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湖湘政治群体之崛起与湖湘区域文化之自觉--论王闿运对汉魏六朝诗派之建构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怀东
马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7-208,共12页
咸丰九年(1859)王闿运旅居京师与汉魏六朝派同人共同钞选《八代诗选》,这一文学活动不仅是此派人物提倡汉魏六朝诗的重要标志,更因与湘籍士人同列"肃党"的政治幕僚身份,使得《八代诗选》的编纂明显昭示出彼时京师湖湘文人群...
咸丰九年(1859)王闿运旅居京师与汉魏六朝派同人共同钞选《八代诗选》,这一文学活动不仅是此派人物提倡汉魏六朝诗的重要标志,更因与湘籍士人同列"肃党"的政治幕僚身份,使得《八代诗选》的编纂明显昭示出彼时京师湖湘文人群体强烈的地域认同、政治热情和诗歌理想。此后,湖湘士人更是在科举、学术、诗文、从祀文庙等广泛的领域以求文化上的奋进和自信。以王闿运为核心的汉魏六朝派诗人则建立了由王夫之、魏源到邓辅纶和湘绮本人的诗脉传承谱系。而此种种诗学和文化领域的努力,显然存在更深刻的背景,即在平定太平天国过程中湖湘士人群体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湖湘文化传统之自觉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阁运
汉魏
六朝
诗
派
政治群体
区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浮艳之外——萧纲诗歌在明代的接受转向
2
作者
易兰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关于萧纲诗歌的评价抑扬霄壤。南朝人视其为“轻薄”“妖艳”,注重从政治和道德的角度批判。隋唐时期,萧诗被全部归于宫体诗的共名之下,唐代史家甚至斥之为“亡国之音”。唐宋元三朝论萧诗,多不出轻靡、道丧之评。这种...
在中国文学史上,关于萧纲诗歌的评价抑扬霄壤。南朝人视其为“轻薄”“妖艳”,注重从政治和道德的角度批判。隋唐时期,萧诗被全部归于宫体诗的共名之下,唐代史家甚至斥之为“亡国之音”。唐宋元三朝论萧诗,多不出轻靡、道丧之评。这种否定的观点发展到明代,产生了一个重要转向,诗论家由若干崭新的面向,将对萧诗的贬抑导向欣赏。明代诗论尤其重视对萧诗艺术风格的多元而深刻的阐释。究其原因,与明代嘉靖前后六朝派的兴起不无关系,特别是六朝诗歌总集(或以六朝诗歌为主的总集)的刊发与编撰为明人阅读、评论萧诗提供了重要文本,进而直接影响了有明一代的萧诗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纲
诗歌
明代
六朝派
总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慎与李东阳:观察明代诗学流变多样态的视角
被引量:
5
3
作者
雷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8-213,共6页
杨慎诗学的形成跟李东阳有重大的关系,第一,李东阳主张“求声于诗”,即重视诗歌的音韵之美。作为诗人兼古音学家,杨慎诗学主张更进了一步,是求古韵于诗。第二,李东阳主张辨识格调,开格调论先河。杨慎将辨体意识作为其诗学理论的基石,其...
杨慎诗学的形成跟李东阳有重大的关系,第一,李东阳主张“求声于诗”,即重视诗歌的音韵之美。作为诗人兼古音学家,杨慎诗学主张更进了一步,是求古韵于诗。第二,李东阳主张辨识格调,开格调论先河。杨慎将辨体意识作为其诗学理论的基石,其诗话就有纵论古今、辨尽众体的特点。第三,李东阳师古但反对泥古,主张自得、自立。同受李氏诗学影响,七子派吸取格调说而建立了更严格的模拟理论;杨慎则以博贯思想批判七子派的拟古主义,为茶陵派别张壁垒,创立六朝诗派,颇有影响。明代诗学的发展呈现复杂的多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李东阳
求声于诗
辨体意识
格调论
六朝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中叶金陵四家与文学复古运动关系考论
4
作者
张燕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71,共9页
明弘治、正德年间,以前七子为代表的文学复古运动蔚为兴盛,影响深远,在南京便有金陵四家中的顾璘、朱应登为其接引。时顾璘、朱应登二人在北上进士及第后便加入复古阵营,此后数十年间更与七子保持了密切往来。在文学主张上,顾、朱二人...
明弘治、正德年间,以前七子为代表的文学复古运动蔚为兴盛,影响深远,在南京便有金陵四家中的顾璘、朱应登为其接引。时顾璘、朱应登二人在北上进士及第后便加入复古阵营,此后数十年间更与七子保持了密切往来。在文学主张上,顾、朱二人受复古派影响颇深,他们强调诗歌情感与格调并重,认为诗文应该具备高尚的旨趣,这在顾批本《唐音》中得到较多体现。四家中的陈沂与王韦也受到影响。尤其是陈沂,由其《拘虚诗谈》可见他对诗歌的审美取向和七子颇有相似之处。然而,四人的文学主张及创作与七子并未完全保持一致,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六朝文学的研习上。正是这样一种分歧,使得他们与复古派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四家
复古
派
六朝派
《批点唐音》
《拘虚诗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湘政治群体之崛起与湖湘区域文化之自觉--论王闿运对汉魏六朝诗派之建构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怀东
马玉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7-208,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文人事迹编年汇考”(编号13&ZD117)阶段性成果
文摘
咸丰九年(1859)王闿运旅居京师与汉魏六朝派同人共同钞选《八代诗选》,这一文学活动不仅是此派人物提倡汉魏六朝诗的重要标志,更因与湘籍士人同列"肃党"的政治幕僚身份,使得《八代诗选》的编纂明显昭示出彼时京师湖湘文人群体强烈的地域认同、政治热情和诗歌理想。此后,湖湘士人更是在科举、学术、诗文、从祀文庙等广泛的领域以求文化上的奋进和自信。以王闿运为核心的汉魏六朝派诗人则建立了由王夫之、魏源到邓辅纶和湘绮本人的诗脉传承谱系。而此种种诗学和文化领域的努力,显然存在更深刻的背景,即在平定太平天国过程中湖湘士人群体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湖湘文化传统之自觉建构。
关键词
王阁运
汉魏
六朝
诗
派
政治群体
区域文化
Keywords
Wang Kaiyun
the school of Han-Wei and six Dynasties poem
Anthology of Eight Dynasties
political group
regional cultur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浮艳之外——萧纲诗歌在明代的接受转向
2
作者
易兰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国家语委研究型基地全球中文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华东师范大学青年预研究项目(2024ECNU-YYJ046)。
文摘
在中国文学史上,关于萧纲诗歌的评价抑扬霄壤。南朝人视其为“轻薄”“妖艳”,注重从政治和道德的角度批判。隋唐时期,萧诗被全部归于宫体诗的共名之下,唐代史家甚至斥之为“亡国之音”。唐宋元三朝论萧诗,多不出轻靡、道丧之评。这种否定的观点发展到明代,产生了一个重要转向,诗论家由若干崭新的面向,将对萧诗的贬抑导向欣赏。明代诗论尤其重视对萧诗艺术风格的多元而深刻的阐释。究其原因,与明代嘉靖前后六朝派的兴起不无关系,特别是六朝诗歌总集(或以六朝诗歌为主的总集)的刊发与编撰为明人阅读、评论萧诗提供了重要文本,进而直接影响了有明一代的萧诗批评。
关键词
萧纲
诗歌
明代
六朝派
总集
Keywords
Xiao Gang
poetry
Ming Dynasty
Six Dynasties School
antholog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慎与李东阳:观察明代诗学流变多样态的视角
被引量:
5
3
作者
雷磊
机构
复旦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8-21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杨慎与盛明诗潮"(04CZW009)
文摘
杨慎诗学的形成跟李东阳有重大的关系,第一,李东阳主张“求声于诗”,即重视诗歌的音韵之美。作为诗人兼古音学家,杨慎诗学主张更进了一步,是求古韵于诗。第二,李东阳主张辨识格调,开格调论先河。杨慎将辨体意识作为其诗学理论的基石,其诗话就有纵论古今、辨尽众体的特点。第三,李东阳师古但反对泥古,主张自得、自立。同受李氏诗学影响,七子派吸取格调说而建立了更严格的模拟理论;杨慎则以博贯思想批判七子派的拟古主义,为茶陵派别张壁垒,创立六朝诗派,颇有影响。明代诗学的发展呈现复杂的多样态。
关键词
杨慎
李东阳
求声于诗
辨体意识
格调论
六朝派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中叶金陵四家与文学复古运动关系考论
4
作者
张燕波
机构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71,共9页
文摘
明弘治、正德年间,以前七子为代表的文学复古运动蔚为兴盛,影响深远,在南京便有金陵四家中的顾璘、朱应登为其接引。时顾璘、朱应登二人在北上进士及第后便加入复古阵营,此后数十年间更与七子保持了密切往来。在文学主张上,顾、朱二人受复古派影响颇深,他们强调诗歌情感与格调并重,认为诗文应该具备高尚的旨趣,这在顾批本《唐音》中得到较多体现。四家中的陈沂与王韦也受到影响。尤其是陈沂,由其《拘虚诗谈》可见他对诗歌的审美取向和七子颇有相似之处。然而,四人的文学主张及创作与七子并未完全保持一致,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六朝文学的研习上。正是这样一种分歧,使得他们与复古派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
关键词
金陵四家
复古
派
六朝派
《批点唐音》
《拘虚诗谈》
Keywords
the"Nanjing' s Great Four", the Retro Faction, the Six Dynasties Faction, Annotated Tang Yin, About Tang Poetr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湖湘政治群体之崛起与湖湘区域文化之自觉--论王闿运对汉魏六朝诗派之建构
吴怀东
马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浮艳之外——萧纲诗歌在明代的接受转向
易兰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杨慎与李东阳:观察明代诗学流变多样态的视角
雷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明中叶金陵四家与文学复古运动关系考论
张燕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