在新时代中定位为“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概念由人、自然、社会等多元要素辩证结合而成,作为一个兼具过去性、现实性和未来性的辩证整体,不仅继承了马克思讨论人与自然关系的底层要素与逻辑,还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点的中国化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对于“生命共同体”的研究,不仅要从整体层次考虑人与自然的演化与和合,同样也要基于其底层构成逻辑对“共同体”的个体要素追根溯源,思考“生命共同体”中各个部分的演进与当代发展,明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观点在当今中国生态实践中的创新性、时代性发展,进而阐述好、建设好有中国特色、中国担当的生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马克思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伦理观的核心要义与新时代发展
7
作者 韦洪发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4,共12页
共同体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把钥匙,共同体伦理观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分析马克思关于“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假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的论述及其体现的共同体伦理观,能够明确马克思主义共同体伦理观的思想... 共同体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把钥匙,共同体伦理观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分析马克思关于“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假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的论述及其体现的共同体伦理观,能够明确马克思主义共同体伦理观的思想路标,在思想史维度上确立其对以往伦理观的超越。从核心要义和内涵来看,马克思主义共同体伦理观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主张每个人都要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共同体伦理观崇尚自由的创造性劳动,主张作为社会力量的生产劳动不应成为外在的和异己的力量,而应该是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同时,马克思主义共同体伦理观追求真正的共同体的完成,要求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的普遍对立和对抗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等重要理念,这些理念的和谐共生、开放包容、团结进步的伦理意涵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伦理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伦理观 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与环境治理创新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保伟 汤茂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基于个人主义的传统环境治理体系,与环境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本质要求之间存在极大的落差和张力,面临治理实践的多重困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确立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定位,对环境治理形成了一种新的认知框架和... 基于个人主义的传统环境治理体系,与环境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本质要求之间存在极大的落差和张力,面临治理实践的多重困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确立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定位,对环境治理形成了一种新的认知框架和解决方案,是理念、目标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体,因而具有治理哲学的意涵。环境治理从个人主义转向生命共同体,带来了主体、思维、手段、制度等方面的治理创新。具体表现为治理主体从个体主体转向治理共同体,治理思维从人对自然的单向治理转向双向建构,治理手段从个体关注转向关系和共同体,治理制度从主体性规范转向结构性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个人主义 环境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共同体”理念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魏华 卢黎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6,共9页
“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与立论之基,对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建设宜居乡村、建设宜业乡村、建设和美乡村三个维度,对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行分析与阐述。针对当前农村生态文明... “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与立论之基,对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建设宜居乡村、建设宜业乡村、建设和美乡村三个维度,对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行分析与阐述。针对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深度解析“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及实践指向。从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三个维度,提出贯彻“生命共同体”理念、切实践行“两山”理念、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实践路径,即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新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依靠科技兴农,开辟具有生态特色优势的新农业之路;重塑乡风文明,助力提升新农民的生态文明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理念 “两山”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素养 和美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整体主义与生命共同体繁荣 被引量:12
10
作者 龙静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5,共10页
近代以来,人类中心主义与物质主义形成合流,这是造成严重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刻根源,也是生态整体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生态整体主义在本质上是指倡导人类彻底摈弃自身地位至高无上的价值论独断,秉持人与自然平等互利、和谐共生的一种生态... 近代以来,人类中心主义与物质主义形成合流,这是造成严重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刻根源,也是生态整体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生态整体主义在本质上是指倡导人类彻底摈弃自身地位至高无上的价值论独断,秉持人与自然平等互利、和谐共生的一种生态社会意识形态。生态整体主义的精义在于“人与自然是个生命共同体”。生态整体主义所笃信的是,生存于地球之上的每一生命体都有平等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应以中国哲学中“侍天地”的生态责任精神,促进和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与互利共荣。就当下我国而言,生态整体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就是以“四个统一原则”,即以人为本与以自然为本的统一,与人为善和与物共适的统一,生活幸福与生态美好的统一,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的统一,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完善和创新,以促进生命共同体繁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整体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生命共同体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钱塘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
11
作者 苏敏 虞方伯 方晓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8,共12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钱塘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状况,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生命共同体理论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vitality-organization-resilience,VOR)生态模型理论,构建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 [目的]分析浙江省钱塘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状况,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生命共同体理论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vitality-organization-resilience,VOR)生态模型理论,构建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3S技术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对钱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分级。[结果]①2020年,钱江源区域的淳安县处于生命共同体健康状态,建德市、开化县、常山县生命共同体均为亚健康状态。②2015—2020年4个县(市)生命共同体健康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健康指数上升趋势大小依次为:建德市>常山县>淳安县>开化县。③2020年,4县(市)中山水林田湖草子系统健康状态最好的为常山县,最差的为淳安县;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最好的为淳安县,最差的为常山县。④钱江源区域林、田子系统结构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有待提升优化。⑤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对于提升钱江源区域生命共同体健康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论]钱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4县(市)接下来应针对山、水、林、田、湖等子系统的不同问题开展相关修复工作,同时进行统筹规划与生态整治,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的统筹共治、健康管理与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 VOR模型 钱塘江源头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韬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79,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传承与创新,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推动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传承与创新,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推动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推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我国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建构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海若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共9页
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主客体相对立、人与人相对立的主体建构逻辑,将主体建构纳入人与自然、人与人彼此联合的共同体视域中,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主体建构逻辑的创新与超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主客体相对立、人与人相对立的主体建构逻辑,将主体建构纳入人与自然、人与人彼此联合的共同体视域中,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主体建构逻辑的创新与超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建构包含“需要—实践—观念”的三重目标向度,分别是在主体需要层面,实现“尊重自然、代际平衡、国际协同”;在主体实践层面,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在主体观念层面,培育“共同体意识、生态价值观、参与意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进程中,要从生产基础决定、制度规范塑造和社会文化引领的不同环节出发,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嵌入主体的需要、实践和观念,建构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主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共同体视角下人与亚洲象和谐共生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思芮 李娅 +1 位作者 余磊 狄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近年来,人象关系问题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人与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的和谐共生也关系到生态保护目标的实现。首先,基于生命共同体理论构建了人与亚洲象的共同体理论分析框架,即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其次,根据已有研... 近年来,人象关系问题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人与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的和谐共生也关系到生态保护目标的实现。首先,基于生命共同体理论构建了人与亚洲象的共同体理论分析框架,即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其次,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及实地调研工作分析了当前人与亚洲象利益共同体共生现状,发现目前利益共同体之间存在冲突与和谐并存的基本特征,并对特征的表现形式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管理部门、村寨农户和社会公众等行动共同体的角度提出促进人与亚洲象和谐共生的路径建议,为缓解人象冲突,实现二者和谐共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亚洲象 和谐共生 人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生态文明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第五届植被病虫害遥感大会在杭州成功举行
15
作者 王应宽 温靖 郭黎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29期12-14,共3页
2024年10月19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生物... 2024年10月19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等联合主办、杭州市拱墅区区委人才办、杭州拱墅区中科空天数字研究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承办的第五届植被病虫害遥感大会(2024)在杭州盛大开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英国曼彻斯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生态文明 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体意蕴探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江平 武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带领各族人民历经百余年奋斗探索出来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内含建设真正生命共同体、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意蕴。中国式现代化生成于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起底于中...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带领各族人民历经百余年奋斗探索出来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内含建设真正生命共同体、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意蕴。中国式现代化生成于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起底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文明,倡导与践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以民族共同进步为最高价值追求,强调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命运与共和普遍交往为基本纽带,标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指向和必然趋势,实现了对西方共同体的扬弃与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共同体思想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给养,是对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的当代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命共同体 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生命共同体:协调资源、环境和粮食安全的学术思路与交叉创新 被引量:77
17
作者 申建波 白洋 +6 位作者 韦中 储成才 袁力行 张林 崔振岭 丛汶峰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5-813,共9页
植物营养学研究近年来在植物养分高效分子机理、植物-微生物互作、根际互作与微生态调控、农田养分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进展。然而,当前如何协调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可持续性仍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重大问题,本文... 植物营养学研究近年来在植物养分高效分子机理、植物-微生物互作、根际互作与微生态调控、农田养分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进展。然而,当前如何协调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可持续性仍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重大问题,本文提出“根际生命共同体(Rhizobiont)”学术思路,围绕“根际互作与养分高效”这一重大科学命题,构建“植物-根系-根际-菌丝际-土体及其微生物”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体系,突破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关键界面互作机制,阐明根际生命共同体结构、功能及其在养分活化、吸收与利用中的作用机制,建立共同体多界面互作增效的生物学调控新途径,开辟植物-土壤-微生物交叉创新领域,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有助于破解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保护多目标协同的难题,支撑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文章指出了根际生命共同体与养分高效研究的重点方向与内容,尤其是深入揭示和调控植物第二基因组——微生物组的作用正成为农业科学的研究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生命共同体 根际生物互作 根际过程与调控 根际微生物组 养分高效 粮食安全 资源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05
18
作者 成金华 尤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指出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本文在学习归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指出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本文在学习归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相关论述的基础上,阐释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的科学依据、理论基础,研究了这一原则所包含的科学内涵:生命共同体各要素之间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不能实施分割式管理;人类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要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管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了实践路径: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管理,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进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强化领导干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命共同体 科学内涵 实践路径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思想逻辑与实践启示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希刚 陈子悦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1,共9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生态文明全球共建等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系统阐述中,提出“生命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领域,成为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生态文明全球共建等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系统阐述中,提出“生命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领域,成为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是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有机统一,既展现丰富深刻的思想逻辑,又具有指向鲜明的实践启示。在思想逻辑方面,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蕴含着“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关系、全球范围内的“生命共同体”追求等思想要旨;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守正创新,体现着对自然万物联系普遍性的深刻认识、对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关系的最新阐释、关于人类共同命运的先进理念等创新意蕴。在实践启示方面,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彰显系统性整体性的生态治理观、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责任观、共建共享的国际生态正义观等价值导向,启示我们进行系统性的生态治理实践、开展和谐共生的环境伦理培育、坚持共建共享的国际生态正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及治理对策——以长江三峡水库重庆库区为例 被引量:16
20
作者 苏维词 杨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9-217,共9页
[目的]研究库区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的健康状况,分析各自然子系统之间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及构建和谐库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长江三峡水库重庆库区(以下简称"重庆库... [目的]研究库区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的健康状况,分析各自然子系统之间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及构建和谐库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长江三峡水库重庆库区(以下简称"重庆库区")21个区县为例,构建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3S等技术获取相关地理基础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重庆库区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分级。[结果](1)重庆库区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2)重庆库区山子系统的特征体现了其本底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和低承载力;(3)重庆库区人子系统中,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的生活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4)重庆库区林(草)子系统结构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有待提升优化。[结论]未来一段时期内,山水林(草)田湖人系统修复治理工作要聚焦林(草)、田、湖与人子系统,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实现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系统的统筹共治、健康管理与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 健康评价 系统聚类分析 治理对策 长江三峡水库 重庆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