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法与私法划分的几个理论问题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仪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S1期54-56,共3页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是西方法制和法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大陆法系传统影响的各个法律体系中,奉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几乎都把公法和私法的划分视为一种最基本的法律技术性分类。普通法系国家虽不采取这一理论,但不区分公私法的英美法系国家,在...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是西方法制和法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大陆法系传统影响的各个法律体系中,奉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几乎都把公法和私法的划分视为一种最基本的法律技术性分类。普通法系国家虽不采取这一理论,但不区分公私法的英美法系国家,在实践中并非没有公法和私法。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也是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与私法 私法划分 理论问题 法律体系 公法私法 市场主体 调整对象 探析 国家权力 简单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法治路径之变革--以公法与私法规范配置为视角
2
作者 代中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8-138,共11页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骄人成绩,我国法治建设在经历曲折发展之后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本文总结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历史节点及发展历程,以公法和私法规范配置视角阐述了主要部门法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刀制&qu...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骄人成绩,我国法治建设在经历曲折发展之后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本文总结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历史节点及发展历程,以公法和私法规范配置视角阐述了主要部门法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刀制"的工具论到"水治"治理手段价值论的转变,对"法治大跃进"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对我国法治建设实践和理论争鸣进行了讨论及展望,并提出我国法治化道路实现从"人治"到"法治"应处理好"中西文化相互照明"的"水土不服"问题,法治驱动模式应采用政府主导下适度发挥市民社会作用的推动机制,适度实施政府"法治指数"的设计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变迁 公法与私法 规范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法与公法的协动形式 被引量:12
3
作者 山本隆司 袁浦 《交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5期84-99,共16页
私法与公法的不断交融使得传统的公法私法二元论不断受到冲击。并非完全二元对立的私法与公法在法律规范层面存在不同种类的协动形式,私法公法协动论可以有效解释公法私法的新关系。私法与公法的协动既存在于利益层面,也存在于主体层面... 私法与公法的不断交融使得传统的公法私法二元论不断受到冲击。并非完全二元对立的私法与公法在法律规范层面存在不同种类的协动形式,私法公法协动论可以有效解释公法私法的新关系。私法与公法的协动既存在于利益层面,也存在于主体层面。利益层面的私法公法协动论主要包括公法规范和私法规范的重叠型适用、冲突调节型适用和协同型适用三类。重叠型适用主要出于保护特定利益的需要;冲突调节型适用则需要基于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调节有冲突的利益关系;协同型适用本质是对利益的双重连续性衡量过程,可以分为差异化协同、竞合协同和组合协同等不同情况。而主体层面的私法公法协动论主要包括公私协动和私行政法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私法二元论 私法公法协动论 公法规范与私法规范 衡量过程 私行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外法治本体论与域外立法管辖的适度性
4
作者 马得懿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57,共13页
涉外法治的概念和体系是对传统国内法和国际法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涉外法治极有可能发展成第三种法律形态。本体论视域下的涉外法治的核心在于强调涉外法治的内涵、性质以及运作模式,属于国内法和国际法在域外管辖上的结合和互动,其... 涉外法治的概念和体系是对传统国内法和国际法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涉外法治极有可能发展成第三种法律形态。本体论视域下的涉外法治的核心在于强调涉外法治的内涵、性质以及运作模式,属于国内法和国际法在域外管辖上的结合和互动,其制度表征是域外立法管辖体系的改良、优化和重塑。在公法和私法界分的前提下,涉外法治的体系不宜毫无限制地扩张,更不能将凡是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体系纳入涉外法治的体系之内,而应该限制在公法领域的域外立法管辖体系之内。涉外法治的限缩主义是由管辖权界分的复杂性和公法领域的域外立法管辖的适度性决定的。公法领域域外立法管辖适度性的配置,至少应该遵循两个路径,即重视域外立法管辖的类型化和强化国际礼让在域外立法管辖规则中的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本体论 域外立法管辖 公法与私法界分 国际礼让 限缩主义 长臂管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发挥公法功能的法理逻辑与基本路径——以《民法典》中行政主体规范为中心 被引量:15
5
作者 冉克平 谭佐财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5,共10页
我国《民法典》嵌入了大量公法规范并藉由其发挥着公法功能。与部门民法不同,《民法典》不仅调整纯粹民事活动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还需要与宪法、行政法等公法规范进行统一的衔接和对话,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公法发生功能上的... 我国《民法典》嵌入了大量公法规范并藉由其发挥着公法功能。与部门民法不同,《民法典》不仅调整纯粹民事活动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还需要与宪法、行政法等公法规范进行统一的衔接和对话,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公法发生功能上的交互。相较于公法,《民法典》发挥公法功能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所具备的稳定性。《民法典》中的公法规范可以为行政救济提供规范基础,有助于构建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相衔接的完整救济体系。《民法典》通过为行政主体赋予权力、施加义务等方式丰富了行政主体的行政职能,在此过程中可以倒逼行政法治的转型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在解释论上,应当从规范行政主体的职权、强化行政主体的义务、重视公法规范的教义三个方面形成《民法典》发挥公法功能的解释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公法功能 行政主体 公法与私法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横跨公私法域的个人信用评价制度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瑞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8,共13页
个人信用评价制度具有私法与公法双重面向,其中私法面向主要包括个人金融信用以及个人金融信用之外的其他经济信用两个维度;公法面向主要包括个人职业信用、个人社会信用和个人综合信用三个维度。个人金融信用和职业信用评价,更趋向于... 个人信用评价制度具有私法与公法双重面向,其中私法面向主要包括个人金融信用以及个人金融信用之外的其他经济信用两个维度;公法面向主要包括个人职业信用、个人社会信用和个人综合信用三个维度。个人金融信用和职业信用评价,更趋向于发挥提示风险的功能;个人金融信用之外的其他经济信用、社会信用和综合信用评价,更趋向于发挥规制强化的功能。民法理论认为信用兼具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的属性,信用权是与名誉权相对独立的人格权类型,应当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公法理论认为信用评价主体的行为应受实体、程序与可问责性等方面的约束,与信用制度相关联的制裁手段应当符合比例原则、不当联结禁止原则的要求,审慎针对自然人进行数据整合与信用画像。私法与公法中关于个人信用权利保护和信用评价权力约束的理论与规范渊源,应当成为约束个人信用评价制度的共通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评价 风险预防 规制强化 公法与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人制度中的公、私法调整方法辨析——兼对公、私法人区分标准另解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力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0-171,共12页
公法人与私法人的区分,不应停留在对先验判定为公法人与私法人群落的准据法、主体能力的结果区别方面,而应有助于分析目标组织之所以被判定为公法人或私法人的根据与合理性。私法人制度侧重于赋予已脱离权力体系的社会组织以主体资格,... 公法人与私法人的区分,不应停留在对先验判定为公法人与私法人群落的准据法、主体能力的结果区别方面,而应有助于分析目标组织之所以被判定为公法人或私法人的根据与合理性。私法人制度侧重于赋予已脱离权力体系的社会组织以主体资格,编织社会横向自由交往关系网,司法判例推动的非法人组织的法人化加速了私法生活中组织人格的生成。以行政法人为代表的当代公法人制度则针对政府组织分权与公共服务社会化需要,力求形成衡量公法组织分权深浅程度的尺度,建立分权进程的控制机制。对公法人与私法人基于制度目的与调整方法的区分,将有助于实现私法组织私法自治的安全,以及在促使公法组织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的同时防止其因脱离公权力而遁入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制度 人格指代功能 社会建构功能 公法与私法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私法视角下城镇土地开发权与规划权的现实纠葛 被引量:4
8
作者 谭纵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权法定地位的确立,其作为用益物权的性质被广泛认知并被土地市场所接受;另一方面,其作为开发权的特性虽然被广泛运用于城乡规划实践,但是囿于我国土地...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权法定地位的确立,其作为用益物权的性质被广泛认知并被土地市场所接受;另一方面,其作为开发权的特性虽然被广泛运用于城乡规划实践,但是囿于我国土地公有制的意识形态,对开发权以及规划权作用于开发权时机制的讨论并不充分。城镇开发建设领域中,围绕建设用地指标获取的博弈、“多规并存”“土地财政”等政府层级、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诸多矛盾与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对城镇土地开发权以及规划权的性质认识不清、相关理论研究欠缺、适用法律类型含混。本文尝试从公法与私法的视角,梳理城镇土地开发权与规划权,剖析两者之间的区别与关联,提出面向城镇土地开发的政府职能定位与分工以及规划逻辑框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土地开发权 规划权 公法与私法 城乡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私法关系建构 被引量:1
9
作者 许翠霞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76-80,共5页
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对法律工具性的认识,形成了公法一元化的法律观,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初步奠定了公私法二元化格局。但社会转型仍然带着旧有体制的印记,现阶段我国公私法关系突出表现为活跃的市场因素所引发的私权保护诉求与计划体... 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对法律工具性的认识,形成了公法一元化的法律观,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初步奠定了公私法二元化格局。但社会转型仍然带着旧有体制的印记,现阶段我国公私法关系突出表现为活跃的市场因素所引发的私权保护诉求与计划体制下的政府管制思维之间的冲突。为了更好地建立公私法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文章建议通过确立法的回应型模式,即借助于司法部门的能动主义,来增强刚性的法律规范对社会生活的回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公法与私法关系 法的回应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草案第49条应当取消——评物权法草案关于公益征收与征用制度的规定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勇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5-129,共5页
现有对于公益征收、征用制度的认识存在很多问题。公益征收、征用制度传统上属于行政法范畴,我国物权法当中不应该规定公益征收、征用制度。物权法草案第49条是对宪法相关规定的无谓重复,没有实质意义;物权法草案第49条规定的内容不合时... 现有对于公益征收、征用制度的认识存在很多问题。公益征收、征用制度传统上属于行政法范畴,我国物权法当中不应该规定公益征收、征用制度。物权法草案第49条是对宪法相关规定的无谓重复,没有实质意义;物权法草案第49条规定的内容不合时宜,应予取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公益征收 征用 公法与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与权力的合理定位及其错位之矫正 被引量:6
11
作者 柯金书 《福建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7-9,共3页
关键词 权利与权力 合理定位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 公法与私法 公法私法化” 价值取向 为一定行为 公共利益 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经济法治观念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傅昭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共9页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法学理论和法学观念的更新应有一个中心:从过去以阶级关系为基础和着眼点的政治法制观念,转变为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和着眼点的经济法治观念。围绕这个中心,本文着重阐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社会主...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法学理论和法学观念的更新应有一个中心:从过去以阶级关系为基础和着眼点的政治法制观念,转变为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和着眼点的经济法治观念。围绕这个中心,本文着重阐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法的分类上有公法与私法的区分,二者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没有必要再提出私法优位主义;在法律关系上应确立权利本位,权利决定义务,权利决定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法治观念 法的作用 公法与私法 权利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结构模式
13
作者 张廉 刘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00-104,共5页
论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结构模式张廉,刘芳法律功能的实现与其结构的安排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构造市场经济法律体系,首先必须赋予这一体系以一种合理的结构,这不仅是对该法律体系进行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也在根本上构成对法律... 论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结构模式张廉,刘芳法律功能的实现与其结构的安排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构造市场经济法律体系,首先必须赋予这一体系以一种合理的结构,这不仅是对该法律体系进行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也在根本上构成对法律体系作用和性质的框定。”①可见,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民法典 我国市场经济 公法与私法 民商合一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主体 结构模式 民法通则 当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变观念,加强法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的几个问题
14
作者 胡志民 倪传铮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30-34,共5页
我国以宪法为核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关于国家机构组织、刑事和诉讼方面的法律基本完备,民事、经济和行政方面的法律也有了大致的构架。但是,以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来衡量,还有很大的... 我国以宪法为核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关于国家机构组织、刑事和诉讼方面的法律基本完备,民事、经济和行政方面的法律也有了大致的构架。但是,以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来衡量,还有很大的滞后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做到改革开放与法制建设的统一。”十四届四中全会又重申了这一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建设 转变观念 经济条件下 法律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本质 法律意识 公法与私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研究综述
15
作者 邱春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76-79,共4页
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研究综述邱春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一年多来,众多的学者在加速立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体系、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立法问题、改革完善司... 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研究综述邱春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一年多来,众多的学者在加速立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体系、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立法问题、改革完善司法制度和行政执法机制等问题,进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建设 研究综述 公法与私法 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社会经济 基本结构 规范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的法律法则
16
作者 苏杭 《河北农机》 2020年第10期84-85,共2页
康德的法律观点是建立在对无限制的自由的限制,以及对人权保护的基础之上,他想要构建一种外在的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来约束被滥用的个人自由,同时建立一种法律秩序来保护公民的权利。他对财产权、婚姻权等进行了保护,同时制定了普遍的法... 康德的法律观点是建立在对无限制的自由的限制,以及对人权保护的基础之上,他想要构建一种外在的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来约束被滥用的个人自由,同时建立一种法律秩序来保护公民的权利。他对财产权、婚姻权等进行了保护,同时制定了普遍的法则来进行约束。他的理想主义使他想要建立一个永久和平的法治世界,人们在世界范围内都能得到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由 人权 公法与私法 法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