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公九卿和六部尚书
1
作者 鲁威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3期13-15,共3页
三公、九卿和六部尚书,是阅读古代作品经常遇到的职官名称。这些官职,在不同的朝代职权范围并不相同名称也多有变化。了解一点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古代作品及其中人物的历史地位,是很有好处的。三公三公之名起于西周,其所指... 三公、九卿和六部尚书,是阅读古代作品经常遇到的职官名称。这些官职,在不同的朝代职权范围并不相同名称也多有变化。了解一点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古代作品及其中人物的历史地位,是很有好处的。三公三公之名起于西周,其所指有两种说法,一指太师,太傅和太保,太师是军队最高统帅,又是老师(周代又称乐官为太师,要注意区分),傅和保是辅助、保育。据《史记》说,西周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部尚书 三公九卿 吕望 职权范围 太子宫 文职官员 光禄寺卿 少府监 尚宝司卿 太仆寺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的演变与惯性:明代“尚书入阁”考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闫福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62,共9页
明代内阁自建立以来就与六部尚书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两者之间的制衡性是明代皇权稳固的重要基础之一,因而明代一直保持着“尚书不入阁”的惯例。但是由于正德以降政局日趋混乱以及士大夫群体改革呼声的高涨,“尚书入阁”逐渐成为一... 明代内阁自建立以来就与六部尚书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两者之间的制衡性是明代皇权稳固的重要基础之一,因而明代一直保持着“尚书不入阁”的惯例。但是由于正德以降政局日趋混乱以及士大夫群体改革呼声的高涨,“尚书入阁”逐渐成为一种常态,直到高拱与张居正改革时期的内阁形成对六部的完全压制。这种变动虽然有利于士大夫主导朝政,但是却威胁到皇权,因此万历以后再次恢复六部尚书与内阁的分权制衡,不过也形成了仅由礼部尚书(包括南京)入阁的新规范,当然这种规范并非明文法规,不具有强制性,在崇祯末年内忧外患之下便再度被打破。但总的来看,六部尚书与内阁的分权制衡是明代中央政治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六部尚书 内阁 政治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部制度考略(二)
3
作者 曹大宽 《武汉财会》 1984年第3期43-45,共3页
二、比部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隋统一中国,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隋太祖杨坚即位,易周氏官制,沿汉、魏之旧,开创一代新制。隋置三师、三公,五省、六部,二台、十一寺。尚书省,事无不总,置令、左右仆射各一人,与六部尚书合称八座,其中“
关键词 六部尚书 官制 帐籍 仆射 侍郎 稽察 太府寺 外郎 隋书·百官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译“密码”
4
作者 王益武 《会计之友》 1991年第5期15-,21,共2页
下面每句词语后面都有一个“密码”,但它有一定的规律可找,如果你破译出来.便是一句有意义的话。 (1)牵强附会15(2)国计民生14(3)之子于归14(4)友风子雨15(5)断编残简17(6)蒙袂辑屦19(7)六部尚书19(8)一厢情愿22(9)映雪读书22(10)来者不... 下面每句词语后面都有一个“密码”,但它有一定的规律可找,如果你破译出来.便是一句有意义的话。 (1)牵强附会15(2)国计民生14(3)之子于归14(4)友风子雨15(5)断编残简17(6)蒙袂辑屦19(7)六部尚书19(8)一厢情愿22(9)映雪读书22(10)来者不善22(11)交头接耳22(12)投其所好26(13)运筹帏幄24 方法:词语后密码—(10+顺序号) 例如:牵强附会=11-(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部尚书 映雪读书 顺序号 之子于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封建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5
作者 唐文昊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Z期56-57,共2页
封建监察体制作为封建社会约束官僚阶级行为的重要制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进程中逐步发展完善,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封建监察制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立的运行机制和有力的腐败防控... 封建监察体制作为封建社会约束官僚阶级行为的重要制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进程中逐步发展完善,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封建监察制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立的运行机制和有力的腐败防控体系,这套体系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的完备阶段,因此,笔者拟对明清两代的封建监察制度的特点进行探究,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当前行政监察制度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监察制度 都察院 总督 巡抚 官僚 风宪衙门 科给事中 六部尚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