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法私法化”诸观念反思——以公共行政改革运动为背景 被引量:39
1
作者 金自宁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3-149,共7页
二十世纪下半以来,公法私法化趋势成为引人注目的趋势。世界范围内公共行政改革运动之中,出现了为公法私法化趋势推波助澜的种种理论学说,根据对公法私法化何处去提供的不同答案,可分为"私优于公"、"以私助公"、&qu... 二十世纪下半以来,公法私法化趋势成为引人注目的趋势。世界范围内公共行政改革运动之中,出现了为公法私法化趋势推波助澜的种种理论学说,根据对公法私法化何处去提供的不同答案,可分为"私优于公"、"以私助公"、"以私代公"三种观念模式。结合公法私法化的当代经验,反思这三种观念模式的得失,可对正在兴起之中的中国公法未来定向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私法 公私区分 中国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机制中政府与社会角色定位——以公法私法化为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珏芙蓉 《湖湘论坛》 201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转型时期的中国,各种公共危机频发,全面建设公共危机治理机制是目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跳出"强政府———弱社会"模式,重新定位应急状态中政府与社会的角色与分工。公法私法化的背景下,私法相关原则及基本理念的运... 转型时期的中国,各种公共危机频发,全面建设公共危机治理机制是目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跳出"强政府———弱社会"模式,重新定位应急状态中政府与社会的角色与分工。公法私法化的背景下,私法相关原则及基本理念的运用,为行政权的法治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我们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管理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机制 公法私法 角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公法到私法:我国《商标法》的应然转向--以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订为背景 被引量:12
3
作者 邓宏光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31,共8页
商标法是公法还是私法,是决定其发展方向的关键问题。从法律文本角度而言,我国《商标法》具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是公法。《商标法(第三次修改送审稿)》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商标法》的公法属性。然而,不管是国内学界还是国际条约抑或... 商标法是公法还是私法,是决定其发展方向的关键问题。从法律文本角度而言,我国《商标法》具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是公法。《商标法(第三次修改送审稿)》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商标法》的公法属性。然而,不管是国内学界还是国际条约抑或国外立法,都将商标权视为财产权、私权,都将商标法定位为财产法、私法。我国已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再将《商标法》定性为公法,已不合时宜。《商标法》在第三次修订时应回归其私法本性,修改立法宗旨、重构商标确权程序、删除不必要的监督管理条款和修订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第三次修订 公法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法与私法的关系——以“美浓部理论”为线索 被引量:3
4
作者 但见亮 凌维慈 《交大法学》 2013年第1期130-147,共18页
目次引言一、中国的美浓部理论(一)频繁引用及其价值(二)引用的倾向及其理由(三)小结:以"公法与私法"为契机二、公法私法关系论的现状(一)公法私法关系论的沿革(二)"物权法违宪争论"和"公私法融合论"(三)... 目次引言一、中国的美浓部理论(一)频繁引用及其价值(二)引用的倾向及其理由(三)小结:以"公法与私法"为契机二、公法私法关系论的现状(一)公法私法关系论的沿革(二)"物权法违宪争论"和"公私法融合论"(三)"公私法融合"和"公法私法的区分"(四)寻求对应现实状况的理论框架(五)小结:"公法学"的问题三、"统一公法学"的课题和可能性(一)"统一公法学"的样态(二)"民主集中制"和"统一公法学"(三)共产党和"公权力"结语——对"美浓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浓部理论 公法私法区分论 私法融合论 统一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法与公法的协动形式 被引量:12
5
作者 山本隆司 袁浦 《交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5期84-99,共16页
私法与公法的不断交融使得传统的公法私法二元论不断受到冲击。并非完全二元对立的私法与公法在法律规范层面存在不同种类的协动形式,私法公法协动论可以有效解释公法私法的新关系。私法与公法的协动既存在于利益层面,也存在于主体层面... 私法与公法的不断交融使得传统的公法私法二元论不断受到冲击。并非完全二元对立的私法与公法在法律规范层面存在不同种类的协动形式,私法公法协动论可以有效解释公法私法的新关系。私法与公法的协动既存在于利益层面,也存在于主体层面。利益层面的私法公法协动论主要包括公法规范和私法规范的重叠型适用、冲突调节型适用和协同型适用三类。重叠型适用主要出于保护特定利益的需要;冲突调节型适用则需要基于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调节有冲突的利益关系;协同型适用本质是对利益的双重连续性衡量过程,可以分为差异化协同、竞合协同和组合协同等不同情况。而主体层面的私法公法协动论主要包括公私协动和私行政法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私法二元论 私法公法协动论 公法规范与私法规范 衡量过程 私行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法公法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田喜清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2-92,共11页
私法公法化是传统的公、私二元法律分类由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是公、私法之间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必然产物。私法公法化的产生有其深层的价值观、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的原因,反映在具体的法律制度领域则体现了... 私法公法化是传统的公、私二元法律分类由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是公、私法之间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必然产物。私法公法化的产生有其深层的价值观、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的原因,反映在具体的法律制度领域则体现了财产所有权保护从绝对到相对,契约制度从强调自由到追求正义,责任归责从主观到客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权自治 契约自由 国家干预 私法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私法公法化的逻辑本位及其限度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6-180,共5页
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语境下,促成中国法文化由传统的国家公权至上向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私法文化范式转换,已成为推进中国当代市场经济法治建设之前提预设。市场经济的核心要义是契约自由,从法的本质看,... 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语境下,促成中国法文化由传统的国家公权至上向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私法文化范式转换,已成为推进中国当代市场经济法治建设之前提预设。市场经济的核心要义是契约自由,从法的本质看,私法承载着保障市场契约自由之法益功能,私法是驾护市场契约的本位之法。然而,过分强调主体自由,无益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崇尚契约自由的市场经济不可能表现为传统私法独木自支,它必须辅之以现代公法的有形之手。于是,作为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洽和的制度调适,私法公法化将成为完善私法之重要内容。从世界私法发展实践看,将具有公法属性的强制性规范植入私法体系内部,已成为私法公法化的立法惯例。从司法实践角度看,将这种"强制性规范"界定为一种"概括性条款",不仅具有说服力,更具现实指导性。本文认为,将违反公序良俗作为对这一概括性条款的司法回应,并将其作为私法公法化之限度,是以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为核心取向的法治秩序得以确立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法公法 契约自由 强制性规范 概括性条款 公序良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法与私法划分的几个理论问题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仪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S1期54-56,共3页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是西方法制和法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大陆法系传统影响的各个法律体系中,奉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几乎都把公法和私法的划分视为一种最基本的法律技术性分类。普通法系国家虽不采取这一理论,但不区分公私法的英美法系国家,在...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是西方法制和法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大陆法系传统影响的各个法律体系中,奉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几乎都把公法和私法的划分视为一种最基本的法律技术性分类。普通法系国家虽不采取这一理论,但不区分公私法的英美法系国家,在实践中并非没有公法和私法。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也是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私法 私法划分 理论问题 法律体系 公法私法 市场主体 调整对象 探析 国家权力 简单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私法行为公法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忠法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52,共11页
2017年夏天以来美国在中美贸易之间频频制造摩擦并对中国的相关立法和企业行为发起挑战,其表象是美国政府作出的决定,但实际上背后私人企业是始作俑者;它们所涉及的问题实质是私法行为公法化现象及其理论。历史地看,"私法行为公法... 2017年夏天以来美国在中美贸易之间频频制造摩擦并对中国的相关立法和企业行为发起挑战,其表象是美国政府作出的决定,但实际上背后私人企业是始作俑者;它们所涉及的问题实质是私法行为公法化现象及其理论。历史地看,"私法行为公法化"自近代国际贸易出现之日起,就已经存在,只不过美国政府将其表达的更为直接而已。私法行为公法化意指私人将蕴含营利性的动机、目的等意志的行为通过特定形式变成国家意志的行为或过程,它影响或干预国际贸易,以实现其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之目标;通过它,私人部门对国际贸易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体现为国际贸易的国内与国际法律规范,进而对后进的国家之国际贸易产生制约。应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能仅限于政府之间,企业等私人部门的参与也至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私人部门 私法行为公法 私人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法治路径之变革--以公法与私法规范配置为视角
10
作者 代中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8-138,共11页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骄人成绩,我国法治建设在经历曲折发展之后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本文总结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历史节点及发展历程,以公法和私法规范配置视角阐述了主要部门法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刀制&qu...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骄人成绩,我国法治建设在经历曲折发展之后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本文总结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历史节点及发展历程,以公法和私法规范配置视角阐述了主要部门法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刀制"的工具论到"水治"治理手段价值论的转变,对"法治大跃进"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对我国法治建设实践和理论争鸣进行了讨论及展望,并提出我国法治化道路实现从"人治"到"法治"应处理好"中西文化相互照明"的"水土不服"问题,法治驱动模式应采用政府主导下适度发挥市民社会作用的推动机制,适度实施政府"法治指数"的设计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变迁 公法私法 规范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私法分离的“二元”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 被引量:9
11
作者 邢鸿飞 曾丽渲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69,125,共11页
囿于环境侵权行为在法益指向上的二元性,将惩罚性赔偿突破性地植入环境侵权领域,不仅引发了司法适用上的分歧,亦冲击了私法体系的内在逻辑。在本体论层面,惩罚性赔偿应当是以私法运行机制实现惩罚与威慑之公法目的的复合型制度。但在教... 囿于环境侵权行为在法益指向上的二元性,将惩罚性赔偿突破性地植入环境侵权领域,不仅引发了司法适用上的分歧,亦冲击了私法体系的内在逻辑。在本体论层面,惩罚性赔偿应当是以私法运行机制实现惩罚与威慑之公法目的的复合型制度。但在教义学视域下,民法的私法本位决定了侵权责任编所构建的是救济私主体环境权益受损的传统型惩罚性赔偿。因此,不宜将其适用范围扩大为对生态环境公益的救济。针对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逻辑紊乱的现实情境,构建公私法分离的“二元”惩罚性赔偿体系应当是实现制度兼容的合理路径。与此相适应,在司法适用规则层面,应构建“差异化”的司法适用机制,以避免司法实践对惩罚性赔偿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环境公共利益 惩罚性赔偿 公法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私法交集处的行政协议识别方式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天锋 王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4,共10页
行政协议彰显着现代行政的协商民主理念,为现代各国行政普遍采纳。基于行政协议所具有的合意性与行政性,识别行政协议性质是民事合同还是行政行为,对于协议纠纷的法律适用及其正确裁处关系重大,为此修正的《行政诉讼法》,尤其是最高人... 行政协议彰显着现代行政的协商民主理念,为现代各国行政普遍采纳。基于行政协议所具有的合意性与行政性,识别行政协议性质是民事合同还是行政行为,对于协议纠纷的法律适用及其正确裁处关系重大,为此修正的《行政诉讼法》,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提供了辨识民事合同和行政协议的“四要素”标准,但具体适用“四要素”标准时仍然面临适用困境。行政协议的具体识别要从构成行政协议“四要素”的特性认定出发,通过“四要素”的有效结合,在区分构成行政协议的形式要素和实质要素基础上,按照从形式要素到实质要素,采用要素积累,分步认定,实现协议的行政性或民事性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协议 行政行为 民事合同 高权行政 公法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统一公法学理论的质疑与反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弘 于虹 《东方法学》 2013年第3期38-49,共12页
统一公法学理论的提出有其进步意义,但是,对于何谓统一以及如何统一,因其统一概念使用不正确而导致统一不能。由于建立统一公法学的理由不充分、该理论无法应用、统一公法制度无法统一构建等原因,使得统一公法学理论具有非真性。统一公... 统一公法学理论的提出有其进步意义,但是,对于何谓统一以及如何统一,因其统一概念使用不正确而导致统一不能。由于建立统一公法学的理由不充分、该理论无法应用、统一公法制度无法统一构建等原因,使得统一公法学理论具有非真性。统一公法学理论之贡献在于:再次引起对公私法二元分类的思考,激发对公法学的整体性思考,而统一或整体公法学应该首先是一种理念或原则,再次引发对公法学发展趋势或走向的全面忧思。公法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公法私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公法学理论 公法制度 整体公法 公法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外法治本体论与域外立法管辖的适度性
14
作者 马得懿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57,共13页
涉外法治的概念和体系是对传统国内法和国际法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涉外法治极有可能发展成第三种法律形态。本体论视域下的涉外法治的核心在于强调涉外法治的内涵、性质以及运作模式,属于国内法和国际法在域外管辖上的结合和互动,其... 涉外法治的概念和体系是对传统国内法和国际法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涉外法治极有可能发展成第三种法律形态。本体论视域下的涉外法治的核心在于强调涉外法治的内涵、性质以及运作模式,属于国内法和国际法在域外管辖上的结合和互动,其制度表征是域外立法管辖体系的改良、优化和重塑。在公法和私法界分的前提下,涉外法治的体系不宜毫无限制地扩张,更不能将凡是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体系纳入涉外法治的体系之内,而应该限制在公法领域的域外立法管辖体系之内。涉外法治的限缩主义是由管辖权界分的复杂性和公法领域的域外立法管辖的适度性决定的。公法领域域外立法管辖适度性的配置,至少应该遵循两个路径,即重视域外立法管辖的类型化和强化国际礼让在域外立法管辖规则中的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本体论 域外立法管辖 公法私法界分 国际礼让 限缩主义 长臂管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法律性质与制度构建
15
作者 王年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137,共7页
“非此即彼”地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定性为“行政许可”或“行政协议”的“公法主导论”,不仅不符合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阶段化特征,也难以识别和规制政府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中的权力滥用行为。基于“公法与私法交叉”和“授权与运营相继... “非此即彼”地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定性为“行政许可”或“行政协议”的“公法主导论”,不仅不符合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阶段化特征,也难以识别和规制政府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中的权力滥用行为。基于“公法与私法交叉”和“授权与运营相继”的特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可形成“授权决定作出”与“运营协议签订履行”的“双阶构造”。授权决定作出阶段,授权主体与运营主体形成行政许可关系,受行政法调整。运营协议签订履行阶段,可依据运营目的是公益性还是营利性将授权运营协议区分为行政协议与民事合同,并分别受行政法和民法调整。这种纵向分阶调整与横向类型适配的制度构造,既可防范行政权力在准入阶段的恣意行使,又能激活市场机制在运营阶段的要素配置功能,最终形成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公法私法协同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公法私法协同 授权运营协议 数据市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发挥公法功能的法理逻辑与基本路径——以《民法典》中行政主体规范为中心 被引量:15
16
作者 冉克平 谭佐财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5,共10页
我国《民法典》嵌入了大量公法规范并藉由其发挥着公法功能。与部门民法不同,《民法典》不仅调整纯粹民事活动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还需要与宪法、行政法等公法规范进行统一的衔接和对话,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公法发生功能上的... 我国《民法典》嵌入了大量公法规范并藉由其发挥着公法功能。与部门民法不同,《民法典》不仅调整纯粹民事活动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还需要与宪法、行政法等公法规范进行统一的衔接和对话,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公法发生功能上的交互。相较于公法,《民法典》发挥公法功能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所具备的稳定性。《民法典》中的公法规范可以为行政救济提供规范基础,有助于构建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相衔接的完整救济体系。《民法典》通过为行政主体赋予权力、施加义务等方式丰富了行政主体的行政职能,在此过程中可以倒逼行政法治的转型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在解释论上,应当从规范行政主体的职权、强化行政主体的义务、重视公法规范的教义三个方面形成《民法典》发挥公法功能的解释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公法功能 行政主体 公法私法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横跨公私法域的个人信用评价制度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瑞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8,共13页
个人信用评价制度具有私法与公法双重面向,其中私法面向主要包括个人金融信用以及个人金融信用之外的其他经济信用两个维度;公法面向主要包括个人职业信用、个人社会信用和个人综合信用三个维度。个人金融信用和职业信用评价,更趋向于... 个人信用评价制度具有私法与公法双重面向,其中私法面向主要包括个人金融信用以及个人金融信用之外的其他经济信用两个维度;公法面向主要包括个人职业信用、个人社会信用和个人综合信用三个维度。个人金融信用和职业信用评价,更趋向于发挥提示风险的功能;个人金融信用之外的其他经济信用、社会信用和综合信用评价,更趋向于发挥规制强化的功能。民法理论认为信用兼具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的属性,信用权是与名誉权相对独立的人格权类型,应当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公法理论认为信用评价主体的行为应受实体、程序与可问责性等方面的约束,与信用制度相关联的制裁手段应当符合比例原则、不当联结禁止原则的要求,审慎针对自然人进行数据整合与信用画像。私法与公法中关于个人信用权利保护和信用评价权力约束的理论与规范渊源,应当成为约束个人信用评价制度的共通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评价 风险预防 规制强化 公法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人制度中的公、私法调整方法辨析——兼对公、私法人区分标准另解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力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0-171,共12页
公法人与私法人的区分,不应停留在对先验判定为公法人与私法人群落的准据法、主体能力的结果区别方面,而应有助于分析目标组织之所以被判定为公法人或私法人的根据与合理性。私法人制度侧重于赋予已脱离权力体系的社会组织以主体资格,... 公法人与私法人的区分,不应停留在对先验判定为公法人与私法人群落的准据法、主体能力的结果区别方面,而应有助于分析目标组织之所以被判定为公法人或私法人的根据与合理性。私法人制度侧重于赋予已脱离权力体系的社会组织以主体资格,编织社会横向自由交往关系网,司法判例推动的非法人组织的法人化加速了私法生活中组织人格的生成。以行政法人为代表的当代公法人制度则针对政府组织分权与公共服务社会化需要,力求形成衡量公法组织分权深浅程度的尺度,建立分权进程的控制机制。对公法人与私法人基于制度目的与调整方法的区分,将有助于实现私法组织私法自治的安全,以及在促使公法组织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的同时防止其因脱离公权力而遁入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制度 人格指代功能 社会建构功能 公法私法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私法视角下城镇土地开发权与规划权的现实纠葛 被引量:4
19
作者 谭纵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权法定地位的确立,其作为用益物权的性质被广泛认知并被土地市场所接受;另一方面,其作为开发权的特性虽然被广泛运用于城乡规划实践,但是囿于我国土地...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权法定地位的确立,其作为用益物权的性质被广泛认知并被土地市场所接受;另一方面,其作为开发权的特性虽然被广泛运用于城乡规划实践,但是囿于我国土地公有制的意识形态,对开发权以及规划权作用于开发权时机制的讨论并不充分。城镇开发建设领域中,围绕建设用地指标获取的博弈、“多规并存”“土地财政”等政府层级、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诸多矛盾与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对城镇土地开发权以及规划权的性质认识不清、相关理论研究欠缺、适用法律类型含混。本文尝试从公法与私法的视角,梳理城镇土地开发权与规划权,剖析两者之间的区别与关联,提出面向城镇土地开发的政府职能定位与分工以及规划逻辑框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土地开发权 规划权 公法私法 城乡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法的私人法益诉求及我国公法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兴佩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78,共6页
个人是真正的法律主体,私人利益间关系是公法的始源性利益关系,公法以实现和保障私人法益为根本诉求。公共法益是实现私人法益的工具,是私人法益的派生物。私人法益优先是公法的普遍原则,公共法益优先原则是公法的特殊原则。回应公法的... 个人是真正的法律主体,私人利益间关系是公法的始源性利益关系,公法以实现和保障私人法益为根本诉求。公共法益是实现私人法益的工具,是私人法益的派生物。私人法益优先是公法的普遍原则,公共法益优先原则是公法的特殊原则。回应公法的私人法益诉求,我国公法制度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严格控制公共法益的边界,强化对公共权力的制衡,确立私法责任优先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私人法益 私人法益优先 公共法益优先 公法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