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家七宗”新论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维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9,共6页
通过文献解读与学理分析可以发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家七宗”中只有被僧肇批评的“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三宗才属于受玄学影响的早期般若学派 ,而“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三宗则属于受小乘佛教思想影响的思... 通过文献解读与学理分析可以发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家七宗”中只有被僧肇批评的“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三宗才属于受玄学影响的早期般若学派 ,而“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三宗则属于受小乘佛教思想影响的思想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乘佛教思想 本无 即色 心无 幻化 缘会 "六家七宗" 吉藏 《肇论》 僧肇 般考学派 识含 思想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六朝时代的浙江佛教 被引量:2
2
作者 莫幸福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4期93-96,共4页
东汉六朝时代的浙江佛教莫幸福浙江佛教,始于汉末,盛于隋唐,迨吴越两宋发展到顶峰,史称“东南佛国”。元明清时代,一直称盛于世。可惜自古至今,对浙江佛教史的系统研究,一直是个空白。有鉴于此,本文试对东汉至六期时代的浙江佛... 东汉六朝时代的浙江佛教莫幸福浙江佛教,始于汉末,盛于隋唐,迨吴越两宋发展到顶峰,史称“东南佛国”。元明清时代,一直称盛于世。可惜自古至今,对浙江佛教史的系统研究,一直是个空白。有鉴于此,本文试对东汉至六期时代的浙江佛教,作一粗浅的探讨,就教于方家。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浙江佛教 天台山 六家七宗 中国佛教 会稽郡 《高僧传》 康僧会 寺院经济 石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僧肇对玄佛体用论枪的扬弃 被引量:2
3
作者 蒋海怒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体用论 僧肇 般若学 本体 体用说 中观学 六家七宗 肇论 主体性 “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庄子发现——玄佛合流的一种历史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卞清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2,共7页
在玄佛合流的历史演进中,《庄子》的"身影"有一个从隐到显、从暗到明的过程。从庄学的角度考察,可将这一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东汉末年,《庄子》在小乘佛学与黄老道之外蛰伏与萌动;(2)正始、竹林时期,《庄子》在思想界生机勃... 在玄佛合流的历史演进中,《庄子》的"身影"有一个从隐到显、从暗到明的过程。从庄学的角度考察,可将这一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东汉末年,《庄子》在小乘佛学与黄老道之外蛰伏与萌动;(2)正始、竹林时期,《庄子》在思想界生机勃发;(3)西晋时期,郭象注庄、般若经重译,庄学长出强干劲枝;(4)东晋时期,"逍遥游"重释、"支理"风行,般若学发展出六家七宗,庄学开出绚烂之花;(5)东晋末至南北朝,《肇论》出世,佛学转向,庄学结出丰硕之果。关注与考察《庄子》在玄佛合流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利于我们深入分析、了解佛教中国化的思想基础及发生机制。《庄子》在玄佛合流的进程中扮演了中外思想对话与融合"最大公约数"的历史角色。《庄子》丰富深邃的哲学内涵及其充满魅力的表达方式,在思想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佛合流 庄子 般若学 六家七宗 佛教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晋般若学与小乘佛学之渊源
5
作者 朱丽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3-87,共5页
两晋时期的般若学以“六家七宗”为代表,但是“六家七宗”都被认为对般若学的理解有偏颇,这也就是僧所说的“六家偏而不即”。许多学者认为“六家七宗”在理解般若学方面“偏而不即”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此时般若学受到了玄学的影响,其实... 两晋时期的般若学以“六家七宗”为代表,但是“六家七宗”都被认为对般若学的理解有偏颇,这也就是僧所说的“六家偏而不即”。许多学者认为“六家七宗”在理解般若学方面“偏而不即”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此时般若学受到了玄学的影响,其实两晋般若学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小乘佛学的影响,这无论从当时的佛学历史脉络上,还是从思想脉络上都可以找到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家七宗 般若学 小乘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