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共刺激分子B7-H4表达抑制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涛 胡洪 +5 位作者 谢楠 钱程 李春满 唐波 付必莽 李文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9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共刺激分子B7-H4表达抑制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从人肝癌细胞系Hep3B,SMMC-7721,Huh-7,PLC/PRF/5,Hep G2,HCCLM3中筛选高表达B7-H4的细胞。培养高表达B7-H4的人肝癌细胞,将所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s... 目的探讨新型共刺激分子B7-H4表达抑制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从人肝癌细胞系Hep3B,SMMC-7721,Huh-7,PLC/PRF/5,Hep G2,HCCLM3中筛选高表达B7-H4的细胞。培养高表达B7-H4的人肝癌细胞,将所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shRNA-1组、shRNA-2组。shRNA-1组、shRNA-2组分别转染对应的B7-H4慢病毒抑制基因序列,对照组加转染试剂但不予干扰序列。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7-H4表达量,挑选出shRNA-2组HCCLM3肝癌细胞进行下一步实验。分别于转染1、2、3、4、5 d,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情况;转染后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率。结果 6个细胞株中,HCCLM3的B7-H4相对表达量最高,为高表达B7-H4细胞株。shRNA-1组、shRNA-2组B7-H4被抑制,且shRNA-2组抑制更明显。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除转染1 d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shRNA-2组HCCLM3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均<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均<0.05)。结论抑制B7-H4表达可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促使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新型共刺激分子b7-h4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变化及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韩艳平 菅广敏 +2 位作者 边菁 刘红春 孙静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86-1990,共5页
目的 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可溶性B7-H4(sB7-H4)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例接受ESD... 目的 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可溶性B7-H4(sB7-H4)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例接受ESD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检测围手术期(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术后接受为期1 a随访,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22例)与未复发组(2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评价血清TK1、STAT1、B7-H4水平预测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7 d血清TK1、sB7-H4水平<术后3 d<术前(P<0.05),所有患者术后7 d血清STAT1水平>术后3 d>术前(P<0.05)。复发组术后3、7 d的血清TK1、sB7-H4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STAT1水平均低于未复发组(P<0.05)。术后3、7 d血清TK1、sB7-H4、STAT1联合预测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1、0.944,均大于各时间点三项血清指标单独预测,且术后7 d预测价值更高,此时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91%、86.33%。结论 血清TK1、sB7-H4、STAT1水平变化与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且在临床早期预测患者术后复发方面具有较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复发 胸苷激酶1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 共刺激分子b7-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PD-L1、PD-L2和B7-H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病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庆文 陈伊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0期127-127,129,共2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PD-L2和B7-H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病理特征。方法:收治宫颈癌患者35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宫颈上皮组织正常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PD-L1、B7-H4在正常宫颈中几乎不表达,在上皮细胞瘤变组织中PD-L2和B7-H4值...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PD-L2和B7-H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病理特征。方法:收治宫颈癌患者35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宫颈上皮组织正常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PD-L1、B7-H4在正常宫颈中几乎不表达,在上皮细胞瘤变组织中PD-L2和B7-H4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肿瘤浸润度>10 mm的组织中,PD-L1的表达情况明显高于浸润的深度,其高出的部分≤10 mm(P<0.05);发生淋巴转移患者组织中PD-L2的表达情况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淋巴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中的B7-H4表达情况明显高于淋巴转移者(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高表达与肿瘤的淋巴侵袭力以及转移有关,即PD-L1、PD-L2和B7-H4发生高表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分子 PD-L1 PD-L2 b7-h4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机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岳翠华 杨敏 +1 位作者 蒋敬庭 卢斌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50-853,共4页
协同刺激分子B7-H4是B7超家族的一员,在多种肿瘤组织中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B7-H4在卵巢癌及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其在这两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B7-H4通过以下4条途径负性调控T细胞介导的抗肿... 协同刺激分子B7-H4是B7超家族的一员,在多种肿瘤组织中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B7-H4在卵巢癌及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其在这两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B7-H4通过以下4条途径负性调控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抑制T细胞增殖,诱导T细胞凋亡;参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介导的免疫抑制;促进CD11b+Ly6G+髓源抑制细胞(MDSCs)的产生。抗B7-H4单克隆抗体及B7-H4-/-小鼠模型已在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该文对协同刺激分子B7-H4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B7-H4在免疫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刺激分子 b7-h4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B7-CD_(28)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露 孙宏伟 +1 位作者 柳星 秦宝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1期247-248,共2页
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共刺激分子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B7-CD28是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共刺激信号,由于肿瘤细胞缺乏B7分子的表达,机体抗肿瘤作用显著降低。转基因治疗后,可以使机体重新获得对肿瘤的主动免疫应答能力。
关键词 刺激分子 b7-CD28 肿瘤免疫 基因治疗 b7-CD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免疫分子sB7-H3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6
作者 张春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血清可溶性B7-H3(sB7-H3)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8例RA患者作为RA组,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sB7-H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RA...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血清可溶性B7-H3(sB7-H3)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8例RA患者作为RA组,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sB7-H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RA组与对照组血清sB7-H3、TNF-α、IL-6水平;比较RA组中不同Steinbrocker影像学分级及不同RA活动度患者血清s B7-H3、TNF-α、IL-6水平,分析RA患者血清s B7-H3与TNF-α、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A组患者血清s B7-H3、TNF-α、IL-6水平分别为(23.76±3.65)ng/ml、(41.86±11.74)pg/ml、(19.68±10.55)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7±2.04)ng/ml、(19.72±6.61)pg/ml、(3.65±1.82)ng/ml(P<0.05)。随着Steinbrocker影像学分级的升高,RA患者血清sB7-H3、TNF-α、IL-6水平逐渐升高,不同Steinbrocker影像学分级患者血清sB7-H3、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疾病活动程度的升高,RA患者血清sB7-H3、TNF-α、IL-6水平逐渐升高,RA组中不同疾病活动程度患者血清sB7-H3、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血清sB7-H3水平与血清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性(r=0.658、0.517,P=0.000、0.000<0.05)。结论RA患者存在血清s B7-H3表达明显升高,并与疾病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RA治疗的预后评估的标志物及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分子 可溶性b7-h3 靶点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耐受 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B7-CD28共刺激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迟小伟 刘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T细胞数量和患者胃癌原代细胞表面B7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胃癌患者共刺激通路是否异常。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T细胞与胃癌患者原代细胞B7分子的表达,并与胃良性疾病作比较。结果...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T细胞数量和患者胃癌原代细胞表面B7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胃癌患者共刺激通路是否异常。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T细胞与胃癌患者原代细胞B7分子的表达,并与胃良性疾病作比较。结果 胃癌患者CD28+T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0. 01)。胃癌患者原代细胞表面B7 -1(CD80)、B7- 2(CD8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1)。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低表达CD28分子,胃癌细胞低表达B7分子,从而影响B7- CD28共刺激通路,使T细胞不能有效地清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患者 刺激通路 b7-CD28 T细胞 原代细胞 低表达 b7分子 结论 目的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B7-H4基因转染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对T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慧 李玉云 +3 位作者 禹莉 房鹏 刘艳萍 顾宗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克隆人B7-H4基因,构建人B7-H4基因转染细胞株并初步研究其对T细胞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获得人B7-H4分子的基因,将目的片段双酶切(EcoRⅠ和BamHⅠ)后与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B7-H4... 目的克隆人B7-H4基因,构建人B7-H4基因转染细胞株并初步研究其对T细胞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获得人B7-H4分子的基因,将目的片段双酶切(EcoRⅠ和BamHⅠ)后与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B7-H4并进行鉴定;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载体导入L929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表达载体是否转入L929细胞中,通过检测活化T细胞上CD25,CD69的表达及T细胞增殖实验对B7-H4转基因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从外周血活化单核细胞中扩增出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IRES2-EGFP-B7-H4并将其转染至L929细胞,构建了一株稳定表达人B7-H4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对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显示B7-H4分子可以下调活化T细胞上CD25,CD69的表达,并且对T细胞的活化增殖起到抑制作用(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B7-H4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为进一步研制B7-H4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提供了有效的免疫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刺激分子 b7-h4 基因转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P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28/B7家族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研究
9
作者 陈龙 范丽萍 +1 位作者 张永为 王剑超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4期481-482,共2页
目的 研究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28/B7家族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情况,探讨CD28/B7家族共刺激分子在I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及 RNA 提取等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D28/B7家族... 目的 研究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28/B7家族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情况,探讨CD28/B7家族共刺激分子在I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及 RNA 提取等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D28/B7家族共刺激分子中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28、CD80、CD86mRNA表达量,统计和分析IRP疾病组和缺铁性贫血(IDA)对照组间CD28/B7家族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差异.结果 IRP和IDA 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28/B7家族共刺激分子mRNA的表达有差异,其中IRP 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CTLA-4mRNA 表达量较IDA组明显减低(P<0.01);CD28mRNA、CD80mRNA、CD86mRNA 表达量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P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28/B7家族共刺激分子mRNA存在异常表达,其中CTLA-4的表达下调在IRP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P CD28/b7家族刺激分子 CTL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H4单抗3C8的纯化及对肿瘤免疫逃逸的阻断作用研究
10
作者 陈亚莉 李安琪 +1 位作者 张宁玥 章良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1-468,共8页
采用Protein G亲和色谱及DEAE阴离子交换柱色谱分离纯化精制鼠源性B7-H4单克隆抗体3C8,结合流式检测可与B7-H4/293T转基因细胞株结合的目标抗体组分,获得了纯化的鼠源性B7-H4单克隆抗体3C8。反相柱色谱检测其纯度为93%,SDS-PAGE凝胶电... 采用Protein G亲和色谱及DEAE阴离子交换柱色谱分离纯化精制鼠源性B7-H4单克隆抗体3C8,结合流式检测可与B7-H4/293T转基因细胞株结合的目标抗体组分,获得了纯化的鼠源性B7-H4单克隆抗体3C8。反相柱色谱检测其纯度为93%,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证明经过两步柱色谱,目标抗体的纯度大大提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3C8只与B7-H4/293T转基因细胞株结合,不与Mock/293T细胞结合,并且3C8也不与B7家族其他成员的转基因细胞株结合。激光共聚焦实验显示3C8可特异性染色B7-H4/293T转基因细胞,Western blot实验发现,以3C8作为一抗,B7-H4/293T转基因细胞有阳性条带而Mock/293T细胞没有条带。用3C8作为一抗进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前列腺癌和肾癌组织特异性高表达B7-H4分子,而前列腺癌旁组织和肾癌癌旁组织B7-H4呈阴性表达。T细胞体外实验显示,B7-H4-Ig可特异性与活化T细胞结合,但3C8可阻断这种结合作用,并可逆转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T细胞因子分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3C8 b7-h4 纯化 负性刺激 免疫逃逸 阻断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7-H1和PTE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永华 庄乾元 +2 位作者 胡志全 兰儒竹 周四维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1和PTE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B7-H1和PTEN,分析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膀胱组织...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1和PTE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B7-H1和PTEN,分析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B7-H1不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7-H1的阳性表达率为72%,且B7-H1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正常膀胱组织中PTEN呈阳性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PTEN表达显著降低(P<0.05)。B7-H1与PTEN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4,P<0.01)。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7-H1的高表达和PTEN的突变或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刺激分子b7-h1 抑癌基因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共刺激分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肖容 张王刚 +4 位作者 曹星梅 何爱丽 刘捷 田玮 张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325,332,共4页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 1(CD80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学及免疫基因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7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共刺激分子B7 1及MHCⅠ、MHCⅡDR分子的表达 ,并与自体瘤苗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进行了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 1(CD80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学及免疫基因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7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共刺激分子B7 1及MHCⅠ、MHCⅡDR分子的表达 ,并与自体瘤苗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MHCⅠ类分子表达均阳性 (10 0 % ) ,MHCⅡDR分子表达阳性率为95 %。B7 1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 )及多发性骨髓瘤 (MM)表达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 6 9%和 10 0 % ,而在粒细胞起源的白血病几乎无表达。这与自体瘤苗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基本符合 ,即疗效好的M5和MM病例 ,其B7 1表达均阳性 ,而B7 1阴性者几乎无疗效。结论 缺乏共刺激分子 (如B7 1)是血液肿瘤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 ,可能是人类血液肿瘤的发病机理之一 ;B7 1介导的免疫基因治疗将成为治疗人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刺激分子 检测 临床意义 b7-1 发病学 免疫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炎症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B7-H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炎症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B7-H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用于实验。1苦参碱浓度对B7-H1的影响:设对照组、模型组及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仅加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模型组及...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炎症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B7-H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用于实验。1苦参碱浓度对B7-H1的影响:设对照组、模型组及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仅加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模型组及苦参碱低、中、高浓度组加入终浓度为100 g/L的IFN-γ,苦参素低、中、高浓度组再分别加入0.5、0.8、1.0 g/L的苦参碱;培养24 h,采用RT-PCR法检测HK-2细胞中的B7-H1 mRNA,流式细胞术检测B7-H1蛋白。2苦参碱干预时间对B7-H1的影响:设对照组、模型组及苦参碱不同培养时间组(12、16、24 h),对照组仅加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24 h,模型组加终浓度为100 g/L的IFN-γ培养24h,苦参碱12 h、16 h、24 h组加入终浓度为100 g/L的IFN-γ和0.8 g/L的苦参碱,分别培养12、16、24 h,采用RTPCR法检测HK-2细胞中的B7-H1 mRNA。结果模型组B7-H1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苦参碱低、中、高浓度组低于模型组(P均﹤0.05);苦参碱12 h、16 h、24 h组B7-H1 mRNA及其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均﹤0.05)。苦参碱抑制HK-2细胞B7-H1 mRNA表达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对B7-H1蛋白的抑制作用也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结论 IFN-γ诱导的炎症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B7-H1 mRNA、蛋白表达增高,苦参碱可下调B7-H1 mRNA、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肾小管上皮细胞 b7-h1基因 协同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H1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制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靖 陈陆俊 +1 位作者 蒋敬庭 王海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9-131,共3页
B7-H1是参与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的免疫卡控点(immune checkpoints)分子,它主要通过负性调控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参与肿瘤的免疫抑制及逃逸。对于B7-H1对肿瘤细胞自身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将对B7-H1的... B7-H1是参与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的免疫卡控点(immune checkpoints)分子,它主要通过负性调控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参与肿瘤的免疫抑制及逃逸。对于B7-H1对肿瘤细胞自身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将对B7-H1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制及其与肿瘤细胞自身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卡控点 协同刺激分子 b7-h1 上皮间质转化 免疫逃逸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H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文亚 朱红胜 严茹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1期53-55,62,共4页
B7-H3是一种新的共刺激分子,属于B7超家族,其广泛分布于淋巴组织及非淋巴组织。研究发现B7-H3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高表达,并且与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不良等因素密切相关,B7-H3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类风湿关节炎中发挥重... B7-H3是一种新的共刺激分子,属于B7超家族,其广泛分布于淋巴组织及非淋巴组织。研究发现B7-H3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高表达,并且与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不良等因素密切相关,B7-H3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类风湿关节炎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B7-H3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3 刺激分子 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疫苗p EGFPN1-MLAA34-B7H4IgV的构建及其免疫活性观察
16
作者 赵臣 王婉莹 +3 位作者 赵佳琪 刘爽 王丽 张梦凡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2期28-31,共4页
目的构建p EGFPN1-MLAA34-B7H4IgV核酸疫苗,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探讨核酸疫苗抗白血病效应。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扩增急性白血病相关抗原基因MLAA34和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的融合基因(MLAA34-B7H4IgV),并构建核酸疫苗p EGFPN1-MLAA34-B7... 目的构建p EGFPN1-MLAA34-B7H4IgV核酸疫苗,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探讨核酸疫苗抗白血病效应。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扩增急性白血病相关抗原基因MLAA34和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的融合基因(MLAA34-B7H4IgV),并构建核酸疫苗p EGFPN1-MLAA34-B7H4IgV。将2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P、M、B、MB组各7只,分别在小鼠两侧股四头肌内侧肌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 EGFPN1、p EGFPN1-MLAA34、p EGFPN1-B7H4IgV、p EGFPN1-MLAA34-B7H4IgV质粒100μg,在0、2、4周各行1次同剂量加强免疫;分别于0、4、8周眼球取血,8周取血后处死小鼠并摘取脾脏。ELISA法检测免疫8周血清中抗体Ig G1、Ig G2a以及免疫0、4、8周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FN-γ,MM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对单核巨噬细胞THP-1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MLAA34-B7H4IgV融合基因PCR产物电泳检测约为2 000 bp,与理论值(1 922 bp)相符; p EGFPN1-MLAA34-B7H4IgV酶切后电泳检测为5 000~7 500 bp,与理论值(6 655 bp)相符。与同组免疫0周时、同时点P组比较,免疫4、8周时M、B、MB组血清细胞因子IL-2、IL-4水平升高而IFN-γ水平降低(P均<0. 05或<0. 01)。与同时点M、B组比较,MB组血清细胞因子IL-2、IL-4水平升高而IFN-γ水平降低(P均<0. 05); M、B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8周,MB组血清Ig G1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均<0. 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各组血清Ig G2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MB组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同效靶比其他各组(P均<0. 05或<0. 01);效靶比为50∶1和25∶1时,M组和B组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高于P组(P均<0. 05),两组之间无差异;效靶比为12. 5∶1时,B组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M组、P组(P均<0. 05)。结论成功构建了核酸疫苗p EGFPN1-MLAA34-B7H4IgV,该疫苗激活了小鼠体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明显的抗白血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核酸疫苗 急性白血病相关抗原 MLAA34基因 负性刺激分子 b7H4基因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B7-1转基因肝癌瘤苗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张大 王家祥 +2 位作者 范应中 张谦 王佳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04-106,共3页
用逆转录病毒转移体系建立表达人B7-1(hB7-1)的肝癌瘤苗,瘤苗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或T细胞共同孵育,观察该瘤苗激活T淋巴细胞的能力。发现所建立的hB7-1转基因肝癌瘤苗可有效刺激PBLs或T细胞增殖并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认为hB7-1转基... 用逆转录病毒转移体系建立表达人B7-1(hB7-1)的肝癌瘤苗,瘤苗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或T细胞共同孵育,观察该瘤苗激活T淋巴细胞的能力。发现所建立的hB7-1转基因肝癌瘤苗可有效刺激PBLs或T细胞增殖并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认为hB7-1转基因肝癌瘤苗可能是肝癌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刺激分子 b7—1 基因治疗 瘤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