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歧感”重建共同体——当代法国批判美学的共通感思想研究
1
作者 王曦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2,共8页
在19世纪欧洲人文学科的现实发展进程中,共通感的含义向主体内部退隐,它不再通往政治生活中的公共精神与社会感,而退化为现代主体的心智结构。20世纪末以来的法国批判美学追溯共通感在古典人文主义传统中的理论内涵,重塑共通感作为“共... 在19世纪欧洲人文学科的现实发展进程中,共通感的含义向主体内部退隐,它不再通往政治生活中的公共精神与社会感,而退化为现代主体的心智结构。20世纪末以来的法国批判美学追溯共通感在古典人文主义传统中的理论内涵,重塑共通感作为“共同体感觉”的规范解释力与实践批判立场。后结构主义与激进左翼代表了当代法国批判美学探索的两种面相,在回应共通感如何拓展出社会共同体这一至关重要的美学问题时,他们或诉诸他律的交往实践,发掘在此时、此地的交往关系中孕育的内在伦理;或诉诸审美自律传统下的平等主义感知机制,激活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感性革命内涵。这构成了当代法国批判美学的共同体思想的两种面相,呈现了共通感的“内在伦理”维度与“审美歧感”维度间的辩证张力。在此,人文传统的历史连续体,承载、评判、约束着任何看似完全背离共同体的新规范创制实践。美学经验成为联结实践主体与政治伦理观念的纽带,向公共生活中共识与歧见、变革与规范兼容的共同体实践敞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美学 共通感 审美歧感 内在性伦理 共同体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奈·吉奥加玛戏剧中的本土美学映照与共同体精神探寻 被引量:1
2
作者 司高丽 郭英剑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哈奈·吉奥加玛的戏剧作品不仅是美国印第安戏剧的里程碑,更是本土美学的鲜明体现。本土美学作为印第安共同体文化身份的核心表达,其探讨与实践对于共同体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吉奥加玛的剧作揭示了印第安群体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 哈奈·吉奥加玛的戏剧作品不仅是美国印第安戏剧的里程碑,更是本土美学的鲜明体现。本土美学作为印第安共同体文化身份的核心表达,其探讨与实践对于共同体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吉奥加玛的剧作揭示了印第安群体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亦展现了本土美学特征如何与印第安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历史经验和精神信仰相互作用,进而塑造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通过其代表作《印第安人之躯》《雾号》和《49》,吉奥加玛分别展现了印第安人与土地的精神联结、对殖民历史的批判性反思,以及艺术和宗教仪式在社区治愈与团结中的力量。这些戏剧作品中体现的本土美学挑战了西方美学观念,为原住民社群通过戏剧实现文化保存、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印第安共同体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奈·吉奥加玛 印第安戏剧 本土美学 印第安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一带一路”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建构与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耀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1,共7页
电影共同体美学既是中国精神、中国立场的生动体现,也是助力我国电影艺术国际化传播的关键力量。在文化交流、互鉴进程中,通过发挥新质生产力赋能电影内容创作、文化传播等优势,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使我国电影产业获得了新的技... 电影共同体美学既是中国精神、中国立场的生动体现,也是助力我国电影艺术国际化传播的关键力量。在文化交流、互鉴进程中,通过发挥新质生产力赋能电影内容创作、文化传播等优势,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使我国电影产业获得了新的技术支持,也充分契合了“一带一路”电影受众的想象力消费需求,拓宽了我国电影美学的多样性和国际影响力。“一带一路”背景下,本文系统分析新质生产力赋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建构与表达策略,从而为我国“电影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一带一路” 电影 共同体美学 表达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存在论美学视域下黄河题材纪录片真实性探寻与共同体建构
4
作者 吴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7-72,共6页
黄河题材类纪录片是黄河真实性与共同体建构的重要载体。在生态存在论美学的相关理论支撑下,黄河题材纪录片通过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来展现黄河壮美奇观。其意涵在于黄河既是人类诗意栖居的家园与场所,也是人与自然和谐... 黄河题材类纪录片是黄河真实性与共同体建构的重要载体。在生态存在论美学的相关理论支撑下,黄河题材纪录片通过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来展现黄河壮美奇观。其意涵在于黄河既是人类诗意栖居的家园与场所,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以真实性为基础,黄河题材纪录片承载起构建民族共同体、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记忆,实现了从“自然本真”到“生态自觉”的范式转换,启发人类善待自然,自觉呵护自然,实现了自然黄河、人文黄河、绿色黄河三位一体的跨文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存在论美学 黄河题材纪录片 真实性 共同体 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美学视域下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创作与实践研究
5
作者 帅立伟 王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7,共8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创作根脉便深植于悠久的历史文化沃土与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之中,其镜头聚焦于广袤无垠的地域,捕捉并孕育了多元文化的璀璨火花。这一过程,既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艺术再现,也是对...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创作根脉便深植于悠久的历史文化沃土与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之中,其镜头聚焦于广袤无垠的地域,捕捉并孕育了多元文化的璀璨火花。这一过程,既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艺术再现,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以影像的力量,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觉叙事。在共同体美学理论建构下,回顾内蒙古电影发展历程中的三大关键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创的激情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之时,以及新世纪以来的多元并进时期。通过细致剖析这些阶段中创作实践与共同体美学理念的内在契合与相互促进,旨在揭示内蒙古民族电影如何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调整其创作思路,以及这种演变如何深刻塑造了电影的艺术风貌与文化底蕴,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版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民族电影 共同体美学 政治共同体 精神共同体 情感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美学视域下贵州国际形象的跨文化构建路径——以纪录片《这,就是贵州》为例
6
作者 刘珊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6-112,共7页
地域主题纪录片的成功出海有助于塑造一地区鲜活的国际形象,提升其国际认可度,激活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双引擎,因此借助纪录片这一精准的文化编码实践,在全球语境下构建世界观众能够接受的地区国际形象至关重要。纪录片《这,就是贵州》... 地域主题纪录片的成功出海有助于塑造一地区鲜活的国际形象,提升其国际认可度,激活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双引擎,因此借助纪录片这一精准的文化编码实践,在全球语境下构建世界观众能够接受的地区国际形象至关重要。纪录片《这,就是贵州》从话语策略构建、三元空间生产和叙事逻辑整合三个层面完成了贵州的国际形象塑造。本文将共同体美学应用于区域国际形象研究,提出文化符号普世化转译与双向共同体认同模型,提炼出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情感操纵-共识凝聚”双层路径,为文化折扣消解提供实践范式。该研究不仅为欠发达地区的国际形象传播提供了“差异共存、意义共享”的可行路径,更通过《这,就是贵州》的成功实践,证明以人类共同价值为纽带、以现代性转化为核心的文化传播策略能有效提升中国地域文化的全球认同,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美学 话语策略 三元空间理论 叙事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隐喻·情怀:新主流电影的共同体美学书写
7
作者 张志巍 朱荣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6-81,共6页
近年来,一大批新主流电影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大成功。基于中华民族心理之上的审美旨趣、注重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及中国人民气质、展现中国特有的环境氛围等特征是新主流电影取得市场成功的原主要因。这种“中式”叙事方式及审美模式激活了... 近年来,一大批新主流电影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大成功。基于中华民族心理之上的审美旨趣、注重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及中国人民气质、展现中国特有的环境氛围等特征是新主流电影取得市场成功的原主要因。这种“中式”叙事方式及审美模式激活了中国观众的集体记忆和中国观众的民族情感,使得新主流电影呈现出“共同体美学”的典型特征。这种“共同体美学”特征体现在意象之美、隐喻之美、情怀审视三个方面,新主流电影当中既有着对意象美学的书写和探寻,又留给观众富于想象的空间,在符号隐喻的背后提升着审美意境,展示了中国精神和大国形象,从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上升到更高层级的共同体美学,其中的美学理念值得探寻和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意象呈现 符号隐喻 家国情怀 共同体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情感共同体看温暖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及审美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翼展 侯志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46-49,共4页
近年来,温暖现实主义已成为我国电影创作的一种潮流。通过对温暖情感与现实主义这两项要素的接合,温暖现实主义电影给观众以慰藉、希望和信念。在对这两者进行结合的过程中,情感共同体是一个绕不开的元素,其所对应的“共同体美学”也因... 近年来,温暖现实主义已成为我国电影创作的一种潮流。通过对温暖情感与现实主义这两项要素的接合,温暖现实主义电影给观众以慰藉、希望和信念。在对这两者进行结合的过程中,情感共同体是一个绕不开的元素,其所对应的“共同体美学”也因之成为温暖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创作及审美特征。在温暖现实主义电影中,情感共同体拥有抵御风险、提供慰藉等功能,帮助个体顺利地处理“情”与“利”的冲突,同时,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的情感共同体勾勒出个体在当下所能得到的各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暖现实主义 创作特征 共同体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与共产主义——解读《共产党宣言》的另一个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东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0,共7页
《共产党宣言》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蕴含着丰富的共同体思想,揭示了共同体与共产主义的本质联系。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入手深刻揭示了共同体的生存论基础,即人类的共同命运,并预见到人类必将实现从阶级性的联合向... 《共产党宣言》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蕴含着丰富的共同体思想,揭示了共同体与共产主义的本质联系。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入手深刻揭示了共同体的生存论基础,即人类的共同命运,并预见到人类必将实现从阶级性的联合向自由人的联合的过渡,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在最高形态上,"共同体"与"共产主义"具有本质性的内在关联,并具有深切的共产主义情怀。就现实性而言,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解决全球化危机、走出现代性困境的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联合 共产主义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何以共享审美?——对于共同体美学的反思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5,共9页
共同体美学是近几年广受文艺界关注的本土电影理论,其方法论一直没有充分明确和发展,具体意涵也尚未明晰,进而催生了“非共同体美学”对该理论的解构与反思。通过打造电影共同体美学IP、实现电影陌生化价值与共同价值的碰撞融合、市场... 共同体美学是近几年广受文艺界关注的本土电影理论,其方法论一直没有充分明确和发展,具体意涵也尚未明晰,进而催生了“非共同体美学”对该理论的解构与反思。通过打造电影共同体美学IP、实现电影陌生化价值与共同价值的碰撞融合、市场机制与电影产业的优化、多元视角与个性化叙事的引入以及媒介整合与多平台发展,共同体美学能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与非共同体美学一同促进电影审美的理论观念共享与行业实践规范,推动中国电影行业的持续创新发展,完善本土电影理论话语体系,提升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共同体 共同体美学 共同体叙事 共同体美学 共享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合拍电影的共同体美学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婧 谭檀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3-48,共6页
自2014年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视合作机制日趋成熟,很好地呼应了“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国家顶层设计。2014—2023年创作的“一带一路”中外合拍电影在文化表达和叙事策略上体现出浓重的共同体美学特征。乘“一带一路”... 自2014年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视合作机制日趋成熟,很好地呼应了“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国家顶层设计。2014—2023年创作的“一带一路”中外合拍电影在文化表达和叙事策略上体现出浓重的共同体美学特征。乘“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中国电影人应积极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以“文化共同体”为基础,通过“影像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路径,开拓文化融合的新篇章,为文化交流与互鉴注入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外合拍电影 共同体美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叙事伦理与话语建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柳颖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7,共6页
电影共同体美学以共同体叙事为基础,采用共情叙事策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向世界,在与观众产生强烈共情的同时,构建了大众共识、审美共通的价值空间。在共同体美学立场下,电影创作需要以开放、包容的思维为基础,利用最新制作技术,继... 电影共同体美学以共同体叙事为基础,采用共情叙事策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向世界,在与观众产生强烈共情的同时,构建了大众共识、审美共通的价值空间。在共同体美学立场下,电影创作需要以开放、包容的思维为基础,利用最新制作技术,继承、整合各类电影美学理论,探寻受众审美、喜好等共通点,以融通性叙事话语,建立创作者与受众的共同体,并在与观众对话、沟通等深刻的情感互动中,促进“自我”与“他我”实现共情共振。本文通过对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和叙事伦理进行解读,建构合理的叙事话语,以不断增强我国电影艺术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共同体美学 理论支撑 叙事伦理 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漫”宇宙的可能:数据库电影的共同体美学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璐明 张戌 钟欣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09,共7页
“数据库电影”作为电影类型之一,其与生俱来的“档案化”“互文性”“模块化”等特征能够通过“共同体美学”进行概括。“共同体美学”主张多元共生、美美与共,将电影作为基本点去构建整体性、多维度、多层次的共同体,能够寻求在更高... “数据库电影”作为电影类型之一,其与生俱来的“档案化”“互文性”“模块化”等特征能够通过“共同体美学”进行概括。“共同体美学”主张多元共生、美美与共,将电影作为基本点去构建整体性、多维度、多层次的共同体,能够寻求在更高层面达成合作共赢的效果。聚焦中国动画电影,探寻“数据库电影”的“共同体美学”,从创作形式与叙事模式两方面进行梳理,开掘“数据库电影”诸多特性与“共同体美学”接洽的可能,其间蕴含的电影美学价值自然沁透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神电影宇宙 数据库电影 共同体美学 动画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电影的共同体美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也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0,共4页
电影作为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引领人文交流合作的世界性语言,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像实践。“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构,也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新时代下内蒙古电影通过创作... 电影作为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引领人文交流合作的世界性语言,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像实践。“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构,也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新时代下内蒙古电影通过创作与接受协同、文本与媒介互构的共同体叙事,对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具有现实主义传统艺术生产与审美消费的文艺共同体,对外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电影 共同体 美学转向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语、超时空与共同体美学——中国科幻影像的诗化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海燕 程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0-55,共6页
中国科幻影像的表达框架是共同体美学下的时空序列,也是微相世界的超空间转喻。作为技术与艺术的双重界定,科幻影像以其融合的视听态势,将立体的虚拟影像与生命的凹凸状态相融合,浇灌出中国母题下的传统神话奇观。由寓言出发又突破了传... 中国科幻影像的表达框架是共同体美学下的时空序列,也是微相世界的超空间转喻。作为技术与艺术的双重界定,科幻影像以其融合的视听态势,将立体的虚拟影像与生命的凹凸状态相融合,浇灌出中国母题下的传统神话奇观。由寓言出发又突破了传统局限,中国科幻影像以其厚重的文化神采与言语矩阵锁定了民族寓言式的拟象世界,“宇宙的诗”由此生成。通过母题、拟像与言语三个方面,从共同体叙事到具身性、微相学、超空间再到游戏化的诗意狂欢,拼贴出中国科幻影像“诗意”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的诗” 科幻电影 共同体美学 微相世界 超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电影与共同体美学
16
作者 李明昱 饶曙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在当下,为推动西部电影高质量发展,良好的话题度是助力,地域性是武器,打造西部系列电影以及西部标识和品牌是方法,西部电影品牌资产管理是手段,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具备共同体思维。不过,西部电影要形成的共同体,并非一个一体化的共同体,... 在当下,为推动西部电影高质量发展,良好的话题度是助力,地域性是武器,打造西部系列电影以及西部标识和品牌是方法,西部电影品牌资产管理是手段,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具备共同体思维。不过,西部电影要形成的共同体,并非一个一体化的共同体,而是充分包容地域化、差异化、多样化,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的富有张力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电影 话题度 品牌 共同体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电影的“共同体美学”表达——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17
作者 呙亚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0-107,共8页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贵州电影进行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为基础数据,绘制关键词聚类、共现和突现等可视化知识图谱,并结合中心性、频次、突现强度等数据参数,探究贵州电影是如何呈现“共同体美学”的。根据研究热点和趋...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贵州电影进行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为基础数据,绘制关键词聚类、共现和突现等可视化知识图谱,并结合中心性、频次、突现强度等数据参数,探究贵州电影是如何呈现“共同体美学”的。根据研究热点和趋势图谱发现,贵州电影在“共同体美学”的表达上,主要有红色历史电影中的“命运共同体”、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文化共同体”、现代生活电影中的“情感共同体”三种表达模式。本文利用数据计量方法,研究贵州电影的热点和趋势,希望能为贵州电影和区域电影研究探索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电影 共同体美学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社群体验的在世想象——后现代社会的“美学共同体”批判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3,共4页
后现代社会对"美学共同体"的热衷与追求,是传统伦理共同体消解之后个体自由与个体安全之两难矛盾的直接产物,与传统伦理所内含的共同体体验不同,此一后现代的"美学共同体"呈现出共契与分离、归属与孤独、稳定与流... 后现代社会对"美学共同体"的热衷与追求,是传统伦理共同体消解之后个体自由与个体安全之两难矛盾的直接产物,与传统伦理所内含的共同体体验不同,此一后现代的"美学共同体"呈现出共契与分离、归属与孤独、稳定与流变等一系列悖论性体验模式,对此悖论性体验模式的分析表明,后现代社会的"美学共同体"诉求,最终不过是大众消费文化以审美自由为策略,谋求个体社群体验之安全感的一种在世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共同体 自由 安全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美学视野下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玉真 贾小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29,共4页
话语权的获得、国家形象的塑造成为电影强国的内在动力,要求中国电影必须寻求国际传播的合理路径。共同体美学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影视批评领域的延伸,对于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论文从“走出去”到“交流互... 话语权的获得、国家形象的塑造成为电影强国的内在动力,要求中国电影必须寻求国际传播的合理路径。共同体美学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影视批评领域的延伸,对于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论文从“走出去”到“交流互鉴”的理念转变;分众化、区域化、全球化共同体的形成;跨国界、跨媒介的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三个方面论述了共同体美学对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提供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美学 国际传播 交流互鉴 跨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杜威“民主共同体”的理论来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小晏 张全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4,共5页
从杜威的"民主共同体"的主要内容、起点及实现方法等方面,来分析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杜威"民主共同体"的理论来源,不仅是对杜威哲学中最重要的"民主共同体"思想的探讨重新定位,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 从杜威的"民主共同体"的主要内容、起点及实现方法等方面,来分析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杜威"民主共同体"的理论来源,不仅是对杜威哲学中最重要的"民主共同体"思想的探讨重新定位,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用主义大师杜威的影响深远性,既从另一个侧面来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学说力量,也为以后论证杜威哲学是美国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杜威 共产主义社会 民主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