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旦大学研究生发出关于开展“星期六义务劳动”致全国研究生大学生的倡议书
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88年第5期63-64,共2页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正以高涨的热情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之中。我们不仅以年轻人的敏锐感受着改革的进程,而且以青年知识分子特有的辨证眼光和批判精神关注和思考一些问题。我们看到,在强调商品经济观念、大力发展物质财富的同时,一些优良...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正以高涨的热情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之中。我们不仅以年轻人的敏锐感受着改革的进程,而且以青年知识分子特有的辨证眼光和批判精神关注和思考一些问题。我们看到,在强调商品经济观念、大力发展物质财富的同时,一些优良传统和风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扬,连包含着许多人类朴素而善良意愿的雷锋精神也被丢弃了。长此以往,只会助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大学生 青年知识分子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复旦大学 批判精神 大力发展 商品经济观念 雷锋精神 优良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2
作者 朱元珍 齐翔延 许统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0年第2期36-42,共7页
4月22日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日。我们要以深入地学习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和坚决保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际行动来纪念列宁。
关键词 主父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列宁 星期六 幼芽 浮末 资本 思想 小资 不调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劳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德志 刘文文 杨秀红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63-64,共2页
高等学校德育的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了实现... 高等学校德育的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了实现德育工作的任务,我院从1995年5月份开始,把组织大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以公益劳动课的方式,督促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在管理上实行打卡制,即在公益劳动卡上记录劳动情况,本科生一学年要完成30学时,专科生完成20学时。据统计,这项制度实施1a来,95%的学生完成了课时数,40%的学生超额完成课时数,有5%左右的学生没能完成课时数。实行公益劳动制度,符合国家教委关于在高校学生中开设劳动课的精神,既磨练了意志,又提高了劳动技能。从组织这项活动中产生的效果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劳动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德育工作 大学生素质教育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劳动制度 农科院校 课时数 毛泽东思想 道德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星期六
4
作者 王学银 葛毓臣 《齐鲁学刊》 1975年第2期38-39,共2页
星期六,是谁都要过的。但是在不同路线与世界观的指导下,却有截然相反的内容,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列宁称之为“伟大的创举”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就是觉悟了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过的一种星期六。那是在一九一九年五月... 星期六,是谁都要过的。但是在不同路线与世界观的指导下,却有截然相反的内容,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列宁称之为“伟大的创举”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就是觉悟了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过的一种星期六。那是在一九一九年五月十日,莫斯科——喀山铁路工人为了以实际行动粉碎国内外阶级敌人的猖狂进攻,支援前线,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扬革命首创精神,自觉地发起了星期六义务劳动。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经过了白天的紧张工作之后,晚上又聚集在一起,忘我地进行了五个小时的“额外”劳动。他们不知疲劳,不畏艰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资产阶级思想 苏维埃政权 资本主义 生活方式 资产阶级法权 铁路工人 无产阶级革命 列宁 共产党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扶植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学习《伟大的创举》
5
作者 萧寅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3期72-74,共3页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如何辨别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什么要攻击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过去,我在思想上是比较模糊的。这次开门办学下厂,厂党委要我们和工人一起,学习革命导师列宁的《伟大的创举》,运用列宁分析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如何辨别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什么要攻击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过去,我在思想上是比较模糊的。这次开门办学下厂,厂党委要我们和工人一起,学习革命导师列宁的《伟大的创举》,运用列宁分析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分析厂里在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这一新生事物,并写出体会文章,批判林彪恶毒攻击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妄图效法孔老二“克已复礼”的极右路线的反动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 新生事物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技术革新 革命导师 阶级斗争 列宁 三结合 什么是社会主义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促进派——学习《伟大的创举》的一点体会
6
作者 龚平举 童迅祖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2期28-29,共2页
一九一九年,当列宁领导下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不久,国内外阶级敌人联合发动猖狂进攻,妄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那时,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困难。为了保卫十月社会主... 一九一九年,当列宁领导下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不久,国内外阶级敌人联合发动猖狂进攻,妄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那时,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困难。为了保卫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五月十日,莫斯科——喀山铁路上人,发起了“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这天晚上六点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新生事物 无产阶级专政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 列宁 修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新事物的幼芽是我们共同的和首要的义务——学习《伟大的创举》
7
作者 徐复岭 修龙恩 《齐鲁学刊》 1976年第1期14-16,共3页
伟大导师列宁在一九一九年发表的《伟大的创举》,是一篇热情支持和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光辉著作。十月革命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的武装叛乱,莫斯科—喀山铁路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工人,为了巩固红色新政权,保卫十月革... 伟大导师列宁在一九一九年发表的《伟大的创举》,是一篇热情支持和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光辉著作。十月革命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的武装叛乱,莫斯科—喀山铁路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工人,为了巩固红色新政权,保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积极响应俄共(布)中央关于“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的号召,首先发起和组织了“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他们的带动下,各地各部门也都相继开展了这一活动。这个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新生事物一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事物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十月革命 批林批孔运动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共产党员 新事物 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图光辉灿烂
8
《求是学刊》 1977年第1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现代化 列宁 “四人帮” 资产阶级法权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帝国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毛主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也是一种特别的战争——读列宁有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论述
9
作者 魏泽焕 《社会主义研究》 1984年第2期23-27,共5页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正当人们着手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候,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到处泛滥。尤其是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国外的腐朽思想的渗透又加速了它的蔓延和发展。在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下,加上由战争...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正当人们着手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候,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到处泛滥。尤其是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国外的腐朽思想的渗透又加速了它的蔓延和发展。在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下,加上由战争造成的经济上的贫困,有的人开始腐化堕落,对共产主义的光辉前途产生了“怀疑主义”,一味鼓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对国外的资本主义制度崇拜得“五体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文化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新经济政策 侵蚀 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腐朽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苏维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是道德命题
10
作者 宋希仁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0-74,共5页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新译为“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 ●“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并非道德命题,乃是表达一种生活常规 ●把“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提升为道德原则,既不合原意。
关键词 道德命题 人人为我 列宁 生活常规 加尼尔 道德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社会主义道德 按需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版《辞海》错漏举要
11
作者 夏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新版《辞海》错漏举要夏泉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长达1600万字,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大型工具书,在中国知识界,最综合、最权威且影响最大的大型工具书无疑应首推《辞海》,截止到199... 新版《辞海》错漏举要夏泉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长达1600万字,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大型工具书,在中国知识界,最综合、最权威且影响最大的大型工具书无疑应首推《辞海》,截止到1993年6月,《辞海》缩印本发行已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版《辞海》 国民政府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蒋介石 抗日战争 孙中山 毛泽东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新闻现象的历史观根源
12
作者 焦国标 《河南社会科学》 1997年第1期51-53,共3页
人物新闻现象的历史观根源焦国标历史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它是一整套的理论体系,诸如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动力、去向等等问题的回答和解释都归历史观的范畴。历史观有相互对立的两种,即唯心主义历史观或叫历史唯心... 人物新闻现象的历史观根源焦国标历史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它是一整套的理论体系,诸如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动力、去向等等问题的回答和解释都归历史观的范畴。历史观有相互对立的两种,即唯心主义历史观或叫历史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叫历史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新闻 唯物主义历史观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人民性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新闻业 人民群众 《解放日报》 新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话新闻评论(四)
13
作者 王智生 《新疆新闻界》 1998年第1期34-55,共2页
关键词 新闻评论 评论员文章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宏观调控 人民日报 精神贿赂 选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立意” 新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平凡”
14
作者 黄心再 李小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2期29-30,共2页
在假期中,我们有的同学在公共汽车上当义务售票员,到商店做义务售货员,到农村参加修建水库的义务劳动。对此,广大师生赞叹他们向资产阶级法权挑战的革命行动,广大工农兵称誉他们是“不忘工农,不忘劳动的好学员!”然而,偶尔却听到有人以... 在假期中,我们有的同学在公共汽车上当义务售票员,到商店做义务售货员,到农村参加修建水库的义务劳动。对此,广大师生赞叹他们向资产阶级法权挑战的革命行动,广大工农兵称誉他们是“不忘工农,不忘劳动的好学员!”然而,偶尔却听到有人以不屑的口吻议论说:“这样的事情太平凡……’。这就有对“平凡”略加研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兵学员 资产阶级法权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列宁 平凡的事 售票员 售货员 事情 教育战线 双工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简介
15
作者 许振岱 《齐鲁学刊》 1975年第3期29-30,共2页
一九一九年十月,列宁写了《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及《莫斯科征收党员周的总结和我们的任务》等文,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下党的建设问题。十月革命后的两年,国内战争非常激烈,阶级斗争十分尖锐。邓尼金的进攻,使得地主资本家和他们的朋... 一九一九年十月,列宁写了《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及《莫斯科征收党员周的总结和我们的任务》等文,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下党的建设问题。十月革命后的两年,国内战争非常激烈,阶级斗争十分尖锐。邓尼金的进攻,使得地主资本家和他们的朋友拼命从事阴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专政 执政党党员 列宁 阶级斗争 建设问题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先进分子 工人 十月革命 国内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的創举》(节选)試析
16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75年第4期60-65,共6页
一、题解列宁的光辉著作《伟大的创举》,写于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这篇著作里,列宁深刻地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列宁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对“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一新生事物给予了高度... 一、题解列宁的光辉著作《伟大的创举》,写于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这篇著作里,列宁深刻地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列宁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对“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一新生事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热情的歌颂、坚决的支持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总结。指出:这不是农村常见的邻舍间的帮忙,而是个人为社会进行的、大规模的,无报酬的、没有任何规定的劳动,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一个细胞”,是“真正共产主义幼芽”,是“共产主义的实际开端”。只有当这种新生事物成长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列宁 伟大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无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缩小三大差别的大道上继续前进——记大学毕业回乡当农民的文福盛同志
17
作者 广东师院政史系三年级一班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1期20-24,共5页
去年九月,正当教育界那股右倾翻案风刮得最厉害的时候,我院政史系毕业生、共产党员文福盛同志坚决同旧传统观念决裂,,要求毕业后回乡当农民,经过上级党委的批准,他满怀豪情地踏上了新的征途。当时《广州日报》和本刊一九七五年第三期曾... 去年九月,正当教育界那股右倾翻案风刮得最厉害的时候,我院政史系毕业生、共产党员文福盛同志坚决同旧传统观念决裂,,要求毕业后回乡当农民,经过上级党委的批准,他满怀豪情地踏上了新的征途。当时《广州日报》和本刊一九七五年第三期曾报导了文福盛同志等的先进事迹。时间过去了几个月,他在农村战斗得怎样?各方面的同志都很关注。最近我们三年级学习小分队受党委和系总支委托来到了高鹤县宅梧公社调查学习,当地干部和贫下中农都赞不绝口地说:“文福盛同志在继续为缩小三大差别作出自己的贡献,农村就是需要这样的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中农 大学毕业 继续前进 农民 共产主义 公社 青年们 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 义务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