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及其在偏移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小东 李振春 +1 位作者 滕厚华 李芳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5期465-469,504,共6页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技术通过描述本征波波前的运动学参数来生成叠加算子,能够提高叠后数据的信噪比,改善深层反射成像的质量。但对CRS叠后数据的偏移处理,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此,对CRS常规流程进行了改进,借助于CRS运动学参数...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技术通过描述本征波波前的运动学参数来生成叠加算子,能够提高叠后数据的信噪比,改善深层反射成像的质量。但对CRS叠后数据的偏移处理,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此,对CRS常规流程进行了改进,借助于CRS运动学参数同时实现数据的叠加和偏移。由于CRS参数剖面与成像射线相对应,因此有助于速度模型的建立和偏移孔径的估算。模型数据试算结果表明:由改进的CRS流程得到的参数谱质量更高,相干剖面上的同相轴连续性更好。因此,利用改进后的CRS流程进行参数分析可以得到更好的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叠加 运动学参数 法向射线 成像射线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栋 李振春 +2 位作者 孙小东 蒲路 何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46,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大炮检距信息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构造进行叠加成像,基于传统的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元(ZO CRS)叠加提出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CO CRS)叠加方法。对叠加剖面的每个成像点确定叠加算子相应的5个参数是CO CRS叠加方法的关键,采... 为了充分利用大炮检距信息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构造进行叠加成像,基于传统的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元(ZO CRS)叠加提出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CO CRS)叠加方法。对叠加剖面的每个成像点确定叠加算子相应的5个参数是CO CRS叠加方法的关键,采用多参数分步搜索策略,在不同道集中分别搜索相关叠加参数,能够减少COCRS叠加方法的运行时间,有效解决实际生产中计算效率低的难题。模型试算结果证明基于CO CRS叠加得到的成像剖面与传统ZO CRS叠加剖面相比有着较高的信噪比和同相轴连续性,验证了搜索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反射面叠加 偏移距剖面 运动学参数 多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叠加提高叠前地震资料质量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栋 李振春 +2 位作者 孔雪 熊宇 孙小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80,共5页
提出利用部分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CO CRS)叠加提高稀疏低信噪比叠前地震资料质量。通过多参数的COCRS旅行时公式计算得到部分叠加的CRS超道集,对数据进行规则化,以利于以后的常规处理如速度分析、叠前偏移等。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 提出利用部分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CO CRS)叠加提高稀疏低信噪比叠前地震资料质量。通过多参数的COCRS旅行时公式计算得到部分叠加的CRS超道集,对数据进行规则化,以利于以后的常规处理如速度分析、叠前偏移等。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与原始地震数据相比,对经过部分CO CRS叠加处理后的叠前数据进行偏移,不仅提高了偏移剖面的信噪比,同时改善了同相轴的连续性,获得了较好的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探 地震资料 反射面(CRS)叠加 偏移距反射面(cocrs) 反射面(CRS)超道集 数据规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应用理论——从共反射点到共反射面元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华忠 杨锴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共反射面元 (CRS)叠加是目前认为最好的生成零炮检距剖面的方式 .共反射面元意指地下某一反射点邻近的一个反射弧段 ,该弧段在时空域内的走时响应称为CRS叠加面 ,该叠加面可视为反射弧段上各共反射点(CRP)的时空域内走时响应的组合 .在... 共反射面元 (CRS)叠加是目前认为最好的生成零炮检距剖面的方式 .共反射面元意指地下某一反射点邻近的一个反射弧段 ,该弧段在时空域内的走时响应称为CRS叠加面 ,该叠加面可视为反射弧段上各共反射点(CRP)的时空域内走时响应的组合 .在一般的共反射点走时关系基础上 ,引入两种特征波———Normal波和NormalIncidencePoint波 ,就可以在傍轴近似假设下 ,将CRP走时关系推广到反射点邻近的各反射点 ,将这些反射点的CRP走时关系加以组合就得到了关于该反射点的共反射面元的走时关系 .考察从共反射点 (CRP)到共反射面元 (CRS)的过渡 ,这一过程提供了CRS叠加的应用理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 CRS 叠加 反射 Normal波 傍轴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角分解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锴 许士勇 +1 位作者 王华忠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48-1155,共8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Reflection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剖面成像方法,传统的CRS叠加实现是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对属性参数进行自动搜索并对其进行优化合成相应的CRS叠加算子,通过该算子进行叠加能够得到信噪比和连... 共反射面元(CommonReflection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剖面成像方法,传统的CRS叠加实现是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对属性参数进行自动搜索并对其进行优化合成相应的CRS叠加算子,通过该算子进行叠加能够得到信噪比和连续性更高的零偏移距剖面.但是数据驱动的实现方式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倾角歧视现象”,它造成了弱有效反射信号损失和运动学特征失真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倾角分解CRS叠加方法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使CRS叠加方法更具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CRS)叠加 倾角歧视现象 倾角分解 倾角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41
6
作者 杨锴 王华忠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7-331,T007,共6页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实现共反射面元叠加依赖于 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 ,它们分别是零偏移距射线的出射角α、Normal波和NormalInci dentPoint波出射到地表的...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实现共反射面元叠加依赖于 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 ,它们分别是零偏移距射线的出射角α、Normal波和NormalInci dentPoint波出射到地表的波前曲率半径RN 和RNIP.在CRS叠加的理论基础上 ,本文阐述如何在实际数据上实现CRS叠加 .首先 ,通过简洁的一维相关性分析在常规叠加剖面上找到对应该共反射面元的一组初始波场属性参数(α ,RN,RNIP) ,然后在对应的叠前数据上应用最优化算法对这组参数进行优化处理 ,相比初始属性参数 ,优化后的属性参数能够更好地聚集来自地下反射层的能量 ,最后应用优化后的属性参数实现最优CRS叠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 叠加 属性参数 数据驱动 单纯形法 最优化 零炮检距剖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道集偏移速度建模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振春 姚云霞 +1 位作者 马在田 王华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6-414,共9页
共反射面 (CRS)叠加是一种与宏观速度模型无关 ,仅依赖于近地表速度的地震成像方法 .其通过地震三参数的优化实现地震成像 .本文推导了基于CRS叠加得出的优化三参数与偏移速度之间的解析关系 ,提出了在CRS道集通过优化三参数实现速度估... 共反射面 (CRS)叠加是一种与宏观速度模型无关 ,仅依赖于近地表速度的地震成像方法 .其通过地震三参数的优化实现地震成像 .本文推导了基于CRS叠加得出的优化三参数与偏移速度之间的解析关系 ,提出了在CRS道集通过优化三参数实现速度估计的CRS道集偏移速度建模方法 .模型试算表明 ,这种速度建模方法效率较高 ,速度分析精度取决于优化三参数的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 CRS 地震成像 叠加 道集 偏移速度建模 优化三参数 层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出道成像方式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I——理论 被引量:26
8
作者 杨锴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46-553,共8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成像方法,该方法属于典型的克希霍夫型成像方法.根据成像方式的不同,克希霍夫型成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输出道成像方式和输入道成像方式.考察共反射面元...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成像方法,该方法属于典型的克希霍夫型成像方法.根据成像方式的不同,克希霍夫型成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输出道成像方式和输入道成像方式.考察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它属于输入道成像方式.本文基于理论模型数据,实现了输出道成缘方式的CRS叠加方法.相比传统的输入道成像方式,它具有能够保证大偏移距反射信息的成像精度和计算效率较高的优点,而且更加容易推广到三维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叠加 反射点叠加 输出道成像方式 输入道成像方式 数据输入面 数据输出面 克希霍夫MZ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数据的共反射面元叠加初步实践 被引量:9
9
作者 杨锴 徐蔚亚 王华忠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9-313,共5页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CRS)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共反射面元的旅行时响应由三个波场属性参数确定 ,相比常规共中心点 (commonmiddlepoin ,CMP)叠加和倾角时差校正 (dipmoveout,DMO)...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CRS)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共反射面元的旅行时响应由三个波场属性参数确定 ,相比常规共中心点 (commonmiddlepoin ,CMP)叠加和倾角时差校正 (dipmoveout,DMO)叠加 ,CRS叠加算子能够将地下反射点附近一个邻域内的能量进行聚焦并实现同相叠加 ,因此能得到更好的零炮检距剖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叠加 叠加面 零炮检距剖面 属性参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金华 李栋 +1 位作者 王立歆 徐兆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7-293,323,共8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算子包含多个属性参数,具体实现时常采用多级优化策略,然而传统的参数搜索算法并未考虑叠加剖面中同一目标成像点处存在多个有贡献同相轴的情况。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改进参数搜索策略,...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算子包含多个属性参数,具体实现时常采用多级优化策略,然而传统的参数搜索算法并未考虑叠加剖面中同一目标成像点处存在多个有贡献同相轴的情况。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改进参数搜索策略,通过引入相干阈值方法求得目标点处的全局和局部最大值,有效解决了零偏移距剖面中同相轴相交的问题。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相比,改进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考虑了同相轴相交的情况,模拟的零偏移距剖面更加真实可靠,成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CRS)叠加 参数搜索 相干阈值 相交同相轴 多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原理及其在工程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国华 李庆春 +1 位作者 唐小平 肖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对一种能增强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质量的新叠加技术——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进行了研究。目前模拟零偏移距剖面常规方法存在需要精确宏速度模型及不能对地下反射界面产生最佳照明的问题,而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具有完全数据驱动、与宏速... 对一种能增强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质量的新叠加技术——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进行了研究。目前模拟零偏移距剖面常规方法存在需要精确宏速度模型及不能对地下反射界面产生最佳照明的问题,而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具有完全数据驱动、与宏速度模型无关、能够产生对地下反射界面最佳照明及提高模拟零偏移距剖面成像质量的优势。针对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还未在国内工程地震勘探中进行广泛应用的现状,详细介绍了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基本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并使用一套人工合成断层模型数据及来自某高速公路段附近一条二维测线的实际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进行了测试计算。理论模型试算结果及在工程地震勘探实际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表明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可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增强地震反射同相轴连续性,改善模拟零偏移距剖面质量,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工程地震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震 数据处理 信噪比 偏移距 反射面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群算法参数搜索的共反射面元叠加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小东 贾延睿 +1 位作者 李振春 宋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2-786,I0009,共6页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借助于菲涅耳带的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噪比。在CRS叠加中,叠加效果取决于波场运动学参数,因此对参数的搜索尤为重要,而一些局部优化算法效果受限于参数初值的选取。本文采用粒子群(PSO)算法实现对二维CRS参数...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借助于菲涅耳带的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噪比。在CRS叠加中,叠加效果取决于波场运动学参数,因此对参数的搜索尤为重要,而一些局部优化算法效果受限于参数初值的选取。本文采用粒子群(PSO)算法实现对二维CRS参数的搜索,在不影响叠加效果的基础上,提高了参数搜索效率,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模型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 菲涅耳带 信噪比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易宗富 邵雨 +3 位作者 黄毅 蒋在超 严泽泉 周清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7-218,共2页
共反射面元叠加(CRA)是一种压制随机噪声的去噪方法,该方法在叠加或偏移地震剖面上进行多个共中心点(二维)或共反射面元(三维)的反射地震记录的“同相叠加”,通过增加叠加的覆盖次数达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目的。阐述了共反射面元叠... 共反射面元叠加(CRA)是一种压制随机噪声的去噪方法,该方法在叠加或偏移地震剖面上进行多个共中心点(二维)或共反射面元(三维)的反射地震记录的“同相叠加”,通过增加叠加的覆盖次数达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目的。阐述了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基本原理,并用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证实该方法是基本保幅的去随机噪声方法。就保幅能力而言,该方法优于其它压制随机噪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叠加 随机噪声 去噪 信噪比 保幅 CRA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出道成像方式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娄兵 郑鸿明 +2 位作者 郭宏宪 范旭 张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4,共2页
基于输出道成像方式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是一种以输出道成像方式实现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成像方法。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仅能够输出一张高质量的叠加剖面,同时亦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叠前道集,对改善低信噪比资料的叠前成像质量... 基于输出道成像方式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是一种以输出道成像方式实现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成像方法。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仅能够输出一张高质量的叠加剖面,同时亦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叠前道集,对改善低信噪比资料的叠前成像质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通过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应用,证明了其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缘山前带 低信噪比 反射面 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化方法的共反射面元叠加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小东 李振春 丁仁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49,53,共5页
共反射面元叠加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得到零炮检距剖面,不依赖于速度信息。通过对共反射面元叠加优化方法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共反射面元叠加三参数分析的精度。同时引入模拟退火全局优化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新优化方法中遇到的组... 共反射面元叠加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得到零炮检距剖面,不依赖于速度信息。通过对共反射面元叠加优化方法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共反射面元叠加三参数分析的精度。同时引入模拟退火全局优化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新优化方法中遇到的组合优化的难题。基于CRS参数搜索的具体问题,对模拟退火算法中的三函数两准则做了最优设计。模型数据的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验证了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叠加 波场参数 模拟退火算法 全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和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明忠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4期275-279,共5页
随着勘探进程的深入和天然气勘探的需要,针对深层地质目标的勘探越来越迫切、难度也越来越大。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由于该区石炭系目的层埋藏深、资料信噪比低,且火成岩反射不规则和波场复杂,给该... 随着勘探进程的深入和天然气勘探的需要,针对深层地质目标的勘探越来越迫切、难度也越来越大。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由于该区石炭系目的层埋藏深、资料信噪比低,且火成岩反射不规则和波场复杂,给该区资料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多域叠前去噪、视各向异性动校正等精细叠前道集处理的基础上,将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和共反射面叠加技术相结合,在提高石炭系火成岩偏移归位精度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火成岩低信噪比反射的成像效果,使该区针对石炭系火成岩的勘探攻关获得了重要突破,奠定了该地区天然气勘探资料处理技术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勘探 石炭系火成岩 视各向异性动校正 叠前时间偏移 反射面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方法在下扬子地区的试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建荣 王华忠 +1 位作者 李代芳 居兴国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3期414-416,共3页
下扬子海相中古生界的地层复杂,断层发育,构造破碎,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为此,采用共反射面元(CommonReflectingElement)叠加技术,对下扬子地区的一条二维地震剖面进行了处理试验。处理中采用了地震信号归一化,优选属性参数和... 下扬子海相中古生界的地层复杂,断层发育,构造破碎,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为此,采用共反射面元(CommonReflectingElement)叠加技术,对下扬子地区的一条二维地震剖面进行了处理试验。处理中采用了地震信号归一化,优选属性参数和尽量多的共反射道集参与叠加等一系列措施,处理后的剖面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剖面上反射和绕射信息丰富,各种微弱的有用信息得到了加强,信噪比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 下扬子地区 地震资料 信噪比 资料处理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成像多次聚焦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小将 陈宝书 +1 位作者 张金淼 杨锴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8,共5页
针对现有地震资料中深层照明度低、反射信号弱、信噪比差等问题,基于傍轴射线及菲涅耳带理论,提出并研发了多次聚焦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该技术可以在室内处理方面大幅度增加地下尤其是中深层共反射点覆盖次数,有效增强中深层弱反射信... 针对现有地震资料中深层照明度低、反射信号弱、信噪比差等问题,基于傍轴射线及菲涅耳带理论,提出并研发了多次聚焦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该技术可以在室内处理方面大幅度增加地下尤其是中深层共反射点覆盖次数,有效增强中深层弱反射信号、提高信噪比,改善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应用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多次聚焦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在属性参数搜索、倾角歧视、中远偏移距时距曲线精度以及是否输出叠前道集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在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地震资料处理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 多次聚集反射面叠加 技术优势 应用效果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旅行时面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金淼 陈宝书 +3 位作者 汪小将 刘军荣 杨小椿 杨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1-889,1012+831,共9页
本文基于克希霍夫成像理论,对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等旅行时面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CRS-OIS)原理及其测试效果。指出CRS-OIS是对于传统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重要改进,它简化了传统CRS叠加方法,可以同时得到信噪... 本文基于克希霍夫成像理论,对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等旅行时面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CRS-OIS)原理及其测试效果。指出CRS-OIS是对于传统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重要改进,它简化了传统CRS叠加方法,可以同时得到信噪比大幅度提高的叠前道集与零炮检距成像剖面。该方法首次被用于南海深水二维地震数据处理,处理结果表明基底与莫霍面的成像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剖面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CRS)叠加 输出道成像方式 克希霍夫统一成像理论 南海深水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共反射面元叠加成像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星 张绪建 梁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7-540,共4页
复杂构造和深层石炭系已成为在准噶尔盆地寻找有利油气区带的重要领域之一,但这些地区资料往往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叠前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利用常规叠加速度可以获得比常规叠加剖面更高的信噪比,特别对复杂构造连续性的提高有一定的效... 复杂构造和深层石炭系已成为在准噶尔盆地寻找有利油气区带的重要领域之一,但这些地区资料往往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叠前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利用常规叠加速度可以获得比常规叠加剖面更高的信噪比,特别对复杂构造连续性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它与叠前偏移技术结合处理是提高资料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菲涅尔带 零炮检距射线 入射角 孔径 叠前偏移 反射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