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深度理解
被引量:
5
1
作者
徐勇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表述是对“两个结合”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在人类认识史和马克思主义认识史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从价值看,这一表述将人民群众日用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表述是对“两个结合”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在人类认识史和马克思主义认识史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从价值看,这一表述将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置于独特地位;从认识看,这一表述历史性地赋予人民群众以文化主体性;从实践看,这一表述强调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内在于人们生活实践的特点;从方法看,这一表述开辟了社会科学研究视域,拓展了研究方法。这四个方面四位一体,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广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体现在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中,才能为人民群众实践马克思主义提供行动基础;只有科学研究什么是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才能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提供事实、方法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人民群众
日用而不觉
共同价值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的逻辑论析
2
作者
徐国亮
陈芝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7,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生成基础看,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内在契合构成了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生成基础看,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内在契合构成了二者融通的理论基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基础之上主体观念形态的发展脉络构成了二者得以融通的历史基础,共同利益诉求、社会文化环境等客观要素则构成了二者融通的现实基础。从价值意蕴看,二者相融通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是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基础的必要途径,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有效方法,是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指南。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融入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之中,就是要在认知传导方面做到晓之以“理”,在思想共鸣方面做到动之以“情”,在常态推进方面做到持之以“恒”,在实践外化方面做到导之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
人民群众
日用而不觉
共同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国际社会共同价值观念——从基督教国际社会到当代全球国际社会
被引量:
23
3
作者
时殷弘
《国际论坛》
2000年第1期4-9,共6页
国家间的共同价值观念是国际社会得以生成和存在的关键 ,也是国际法理和伦理规范及其运行的基础。就大致从 16世纪开始的现代而言 ,国际共同价值观念的流行或认同范围经历了两番大变 ,即从基督教国际社会演变为欧洲国际社会 ,再演变为 ...
国家间的共同价值观念是国际社会得以生成和存在的关键 ,也是国际法理和伦理规范及其运行的基础。就大致从 16世纪开始的现代而言 ,国际共同价值观念的流行或认同范围经历了两番大变 ,即从基督教国际社会演变为欧洲国际社会 ,再演变为 2 0世纪的全球国际社会。基督教国际社会内国际共同价值观念以自然法为本原 ,体现普泛的中世纪伦理残余 ,在承认新兴的国家主权的同时倾向于限制主权和国际冲突 ;欧洲国际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则以国家的国际实践及其构成的国家间共同同意为唯一准绳 ,确定国家权利的至高无上和国际规范的非伦理性 ,并以所谓“文明标准”体现其绝对的排他性和支配非西方世界的自设权利。主要由于几大新力量 (包括非西方现代民族主义、美苏两大非欧强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若干运动 )的作用 ,国际共同价值观念随 2 0世纪全球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再次大变 :其流行或认同范围急剧扩展 ,西方“文明标准”至少在形式上被消除殆尽 ;普遍道德原则成为国家的国际实践之外至关重要的国际共同价值观念来源 ,并以变迁 (实现公正或正义方向上的变迁 )优先于稳定为首要特点 ;国家间平等、种族和民族间平等以及国家间分配正义、个人正义和世界正义构成国际共同价值观念的根本内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全球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
共同价值观念
全文增补中
社区与社区建设:理论、实践与方向
被引量:
53
4
作者
丁元竹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1期16-27,共12页
本文试图从过去百年社会变迁,包括中国近30年社区建设的历史,说明社区是一种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和地域组织。人需要社区,也需要社会——个体从社区中获...
本文试图从过去百年社会变迁,包括中国近30年社区建设的历史,说明社区是一种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和地域组织。人需要社区,也需要社会——个体从社区中获得地位和归属感,在社会中发挥功能。但是,社区发展不是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问题的根本办法,根本办法是要解决现行的市场规则带来的根本性制度问题。200多年的日趋社会分化、国家间的分化实际上是市场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不过,社区建设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这就是让大家一起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讨论社区问题不能简单地在社会学社区研究的小圈圈里进行,必须把社区发展放在过去10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变迁中去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共同价值观念
社会变迁
社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深度理解
被引量:
5
1
作者
徐勇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中国农村研究院)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基金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A类)重大项目(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课题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23JDTCZ006)。
文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表述是对“两个结合”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在人类认识史和马克思主义认识史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从价值看,这一表述将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置于独特地位;从认识看,这一表述历史性地赋予人民群众以文化主体性;从实践看,这一表述强调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内在于人们生活实践的特点;从方法看,这一表述开辟了社会科学研究视域,拓展了研究方法。这四个方面四位一体,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广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体现在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中,才能为人民群众实践马克思主义提供行动基础;只有科学研究什么是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才能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提供事实、方法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人民群众
日用而不觉
共同价值观念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的逻辑论析
2
作者
徐国亮
陈芝宇
机构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研究”(23AZD006)。
文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生成基础看,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内在契合构成了二者融通的理论基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基础之上主体观念形态的发展脉络构成了二者得以融通的历史基础,共同利益诉求、社会文化环境等客观要素则构成了二者融通的现实基础。从价值意蕴看,二者相融通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是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基础的必要途径,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有效方法,是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指南。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融入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之中,就是要在认知传导方面做到晓之以“理”,在思想共鸣方面做到动之以“情”,在常态推进方面做到持之以“恒”,在实践外化方面做到导之以“行”。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
人民群众
日用而不觉
共同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B82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国际社会共同价值观念——从基督教国际社会到当代全球国际社会
被引量:
23
3
作者
时殷弘
机构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国际论坛》
2000年第1期4-9,共6页
文摘
国家间的共同价值观念是国际社会得以生成和存在的关键 ,也是国际法理和伦理规范及其运行的基础。就大致从 16世纪开始的现代而言 ,国际共同价值观念的流行或认同范围经历了两番大变 ,即从基督教国际社会演变为欧洲国际社会 ,再演变为 2 0世纪的全球国际社会。基督教国际社会内国际共同价值观念以自然法为本原 ,体现普泛的中世纪伦理残余 ,在承认新兴的国家主权的同时倾向于限制主权和国际冲突 ;欧洲国际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则以国家的国际实践及其构成的国家间共同同意为唯一准绳 ,确定国家权利的至高无上和国际规范的非伦理性 ,并以所谓“文明标准”体现其绝对的排他性和支配非西方世界的自设权利。主要由于几大新力量 (包括非西方现代民族主义、美苏两大非欧强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若干运动 )的作用 ,国际共同价值观念随 2 0世纪全球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再次大变 :其流行或认同范围急剧扩展 ,西方“文明标准”至少在形式上被消除殆尽 ;普遍道德原则成为国家的国际实践之外至关重要的国际共同价值观念来源 ,并以变迁 (实现公正或正义方向上的变迁 )优先于稳定为首要特点 ;国家间平等、种族和民族间平等以及国家间分配正义、个人正义和世界正义构成国际共同价值观念的根本内容 。
关键词
基督教
全球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
共同价值观念
分类号
D8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社区与社区建设:理论、实践与方向
被引量:
53
4
作者
丁元竹
机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出处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1期16-27,共12页
文摘
本文试图从过去百年社会变迁,包括中国近30年社区建设的历史,说明社区是一种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和地域组织。人需要社区,也需要社会——个体从社区中获得地位和归属感,在社会中发挥功能。但是,社区发展不是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问题的根本办法,根本办法是要解决现行的市场规则带来的根本性制度问题。200多年的日趋社会分化、国家间的分化实际上是市场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不过,社区建设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这就是让大家一起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讨论社区问题不能简单地在社会学社区研究的小圈圈里进行,必须把社区发展放在过去10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变迁中去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社区
共同价值观念
社会变迁
社区建设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深度理解
徐勇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的逻辑论析
徐国亮
陈芝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现代国际社会共同价值观念——从基督教国际社会到当代全球国际社会
时殷弘
《国际论坛》
2000
23
全文增补中
4
社区与社区建设:理论、实践与方向
丁元竹
《学习与实践》
2007
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