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共产党理论史的奠基之作 被引量:8
1
作者 侯且岸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0,共4页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上的局限性,在相当长时间里,人们对这篇文章并没有给予理性...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上的局限性,在相当长时间里,人们对这篇文章并没有给予理性的解读,留下了诸多遗憾。通过分析这篇文章,可以发现日本近代文化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却长期被我们所忽视,以至于难以找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源头。这篇文章还体现了李大钊特有的理性精神,说明当他最初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并不盲从,而是对马克思的学说采取了科学、认真和求实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中国共产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共产党理论史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
2
作者 侯且岸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127,共1页
长期以来,“思想”与“理论”这一对密切相关的概念一直处于混沌不清的状态,而对何谓“理论”的本质性认识和定位是开展中国共产党理论史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 共产党理论 中国 “思想” 本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领域的独特研究空间——评陈世奎著《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研究》
3
作者 郑传芳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陈世奎 《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研究》 书籍评论 “三个代表” 邓小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评介
4
作者 赵学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民族理论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理性向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4-160,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建构,是党的文化建设实践主体在理论层面的升华。从哲学理性的视域看,党的文化理论建构既是交往行为,也是价值重塑和实践创构行为,且彰显了三个理性向度。在交往理性的向度中,党的文化理论建构在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建构,是党的文化建设实践主体在理论层面的升华。从哲学理性的视域看,党的文化理论建构既是交往行为,也是价值重塑和实践创构行为,且彰显了三个理性向度。在交往理性的向度中,党的文化理论建构在历史与现实的深度耦合中既回应了“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时代之问”,又解答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党的文化理论建构关系的“历史之问”。在价值理性的向度中,党的文化理论建构依凭其价值期待,既阐扬“以人为本”“家国一体”的辩证协调,又显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要旨的价值取向。在实践理性的向度中,党的文化理论建构既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辩证统一的实践路径,又创构了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的行动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 理性向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学习运动期间的党建特色:基于《共产党人》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文珑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5期98-103,共6页
从《共产党人》的文本陈述中可以看到,在延安学习运动期间的党建工作中,我们党一方面继承了列宁党建学说的主要观点,即强调组织统一和纪律性、建立由精干的革命家组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灌输"及进行... 从《共产党人》的文本陈述中可以看到,在延安学习运动期间的党建工作中,我们党一方面继承了列宁党建学说的主要观点,即强调组织统一和纪律性、建立由精干的革命家组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灌输"及进行不调和的思想斗争等。另一方面也有其鲜明的自身特色,主要体现为对农民潜在无产阶级意识的信任以及对以道德主义为内涵的价值观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我们党的上述党建特色继续沉淀并内化下来,影响了其吸收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复杂的深远影响。而解决这些困难,需要进行转换性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理论共产党人》 儒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佘双好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新形式、新任务下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新形式、新任务下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有必要深入挖掘"三个自信"的基础,寻找树立自信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中国共产党 路径 共产党理论 党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