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人信息公法保护机制的现存问题及完善对策-基于295份行政判决书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4-64,共11页
信息社会向纵深拓展,个人信息纠纷引发的诉讼不断增多。其中,行政案件的争议焦点较为集中、审理依据相对单一、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判定标准缺失以及复审率偏高等现实问题,综合反映出行政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存在障碍,相应行政行为亦成为公... 信息社会向纵深拓展,个人信息纠纷引发的诉讼不断增多。其中,行政案件的争议焦点较为集中、审理依据相对单一、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判定标准缺失以及复审率偏高等现实问题,综合反映出行政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存在障碍,相应行政行为亦成为公法保护机制下的明显短板。以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案件的审判情况为背景,运用大数据研究范式下的计算法学定量方法分析295份个人信息行政判决书,探索具有数量和数理关系的法律要素并以图表形式展现,进而探索其体现的社会问题,对于完善司法过程、分析立法缺位并提出合理建议具有直观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是探求公法保障应然模式并实现个人信息多维价值的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公法保护机制 定量研究 行政判决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势群体权益公法保护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海坤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1,共3页
当代中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群体的分化和变动呈现空前复杂的情况,对弱势群体的权益进行保护特别是公法保护,理所当然成为中国法治建设中必须长期关注的重大问题. 弱势群体也称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从法学的角度给弱势... 当代中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群体的分化和变动呈现空前复杂的情况,对弱势群体的权益进行保护特别是公法保护,理所当然成为中国法治建设中必须长期关注的重大问题. 弱势群体也称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从法学的角度给弱势群体下一个较为科学的定义,必须注意到法学概念特有的规范性、明确性和可适用性.第一,弱势群体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一部分人群比另一部分人群在某些社会指标方面处于一种相对不利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正义思想 公法保护 反向歧视 守夜人 最大效益原则 权利救济 利益群体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特殊保护 社会主义 思想体系 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 德沃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因管理行为公法保护制度探讨——以加强对无因管理者权利的保护为重点 被引量:2
3
作者 曹达全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6-149,共4页
我国主要通过私法制度对无因管理行为加以规范,这远不能满足充分保护无因管理者权利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无因管理行为公法保护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其必要性是:私法规范无因管理行为不够全面,私法保护无因管理者权利不够充分,通过公... 我国主要通过私法制度对无因管理行为加以规范,这远不能满足充分保护无因管理者权利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无因管理行为公法保护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其必要性是:私法规范无因管理行为不够全面,私法保护无因管理者权利不够充分,通过公法保护无因管理行为符合行政民主的价值理念,无因管理行为本身也具有公法上的独特价值;其可行性是:建立和完善无因管理行为公法保护制度,具有可资借鉴的基本经验,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制度基础。建立和完善无因管理行为公法保护制度,首先应明确无因管理公法制度的价值目标,其次应确立无因管理行为的公法地位,最后应完善无因管理者权利保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因管理行为 公法保护制度 必要性 可行性 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私法到公法:数字时代隐私权保护的模式延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锦波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38,共15页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政府开始成为收集和利用公民信息的最大主体,公民隐私权遭到公权侵犯的风险随之加大,因此隐私权的公法保护模式逐步呈现和凸显。隐私权公法保护的本质,是要求国家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隐私利益之间作出必要衡平...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政府开始成为收集和利用公民信息的最大主体,公民隐私权遭到公权侵犯的风险随之加大,因此隐私权的公法保护模式逐步呈现和凸显。隐私权公法保护的本质,是要求国家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隐私利益之间作出必要衡平。这种衡平需要从隐私权的效力位阶层级、公民隐私信息的价值指向以及公民的身份等三个维度来具体展开,因为这三个维度共同决定了个人隐私利益在何种程度上应当退让于社会公共利益。在区分和考量上述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设置绝对公法保护模式、严格公法保护模式、一般公法保护模式和弱公法保护模式等四种不同模式来展开对公民隐私权的公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个人信息 隐私信息 社会公共利益 个人隐私利益 公法保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多元保护模式探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方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8-203,共6页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个人信息保护已不仅仅关乎民事权益,还涉及宪法、行政法、刑法等在内的综合法律体系。我国现有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相互之间缺少衔接,尚未形成体系化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个人信息保护的宪法基础应当是人格尊严和自由;...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个人信息保护已不仅仅关乎民事权益,还涉及宪法、行政法、刑法等在内的综合法律体系。我国现有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相互之间缺少衔接,尚未形成体系化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个人信息保护的宪法基础应当是人格尊严和自由;《民法总则》第111条首次以民事权利的形式确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公法保护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自决权;行业标准构成个人信息保护的自我规制模式。为了实现个人信息的依法保护与合理利用、个人信息主体与其他产业主体、个人信息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协调和平衡,有必要加强对个人信息多种保护模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多元保护 宪法基础 私法保护 公法保护 自我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探析——以闽东地区个案为中心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延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3-106,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科技、历史、经济、人权等方面的重大价值。闽东地区分布着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相当部分濒临灭绝,必需加强法律保护。保护的思路应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仍具有市场价值和丧失市场价值两种,分别采取...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科技、历史、经济、人权等方面的重大价值。闽东地区分布着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相当部分濒临灭绝,必需加强法律保护。保护的思路应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仍具有市场价值和丧失市场价值两种,分别采取以私法保护为主的模式和以公法保护为主的模式。私法保护上应充分研究和利用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公法保护上应在适用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推动地方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东 私法保护 公法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公益诉讼:生成机理、适用困境与路径优化——基于203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奇伟 聂琳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54-63,共10页
现行“双轮治理”模式在面对日趋复杂的个人信息侵权时存在明显的规制错位,主要表现为:“私益救济”客观不能和效果欠佳致使救济乏力,“公法保护”疲态尽显致使保护不力,二者适用场景割裂衍生出制度空白,“公益诉讼”由此介入个人信息... 现行“双轮治理”模式在面对日趋复杂的个人信息侵权时存在明显的规制错位,主要表现为:“私益救济”客观不能和效果欠佳致使救济乏力,“公法保护”疲态尽显致使保护不力,二者适用场景割裂衍生出制度空白,“公益诉讼”由此介入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司法实践中个人信息公益诉讼呈现稳步上升、类型集中和责任多样等特点,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非规范性,如规则适用缺位、程序适用混乱和结果适用矛盾。为提升公益诉讼实效,需优化制度设计,克服适用障碍:在功能定位上,确立执法权力的优先地位和公益诉讼的补充地位,确定公益保护顺位“行政执法→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在主体定位上,根据不同诉讼类型对参与主体开展差异化设计,努力扩大主体范围,拓宽参与渠道;在责任定位上,突出公益责任的威慑功能,通过内部化负外部成本提高违法成本,维护公共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行政公益诉讼 民事公益诉讼 私益救济 公法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