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天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62,共10页
建国60年来的六朝史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建国初17年中,六朝史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奠定了后来六朝史研究的基本格局;在文革时期,六朝史研究陷于停顿;改革开放以来,六朝史研究在组织形式、学术活动、成果出版、研究领域拓展... 建国60年来的六朝史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建国初17年中,六朝史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奠定了后来六朝史研究的基本格局;在文革时期,六朝史研究陷于停顿;改革开放以来,六朝史研究在组织形式、学术活动、成果出版、研究领域拓展、思想解放程度等众多方面,都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但同时也存在研究课题散碎,理论分析欠缺、学风急功浮躁等诸多不足。应坚持行之有效的研究理论、方法、手段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史研究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史研究的新收获——评胡阿祥著《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黎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2-203,共2页
关键词 六朝史 胡阿祥 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 书评 研究 疆域 政治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深化六朝史研究的力作──读《六朝史稿》
3
作者 许辉 《学海》 1995年第3期94-96,共3页
一部深化六朝史研究的力作──读《六朝史稿》许辉我国历史上的六朝(公元3—6世纪),虽然上承秦汉,下迄隋唐,但由于它不象秦汉、隋唐那样处于大一统和稳定时期,而是分裂、割据、对峙和动荡。其间不仅出现了三国的鼎立争雄,而且... 一部深化六朝史研究的力作──读《六朝史稿》许辉我国历史上的六朝(公元3—6世纪),虽然上承秦汉,下迄隋唐,但由于它不象秦汉、隋唐那样处于大一统和稳定时期,而是分裂、割据、对峙和动荡。其间不仅出现了三国的鼎立争雄,而且继东晋之后建立的南方政权,王朝历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史 长江流域 大土地所有制 魏晋南北朝 六朝文化 门阀世族 封建生产关系 封建性 六朝社会 六朝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六朝史研究会就六朝江南水利开发进行学术讨论和考察
4
作者 邱敏 《江苏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13-14,共2页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第二次学术年会于1986年11月26日至30日在丹阳召开。该会会员、省內各高蠸肟蒲小⑽牟⒎街镜然挂约氨本┦Ψ洞笱А⒈本┦υ骸⑻旖蛏缁峥蒲г骸⒏吹┐笱А⒒Υ蟆不帐Υ蟆⑶肥Υ蟮韧馐∈械淖已д吆痛?0...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第二次学术年会于1986年11月26日至30日在丹阳召开。该会会员、省內各高蠸肟蒲小⑽牟⒎街镜然挂约氨本┦Ψ洞笱А⒈本┦υ骸⑻旖蛏缁峥蒲г骸⒏吹┐笱А⒒Υ蟆不帐Υ蟆⑶肥Υ蟮韧馐∈械淖已д吆痛?0人出席了会议,共交流论文23篇。这次年会主要就六朝时期的江南水利开发进行学术交流,尤其是对沟通都城建邺(建康)与三吴地区交通航运的两条古老运河——破岗渎与上容渎的开凿与历史作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史 三吴地区 作用 江南运河 破岗渎 丹阳 江南地区 建康 都城 水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暨第一届年会 论文综述
5
作者 张杰 《江苏社会科学》 1986年第1期1-3,共3页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于1985年11月21日至25日在六朝古都南京正式成立,与会代表共八十多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超同志参加了开幕式并讲了话,我国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专家——武汉大学唐长孺教授和厦门大学韩国磐教授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于1985年11月21日至25日在六朝古都南京正式成立,与会代表共八十多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超同志参加了开幕式并讲了话,我国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专家——武汉大学唐长孺教授和厦门大学韩国磐教授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经过协商,民主产生了理事会,推选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卞孝萱副教授为会长,省社科院历史所付所长许辉为秘书长。我国史学界对六朝史讨论较少,评价偏低,但近年来这一研究渐趋活跃。其特点是,从积极方面探讨这一历史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作用,肯定其对封建制发展、民族融合方面的历史进步性,肯定其在继续发展北方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史 北伐 东晋 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 继续发展 民族融合 桓温 古文献研究 进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六朝史学术讨论会述略
6
作者 袁刚 《文史哲》 1986年第2期105-106,共2页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685年11月21日至25日在六朝故都南京召开。与会代表85人,提交了论文30余篇。大会主要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关于六朝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唐长孺教授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685年11月21日至25日在六朝故都南京召开。与会代表85人,提交了论文30余篇。大会主要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关于六朝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唐长孺教授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少是南北同步进行的,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整个社会历史都是向前发展的,不是倒退。与会的许多代表也不同意以往把六朝看成是一个黑暗倒退的时期的观点,指出六朝是继汉开唐的重要历史时期,经过六朝的开发,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赶上了黄河流域,至隋唐南北统一,两大流域合并成一个基地,使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更高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史 中国历 魏晋南北朝时期 黄河流域 中国封建社会 时期 南北统一 东晋南朝 唐长孺 学术讨论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断代史研究的硕果——读《六朝史》有感
7
作者 邱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02-103,共2页
由苏州大学历史系张承宗、田泽滨、何荣昌等主编的《六朝史》一书,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大量搜集文献和考古资料,对之进行认真、艰苦的爬梳分析,广泛吸取学术界有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历史上极富特色... 由苏州大学历史系张承宗、田泽滨、何荣昌等主编的《六朝史》一书,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大量搜集文献和考古资料,对之进行认真、艰苦的爬梳分析,广泛吸取学术界有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历史上极富特色的六朝社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削析的探索,并力求揭示内在的发展规律。应该说,该书的问世,不仅对六朝史研究,而且对魏晋南北朝史学界,都是一项引入注目的丰硕成果。传统史学往往注重统一局面的发展,忽视对分裂时期的研究;注重全国性、普遍性的问题,对地区性、特殊性问题的探讨相对薄弱。实际上,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史,统一与分裂一直是贯穿其中的矛盾。统一局面的形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史 魏晋南北朝 分裂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 六朝社会 中国历 经济文化 古籍出版 南方地区 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史》鉴定会在我校举行
8
作者 黄景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139-139,共1页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的《六朝史》(张承宗、田泽滨、何荣昌主编)是我校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承担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七五”规划项目之一。课题负责人为教研室主任张承宗副教授。1992年6月10日上午,该项科研成果的鉴...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的《六朝史》(张承宗、田泽滨、何荣昌主编)是我校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承担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七五”规划项目之一。课题负责人为教研室主任张承宗副教授。1992年6月10日上午,该项科研成果的鉴定会在我校举行。参加鉴定的同行专家有: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教授简修炜、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连达、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副会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古籍出版 研究 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地方志 荣昌 六朝史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六朝史研究会为三部历史故事新编召开座谈会
9
作者 古新 《江苏社会科学》 1988年第Z3期78-78,共1页
南京六朝史研究会会员马舒同志在近几年来写了《西晋故事新编》、《东晋故事新编》(中华书局出版)以及《南北朝故事新编》(齐鲁书社出版),共一百二十万字,对于六朝史的普及与研究起了一定作用。六朝史研究会为此在十一月十四日于省社会... 南京六朝史研究会会员马舒同志在近几年来写了《西晋故事新编》、《东晋故事新编》(中华书局出版)以及《南北朝故事新编》(齐鲁书社出版),共一百二十万字,对于六朝史的普及与研究起了一定作用。六朝史研究会为此在十一月十四日于省社会科学院会议室,召开了一次座谈会。省社会科学院以及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博物院等,对六朝史专有研究的教授、研究员等到会,《群众》杂志社的负责人以及省社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六朝史 座谈会 社会科学院 南京博物院 教育学院 南北朝 南京师范大学 中华书局 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宽加深六朝史的研究──“庆祝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侧记
10
作者 胡嘏 陈中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42-142,共1页
拓宽加深六朝史的研究──“庆祝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侧记胡嘏,陈中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主办的“庆祝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1月26日... 拓宽加深六朝史的研究──“庆祝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侧记胡嘏,陈中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主办的“庆祝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1月26日至28日在苏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史 学术研讨会 江苏省 研究会 六朝文化 魏晋南北朝 长江流域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国际学术讨论会 旅游文化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军事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11
作者 宣如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9-79,共1页
六朝是我国历史上南北分裂时期,其间战争频仍,烽火不绝,各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深蕴于血与火冲突的表象之中。因此,对六朝军事的研究,就成为解剖六朝社会发展的关键。为了推动六朝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强省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六朝是我国历史上南北分裂时期,其间战争频仍,烽火不绝,各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深蕴于血与火冲突的表象之中。因此,对六朝军事的研究,就成为解剖六朝社会发展的关键。为了推动六朝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强省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繁荣,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大学兵制史研究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庐山白鹿洞书院等七单位共同发起召开了“六朝军事史”学术讨论会。这个会议于1990年9月25日至28日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举行,苏、赣、皖、浙、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军事 研究 六朝史 白鹿洞书院 社会科学院 交流与合作 江苏省 深入开展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六朝时期夏口城市军事功能的提升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成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9-84,共6页
作为六朝时期长江中游重镇的夏口,其城市军事功能空前提升,突出表现在三大方面:其一是从城垣建设来看,汉末六朝夏口几乎所有城垣建筑都是为了控制水系、水口而在水系或水口边上修建城堡,并服务于当时战守的需要;其二是夏口成为六朝长江... 作为六朝时期长江中游重镇的夏口,其城市军事功能空前提升,突出表现在三大方面:其一是从城垣建设来看,汉末六朝夏口几乎所有城垣建筑都是为了控制水系、水口而在水系或水口边上修建城堡,并服务于当时战守的需要;其二是夏口成为六朝长江中上游最大的军港,港口、航运和造船业曾经较为发达;其三,夏口完全称得上是此一战乱时期各种战争的主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口 城垣建筑 军事功能 六朝史 地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藤湖南的六朝论及其对日本学术界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谷川道雄 胡宝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16,共9页
内藤湖南(本名虎次郎,雅号湖南。1866~1934)是近代日本的中国史研究的先驱,他的学问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他出生于日本东北的秋田县,曾担任过小学教师、杂志记者、新闻记者等职务,之后于1907年就任京都大学教授。他精通清朝考据... 内藤湖南(本名虎次郎,雅号湖南。1866~1934)是近代日本的中国史研究的先驱,他的学问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他出生于日本东北的秋田县,曾担任过小学教师、杂志记者、新闻记者等职务,之后于1907年就任京都大学教授。他精通清朝考据学等中国传统的学问,长于诗文、书法,同时对新发现的出土文物也寄以极大的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族政治 学术界 六朝时代 贵族阶级 六朝史 中国研究 唐宋之际 考据学 唐中期 周边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泽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89-94,共6页
苏州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的教师们合力编写多年的《六朝史》新著,终于顺利完稿,並将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付梓问世。我是江苏武进人,又是苏大历史系兼职教授,喜讯传来,倍感欣慰,为之称庆。有关此书写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论旨,张承宗... 苏州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的教师们合力编写多年的《六朝史》新著,终于顺利完稿,並将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付梓问世。我是江苏武进人,又是苏大历史系兼职教授,喜讯传来,倍感欣慰,为之称庆。有关此书写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论旨,张承宗和田泽滨同志曾和我商议过多次,最近又谈到书稿,使我从中受到许多启示。兹就本书中有关六朝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规律和特点问题的探讨,随笔写点感受和想法,算作序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家大族 社会经济 六朝史 江南地区 中国古代 南方地区 中原地区 土地所有制 政治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15
作者 达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06-107,共2页
由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大学、南阳市渚葛亮研究会、大同市北朝史研究会、南京市六朝史研究会、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襄樊市文化局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会议于1992年9月18日... 由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大学、南阳市渚葛亮研究会、大同市北朝史研究会、南京市六朝史研究会、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襄樊市文化局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会议于1992年9月18日至24日在陕西西安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122人,其中日本学者14人,韩国学者4人。会议集中讨论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文化交流、民族关系、边境与外交、诸葛亮研究等问题。与会学者踊跃发言,并当场质疑答辩,气氛热烈而严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日本学者 诸葛亮研究会 民族关系 陕西师范大学 六朝史 中外学者 民族融合 中原文化 孝文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军事学术讨论会在庐山白鹿洞召开
16
作者 邱敏 《学海》 1990年第Z1期143-143,共1页
由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大学兵制史研究所、江西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联合发起召开的“六朝军事学术讨论会”
关键词 研究 社会科学院 六朝史 军事制度 江西省 学术讨论会 兵制 六朝时代 江苏省 师范专科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僧传》校点商榷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0-180,共1页
梁释慧皎所撰《高僧传》是我国目前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僧传。它不仅是研究六朝史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研究中古汉语的宝贵资料。目前通行的中华书局2004年4月第4次印刷本《高僧传》(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在1992年和1997年... 梁释慧皎所撰《高僧传》是我国目前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僧传。它不仅是研究六朝史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研究中古汉语的宝贵资料。目前通行的中华书局2004年4月第4次印刷本《高僧传》(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在1992年和1997年印刷本的基础上,对一些明显的错讹进行了修正,可谓“后出转精”,但有些校点仍可进一步商榷。今检时贤未言及者数例,以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僧传》 校点 中古汉语 中华书局 六朝史 汤用彤 印刷 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豪族共同体”论辨析
18
作者 尹建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90-93,共4页
“豪族共同体”论是日本学者在研究的中国六朝史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尽管国内学者对其理论构架多持否定态度 ,但笔者认为 ,“豪族共同体”本身的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乡里社会组织的特殊社会集团。对这个问题 ... “豪族共同体”论是日本学者在研究的中国六朝史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尽管国内学者对其理论构架多持否定态度 ,但笔者认为 ,“豪族共同体”本身的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乡里社会组织的特殊社会集团。对这个问题 ,学术界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豪族共同体 乡里组织 道德约束 阶级分析 中国六朝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王隐《晋书》的评价问题
19
作者 罗秉英 《思想战线》 1985年第1期56-61,共6页
这里主要是对王隐《晋书》(下简称为王《书》)质量问题的评价。王《书》质量的评价,一般是根据唐修《晋书·王隐传》的一段话,即:“隐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其书次第可观者,皆其父所撰,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隐之作也。”后... 这里主要是对王隐《晋书》(下简称为王《书》)质量问题的评价。王《书》质量的评价,一般是根据唐修《晋书·王隐传》的一段话,即:“隐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其书次第可观者,皆其父所撰,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隐之作也。”后来史家,如清杭世骏《诸史然疑》、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等等,只要介绍王《书》,无不因袭唐修《晋书》说法。直至而今,有论述六朝史籍亡佚、用来说明质量低劣这一原因时,也以唐说为据,引举王《书》(和虞豫《晋书》)作为主要的例证,说:“王隐的书本来就很差,(虞豫)根据并窃取很差的书(指王《书》),质量当然也不会高。像这两种史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书 隋书经籍志 评价问题 六朝史 不可解 三国志 高似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天石教授
20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F002-F002,共1页
李天石,男,汉族,1954年生于山东淄博,籍贯山东济南,自1978年起,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七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85年至今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现任南京... 李天石,男,汉族,1954年生于山东淄博,籍贯山东济南,自1978年起,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七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85年至今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礼会发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同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大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师范大学 魏晋南北朝 1954年 1978年 1985年 1992年 1997年 博士生导师 兰州大学 南京大学 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 六朝文化 文化 南京师大 副会长 研究会 副教授 六朝史 江苏省 研究所 山东 晋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