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种兰科菌根真菌对不同硝铵比条件下大花蕙兰生长、养分吸收及氮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刘舒 杨菲 +1 位作者 廖庆刚 赵小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8-587,共10页
【目的】探究兰科菌根真菌(orchid mycorrhizal fungi,OMF)对不同形态氮素配比(NO_(3)^(−)/NH_(4)^(+))条件下大蕙兰花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大花蕙兰580和OMF兰科丝核菌C2y1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土壤浇灌和不浇灌C2... 【目的】探究兰科菌根真菌(orchid mycorrhizal fungi,OMF)对不同形态氮素配比(NO_(3)^(−)/NH_(4)^(+))条件下大蕙兰花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大花蕙兰580和OMF兰科丝核菌C2y1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土壤浇灌和不浇灌C2y1,每个处理下分别设3个NO_(3)^(−)/NH_(4)^(+)供应比例,即8∶1(T1)、1∶1(T2)和1∶8(T3)。测定了处理后大花蕙兰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根系长度的增加情况,分析了处理后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采用PCR法检测C2y1定植情况。【结果】未接种C2y1条件下,T2处理的大花蕙兰植株鲜重增长量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T1和T3处理,T3处理的根系增长量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PCR分析结果证明,土壤浇灌C2y1菌剂后,C2y1可有效侵入大花蕙兰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且随着铵态氮占比的增加,根系C2y1侵染率显著增加。相比于未接种对照,接种C2y1可显著促进各硝铵比处理大花蕙兰茎叶生长和生物量积累,茎叶的最大提升效果出现在T3处理,而最大根系促生效果出现在T1处理;接种C2y1显著提高了茎叶对大量元素(N、P、K)和微量元素(Fe、Zn、Cu)的吸收,茎叶最高N、P、K和Zn含量出现在T3处理,对根系中各元素含量提升效果较小。接种和未接种C2y1条件下,大花蕙兰幼苗的NR活性都随着硝态氮比例的下降而降低,而GS活性正相反,且接种C2y1后各硝铵比处理幼苗的GS活性均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结论】大花蕙兰比较喜好硝态氮,但是铵态氮可促进其根系与C2y1形成共生体来适应高铵环境。接种兰科丝核菌C2y1促进了大花蕙兰生长及对营养的吸收和运转,且在高铵环境下的促生效应大于高硝态氮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蕙兰 兰科菌根真菌 硝铵比 矿质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镧和兰科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魏明 杨超英 +1 位作者 孔芳 柴瑞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9-314,共6页
利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不同硝酸镧水平(0、1.0、3.0、5.0和7.0mg·L-1)下接种兰科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生物量、多糖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并分析了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 利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不同硝酸镧水平(0、1.0、3.0、5.0和7.0mg·L-1)下接种兰科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生物量、多糖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并分析了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以探讨硝酸镧和兰科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适量的硝酸镧有利于菌根真菌侵染和菌根发育,提高铁皮石斛幼苗生物量。(2)在接种菌根真菌的同时添加5.0mg·L-1的硝酸镧,铁皮石斛的根重、茎叶重和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分别是未添加硝酸镧以及未接种对照组的4.26倍、4.98倍和4.87倍,其菌根侵染率也高达92.8%;而且可显著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并显著降低细胞内的丙二醛含量。(3)在适量(5.0mg·L-1)的硝酸镧水平下接种菌根真菌能促进铁皮石斛幼苗多糖和蛋白质的合成,并显著提高细胞内SOD、CAT和POD活性。研究认为,菌根真菌与适宜浓度硝酸镧(5.0 mg·L-1)联合使用能显著促进铁皮石斛菌根的形成,增强植株的生理活性和适应能力,提高其生物量和多糖等活性成分的积累,有效改善铁皮石斛的药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硝酸镧 兰科菌根真菌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菌根真菌在兰科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与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友联 刘作易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8,共4页
本文对兰科菌根的形成、在兰科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及应用作了评述,并指出了今后在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兰科菌根真菌 兰科植物 生长发育 侵染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菌根真菌对干旱胁迫下铁皮石斛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魏明 童秦怡 +1 位作者 柴瑞娟 丁佳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05-1912,共8页
利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接种兰科菌根真菌(OM)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铁皮石斛叶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成分、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用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相关抗氧化酶基因的... 利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接种兰科菌根真菌(OM)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铁皮石斛叶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成分、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用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相关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特性,以探讨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干旱胁迫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铁皮石斛幼苗的生物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了叶片电解质渗透率、脯氨酸含量、MDA含量、O-·2产生速率和H2O2水平。(2)菌根真菌能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铁皮石斛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叶片电解质渗透率、脯氨酸含量、MDA含量、O-·2产生速率和H2O2水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菌根真菌均能有效促进铁皮石斛幼苗生长,其株高、根重、茎叶重和总生物量均大于未接种组。(3)菌根真菌可诱导干旱胁迫下铁皮石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基因的表达,提高SOD、POD和CAT的活性,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质膜的过氧化伤害。研究认为,菌根真菌能提高干旱胁迫下铁皮石斛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增强铁皮石斛抗氧化防御能力,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铁皮石斛幼苗生长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兰科菌根真菌 干旱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光合性能及pepc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魏明 余茂元 柴瑞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76-2283,共8页
为了阐明兰科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光合作用的影响及机制,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兰科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pepc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1)兰科菌根真菌促进了铁皮石... 为了阐明兰科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光合作用的影响及机制,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兰科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pepc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1)兰科菌根真菌促进了铁皮石斛幼苗生长,接种兰科菌根真菌的铁皮石斛的株高、根重、茎叶重和总生物量分别是未接种对照组的1.21、1.54、1.71和1.68倍;而且可显著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Gs)和气孔导度(Tr)。(2)接种兰科菌根真菌的铁皮石斛叶片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实际光化学反应量子效率(Yield)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高于未接种对照组。(3)菌根真菌能促进pepc基因的表达,增强PEPC活性,提高铁皮石斛叶片的光合碳同化能力。研究表明,菌根的形成可以提高铁皮石斛叶片光合性能和pepc基因的表达水平,促进铁皮石斛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兰科菌根真菌 光合作用 pepc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研究新见解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美娜 胡玥 +3 位作者 李鹤娟 李健 陈建兵 兰思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7-502,共16页
兰科(Orchidaceae)在地球生命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全部兰科植物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濒危状态,研究兰科菌根真菌对于保护珍稀濒危兰科植物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对菌根真菌相关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兰科菌根真... 兰科(Orchidaceae)在地球生命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全部兰科植物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濒危状态,研究兰科菌根真菌对于保护珍稀濒危兰科植物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对菌根真菌相关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兰科菌根真菌的主要类群、特异性及其与兰科植物稀有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兰科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和进化关系进行了总结。兰科菌根真菌的研究方法可以归纳为经典研究方法、早期分子生物学方法、rDNA片段高通量测序法、宏基因组学方法。兰科菌根真菌类群主要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根据兰科菌根真菌特异性与否,首次明确了兰科菌根真菌定植关系可分为三大类:特异性定植、广泛性定植和特异-广泛兼性定植。根据营养关系特点,首次将兰科植物与菌根真菌之间的营养关系划分为三大类:兰花单向利好型、典型共生型、分工合作型。兰科菌根真菌特异性与兰科植物稀有性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两面性,而兰科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进化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阐明。此外,该文还对兰科菌根真菌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菌根真菌 宏基因组 特异性 营养关系 协同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兜兰菌根真菌对带叶兜兰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宝玲 杨开太 +4 位作者 龚建英 唐庆 苏莉花 汪小玉 龙定建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6,共9页
为探究兰科菌根真菌对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生长的影响,用4个分离自广西野生兜兰根部的兰科菌根真菌(Cladosporium perangustum、Kirschsteiniothelia tectonae、Phialophora sp.和Cyphellophora sp.)与带叶兜兰试管... 为探究兰科菌根真菌对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生长的影响,用4个分离自广西野生兜兰根部的兰科菌根真菌(Cladosporium perangustum、Kirschsteiniothelia tectonae、Phialophora sp.和Cyphellophora sp.)与带叶兜兰试管苗和营养钵苗进行菌-苗共生试验,对其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和生理效应,Cladosporium perangustum和Phialophora sp.对试管苗的接种效果最佳,鲜质量增量、3种保护酶活性和叶绿素总量均与对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鲜质量增加了360%~380%。Kirschsteiniothelia tectonae、Phialophora sp.对营养钵苗的接种效果最佳,鲜质量增量、叶面积及3种保护酶活性均与对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鲜质量增加了261%~330%。因此,实际生产中可在带叶兜兰不同生长阶段接种适当菌株,Phialophora sp.对带叶兜兰表现出较好的促生效应,可研发为带叶兜兰育苗期通用型有益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叶兜兰 兰科菌根真菌 生理特性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菌根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明 张灼 彭彦华 《云南农业科技》 2000年第6期42-44,共3页
对菌根的概念 ,兰科菌根的特点 ,兰科菌根真菌分类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兰科菌根真菌 应用 分类 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根真菌对带叶兜兰驯化苗的生长效应
9
作者 苏莉花 陈宝玲 +5 位作者 舒杰 龚建英 杨开太 周千淞 汪小玉 陶梦华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5期611-616,共6页
为探究兰科(Orchidaceae)菌根真菌对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驯化苗生长的影响,以Cladosporium perangustum、Kirschsteiniothelia tectonae、Phialophora sp.和Cyphellophora sp.4个分离自广西野生兜兰根部的兜兰有益真... 为探究兰科(Orchidaceae)菌根真菌对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驯化苗生长的影响,以Cladosporium perangustum、Kirschsteiniothelia tectonae、Phialophora sp.和Cyphellophora sp.4个分离自广西野生兜兰根部的兜兰有益真菌为供试菌株,开展带叶兜兰驯化苗的菌根化育苗试验,分析接菌处理对鲜重、根、叶片、萌芽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在促进驯化苗生长方面优势明显,不同菌株在驯化苗不同生长阶段产生不同的效果。Phialophora sp.对1年生与2年生驯化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C.perangustum有利于1年生与2年生驯化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可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K.tectonae有利于1年生驯化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可促进2年生驯化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Cyphellophora sp.有利于2年生驯化苗叶片的生长。在实际应用中,可在驯化苗的不同生长阶段接种有最佳促生效果的菌株;Phialophora sp.在带叶兜兰的两个生长阶段均表现出较好的促生效果,可作为带叶兜兰苗期的通用益生菌制剂,用于带叶兜兰的保育和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菌根真菌 菌根化育苗 带叶兜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兰科植物再引入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宝玲 宋希强 +2 位作者 余文刚 陈建伟 罗毅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7055-7063,共9页
稀有、濒危植物的再引入,是在条件成熟时,把经过迁地保护的人工繁殖体重新放回到它们原来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或适合它们生存的野外环境中去,重建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再引入技术的目标在于提高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建立... 稀有、濒危植物的再引入,是在条件成熟时,把经过迁地保护的人工繁殖体重新放回到它们原来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或适合它们生存的野外环境中去,重建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再引入技术的目标在于提高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建立可自我维持种群,它是继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保护策略之外的一种新兴的珍稀濒危植物保育方式。国际上再引入技术的研究刚起步,高度成功的还不多,目前可借鉴的成熟经验较少。通过分析国内外已经开展的若干珍稀濒危植物再引入技术案例,重点介绍国内外濒危兰科植物再引入的研究现状、技术体系和评价标准,讨论了再引入技术的类型和方法,并总结了可能影响再引入成败的制约性因素,分析了适用于兰科植物的再引入技术要素。由此提出濒危兰科植物再引入的重要现实意义,为今后的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利于指导其他濒危植物再引入技术规程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生物多样性 再引入 兰科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植物内生细菌物种多样性及其促生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萍 宋希强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8,共7页
内生细菌影响兰科植物菌根形成和共生关系的稳定性,在兰科植物的生活史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生细菌通过分泌植物激素、采用光合作用、生物固氮或促进矿质营养的循环以及产生铁载体、合成其他活性物质等途径来促进兰科植物生长发育。综述... 内生细菌影响兰科植物菌根形成和共生关系的稳定性,在兰科植物的生活史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生细菌通过分泌植物激素、采用光合作用、生物固氮或促进矿质营养的循环以及产生铁载体、合成其他活性物质等途径来促进兰科植物生长发育。综述了兰科植物内生细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其对兰科植物的促生机理,基于兰科植物与共生微生物的密切关系,认为内生细菌间、内生细菌与兰科植物菌根真菌间的互作是揭示兰科植物与内生细菌互作机理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 激素 生物固氮 铁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