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六氮杂苯并菲交联结构改善含氟聚酰亚胺的耐热性能
1
作者 梁天辉 张小舟 +2 位作者 桂浩然 蹇锡高 王锦艳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利用六氮杂苯并菲六羧酸三酐(HAT-T)与二元胺反应得到的中间体,与不同比例的含氟聚酰胺酸混合后合成了以六氮杂苯并菲结构为连接点的微交联聚酰亚胺薄膜,研究了六氮杂苯并菲交联结构的加入对聚酰亚胺膜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以及耐溶剂性... 利用六氮杂苯并菲六羧酸三酐(HAT-T)与二元胺反应得到的中间体,与不同比例的含氟聚酰胺酸混合后合成了以六氮杂苯并菲结构为连接点的微交联聚酰亚胺薄膜,研究了六氮杂苯并菲交联结构的加入对聚酰亚胺膜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以及耐溶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六氮杂苯并菲结构的交联点将含氟线形聚酰亚胺进行交联,由于大分子三维结构中含有氮杂环的平面刚性共轭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膜的刚性和耐热性能。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的T_(g)和T_(d5%)显著增大,引入六氮杂苯并菲交联结构的聚酰亚胺,其T_(g)最高达到343℃,T_(d5%)值达到578℃,与未不添加交联结构的聚酰亚胺相比,T_(g)和T_(d5%)值分别提升了62和56℃,微交联的聚酰亚胺拉伸强度提高,耐溶剂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六氮杂苯并菲羧酸三酐 微交联结构 耐热性能 耐溶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氮杂苯并菲呋喃衍生物的银离子荧光探针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翔 余小光 +6 位作者 李崇裔 廖红光 谈瑛 刘海路 童孟良 李继睿 王晓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7-701,共5页
为了开发新的银离子(Ag^(+))荧光探针,实现高选择、高灵敏、可重复的银离子检测,通过在六氮杂苯并菲分子骨架外围对称性地引入六个呋喃基团,成功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化合物1,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核磁滴定和Job’s实... 为了开发新的银离子(Ag^(+))荧光探针,实现高选择、高灵敏、可重复的银离子检测,通过在六氮杂苯并菲分子骨架外围对称性地引入六个呋喃基团,成功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化合物1,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核磁滴定和Job’s实验等证实了化合物1能够在氯仿溶液中选择性地与银离子形成络合物(量比n(Ag^(+)):n(化合物1)为3:2)并产生荧光淬灭现象,进而实现对银离子的高灵敏性识别(检测限可达3.35×10^(-6)mol×L^(-1)),结果表明,六氮杂苯并菲呋喃衍生物分子的构筑将有利于新型银离子传感器的开发,并在环境检测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识别 六氮杂苯并菲 银离子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