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的“六大特点”与“十二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耀耀 徐爱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8,共10页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内涵极为丰富,具有“六大特点”与“十二性”即:历史性与客观性、创造性与创新性、人民性与时代性、开放性与世界性、现实性与指导性、远见性与启迪性。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讲话 六大特点 十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明的特征及其当代意义
2
作者 景海峰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0,共8页
“儒家文明”是近几十年来才开始流行的一个概念,它的出现标志着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一种深度,因为它是从文化的内在精神性着眼的,而不局限于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同时也凸显了一种文化传统的现实意义,而不只是将其看作过去的历史存... “儒家文明”是近几十年来才开始流行的一个概念,它的出现标志着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一种深度,因为它是从文化的内在精神性着眼的,而不局限于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同时也凸显了一种文化传统的现实意义,而不只是将其看作过去的历史存在。儒家文明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三代文明为基础的积蕴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铸造期、历经汉唐而不断调适的成型期、宋以后扩展至东亚社会的恢弘期以及晚清以降遭遇顿挫的衰微期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内容都有起伏变化,通过不断更新而延续到现代。儒家文明在历史上扮演了中华文化的核心角色,深刻影响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具有人本性、道德性、伦理性、悠久性、包容性、教化性等特点,构成了中华文明特性的主要内容。随着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的展开,儒家文明的特质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的未来所应有的贡献,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而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也在逐渐地深入,期待能够阐发出更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明 五期发展 六大特点 区域性与国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