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6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素芳
徐华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1,共4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文章认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是公民基于政治主体性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它以基于网络的政治态度作为内生基础,以网络表达作为外在表现,以网络公共空间作为展现场域,以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作为展开逻...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文章认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是公民基于政治主体性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它以基于网络的政治态度作为内生基础,以网络表达作为外在表现,以网络公共空间作为展现场域,以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作为展开逻辑,以集体行动作为拓展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及其构建路径
被引量:
2
2
作者
金毅
许鸿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1,共6页
公民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信息知情权、网络政治参与权、网络权益表达权和网络舆论监督权等网络基本权利,其构成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现实"数字鸿沟"的存在和加剧造成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差距,深刻地影响其网络基本权...
公民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信息知情权、网络政治参与权、网络权益表达权和网络舆论监督权等网络基本权利,其构成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现实"数字鸿沟"的存在和加剧造成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差距,深刻地影响其网络基本权利的实现。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公民网络权益保障基础,扩大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保证公民网络信息知情权,加强公民网络技能教育培训,扩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完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公民网络权益表达权,以权利保障为主,权利规制为辅,维护公民网络舆论监督权,保障和提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权益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参与
参与
能力
网络
权利
数字鸿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双重性的政府回应路径
被引量:
23
3
作者
东波
颜宪源
付晓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作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缺失、非法参与扩大以及非理性参...
作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缺失、非法参与扩大以及非理性参与等诸多问题,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效应对政府回应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刚性网络法制的规范、柔性网络伦理的生成、网络道德监控机制的约束以及政府对市民社会的推动等是政府回应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正负面效应,促进其理性、有序、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政治
参与
双面效应
政府回应
网络
法制
网络
道德监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治动机、政治技能和社团参与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公民自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
14
4
作者
黄少华
谢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基于公民自愿模型视角,以城市居民为例,定量分析了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均影响显著,其中作为政治资源的政治技能和作为社会网络的社团参与...
基于公民自愿模型视角,以城市居民为例,定量分析了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均影响显著,其中作为政治资源的政治技能和作为社会网络的社团参与程度的影响作用尤为显著;在政治动机包含的两个变量政治兴趣和政治效能感中,则政治兴趣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政治
参与
行为
政治
资源
政治
兴趣
政治
效能感
政治
技能
社团
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探究——基于有序性兼有效性二维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
10
5
作者
戴均
徐文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在程序正义的有序性和实质正义的有效性二维结构下,当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可细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实质无序性且实质无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消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积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为了...
在程序正义的有序性和实质正义的有效性二维结构下,当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可细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实质无序性且实质无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消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积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为了引导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尽可能达到有序性兼有效性双高的状态,需要培养多元治理的社会文化,形成协同治理的理念认同;强化多元主体的组织建构,形成明确的政治参与路径;推进网络参与的制度进程,形成稳定有效的行为预期,以期达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政治
参与
有序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
10
6
作者
金毅
许鸿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4,共5页
合法、有序、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要求公民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基本权利,具备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而现实"数字鸿沟"却导致公民网络参与能力的巨大差别和不均衡发展,形成参与能力困境;要求公民网络参与呈现多元互动性,而&...
合法、有序、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要求公民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基本权利,具备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而现实"数字鸿沟"却导致公民网络参与能力的巨大差别和不均衡发展,形成参与能力困境;要求公民网络参与呈现多元互动性,而"群体极化"行为却导致参与信息环境单一,网民同质化聚集,网络舆论观点趋同,形成参与方式困境;要求网络社会具备完善、有效的网络行为规范,而当前规制网络参与的法规制度不足,网络伦理道德失范,形成参与行为规范困境。要消除网络"数字鸿沟",提高公民网络参与能力;促进政府与公民多元互动,完善公民网络参与方式;要健全网络参与行为规范,加强公民网络参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参与
参与
能力
参与
方式
参与
行为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络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
被引量:
7
7
作者
徐黎明
姜艳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2,共3页
政治参与对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利益,推动政治民主化具有积极的意义。网络的发展对当代公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了积极影响,改善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提高了公民的参政质量。但是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消极影...
政治参与对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利益,推动政治民主化具有积极的意义。网络的发展对当代公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了积极影响,改善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提高了公民的参政质量。但是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何更好地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秩序,以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是网络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参与
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阶段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特点
被引量:
4
8
作者
孙萍
黄春莹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55,67,共5页
从质性分析,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呈现以下特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广泛但结构失衡,组织化程度趋高但是缺乏科学管理,法律道德规范建设有所加强但规定过于笼统,社会责任心增强但动机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非理性特征,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从质性分析,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呈现以下特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广泛但结构失衡,组织化程度趋高但是缺乏科学管理,法律道德规范建设有所加强但规定过于笼统,社会责任心增强但动机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非理性特征,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规模扩大但平等性欠缺,能够聚合网络民意但长效性和彻底性不足,独立性增强,政府网络信息虽有所公开但程度不高,政府回应度整体提高但缺乏互动机制。因此,现阶段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水平不容乐观,尚处于较低层次,需要公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使网络成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政治
政治
参与
有序
参与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络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权的行使
被引量:
5
9
作者
黎晓武
陈威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7-61,共5页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这给公民政治参与权的行使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切实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的有序行使,我们需要分析网络发展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建立起符合网络...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这给公民政治参与权的行使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切实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的有序行使,我们需要分析网络发展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建立起符合网络时代特性的政治参与体系,并使之与现有政治参与机制有效对接。为此,国家有必要通过大力培育公民意识、打造法治化的网络平台、构建长效的公民网络参与机制,来保障网络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权的有序、有效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参与
权
法治
公民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政治参与对公民政治认同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
4
10
作者
郝丽
崔永刚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65,共4页
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既对公民政治认同产生积极影响,如营造了公民政治认同氛围、拓宽了公民政治认同路径、提高了公民政治认同程度;同时,也对公民政治认同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因素影响着...
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既对公民政治认同产生积极影响,如营造了公民政治认同氛围、拓宽了公民政治认同路径、提高了公民政治认同程度;同时,也对公民政治认同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因素影响着公民政治认同、网络政治参与有失规范制约着公民政治认同、"数字鸿沟"的长期存在消解着公民政治认同。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以此提高公民政治认同的程度。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硬件建设,注重网络知识的全面普及和教育;通过网络伦理的道德体系建设,增强价值认同;通过积极建设"回应型"政府,不断提高利益认同;加强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制度建设,提高制度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参与
公民
政治
认同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政治生态中的公民政治参与研究
被引量:
3
11
作者
崔永刚
郝丽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29,共7页
政治生态与公民政治参与之间存在鲜明的辩证关系,因为公民政治参与会受到政治生态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公民也会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系统发展。从当前我国网络政治生态中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
政治生态与公民政治参与之间存在鲜明的辩证关系,因为公民政治参与会受到政治生态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公民也会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系统发展。从当前我国网络政治生态中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政治参与不均衡性明显、政治参与渠道有待拓宽、政治参与功利性比较强、政治参与制度不健全。从优化网络政治生态,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思路与对策来看,主要包括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消除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治理网络环境,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网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生态
公民
政治
参与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和政府管理创新
被引量:
14
12
作者
刘远柱
《学习论坛》
2008年第9期54-56,共3页
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日渐普遍的政治现象,并对推动政治参与水平和促进民主化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政府管理的积极推动,对政府管理提出了创新与发展的要求:包括政府...
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日渐普遍的政治现象,并对推动政治参与水平和促进民主化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政府管理的积极推动,对政府管理提出了创新与发展的要求:包括政府管理理念、政府管理模式、政府管理组织和政府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政治
参与
政府管理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络化条件下公民政治参与和政府职能转变
被引量:
3
13
作者
胡传明
谭伟燊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23,60,共5页
我们正处在一个网络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在网络上交互流动正在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网络的政治参与功能为政府职能转变与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极大地调动公民主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畅通了政治利益表达渠...
我们正处在一个网络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在网络上交互流动正在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网络的政治参与功能为政府职能转变与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极大地调动公民主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畅通了政治利益表达渠道;节约了政府行政管理成本;为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化
信息化
公民
政治
参与
政府职能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政治视野中的公民政治参与
被引量:
16
14
作者
郑芸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在网络技术引领下的网络政治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客体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真实性和实际效力;同时也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在网络技术引领下的网络政治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客体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真实性和实际效力;同时也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制度化建设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公民
政治
参与
政治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的生成机制及法律保障
被引量:
8
15
作者
杨福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40,共5页
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对提高公民的政治功效意识和政府决策的正当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处于循环状态。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受政治功效意识、参与广度、参与深度等...
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对提高公民的政治功效意识和政府决策的正当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处于循环状态。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受政治功效意识、参与广度、参与深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实现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需要通过立法规范国家机关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政治
参与
生成机制
法律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公民的启蒙与觉醒:从话语重构到政治参与
被引量:
9
16
作者
吴惠凡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应用的更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为各类民间话语提供了呈现渠道,也为网络公民的觉醒起到了动员和启蒙作用,民众的社会心态和行为模式由此发生了一系列转变。随着人们的表达意识、权利意识、监...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应用的更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为各类民间话语提供了呈现渠道,也为网络公民的觉醒起到了动员和启蒙作用,民众的社会心态和行为模式由此发生了一系列转变。随着人们的表达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批判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民间话语形态逐渐渗透到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公民社会特别是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提供了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公民
话语
意见表达
政治
参与
政治
民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刍议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
被引量:
1
17
作者
刘建荣
黄伟良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2,共4页
当今世界,网络科技高速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人们利用网络参与经济生活的同时,也积极利用网络参与政治活动。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普及,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意识高涨。但是,网络给公民政治参与带来便利的...
当今世界,网络科技高速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人们利用网络参与经济生活的同时,也积极利用网络参与政治活动。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普及,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意识高涨。但是,网络给公民政治参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网络政治参与的一系列秩序混乱问题。在我国极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充分挖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探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网络政治参与时空重组语境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有序
政治
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民网络参与:新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
13
18
作者
尹冬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2期44-53,共10页
公民网络参与包括舆论生成和政治影响两个环节,即事件经由媒体议程设置后,在网络公共领域引起广泛讨论,并结成充当政治输入的网络舆论,进而推动政府的政策与制度调整。传统的理论范式无法解释为何有些问题能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有...
公民网络参与包括舆论生成和政治影响两个环节,即事件经由媒体议程设置后,在网络公共领域引起广泛讨论,并结成充当政治输入的网络舆论,进而推动政府的政策与制度调整。传统的理论范式无法解释为何有些问题能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些问题却被忽视,也无法就网络舆论引发的政府行为、公共政策甚至制度的变迁做出应有的理论回应。在修正经典系统论基础上提出的新政治系统理论分析框架,有助于全面解析网络参与的这一动态过程,阐释公民网络参与的生成逻辑和政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参与
政治
系统论
公共领域
议程设置
新
政治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困境探析
被引量:
4
19
作者
金毅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35,共5页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主要包括以"新意见阶层"为主体的网民、以网络意见领袖为主体的网络政治精英和以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的利益诉求而结成的网络政治共同体。他们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参与理念、...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主要包括以"新意见阶层"为主体的网民、以网络意见领袖为主体的网络政治精英和以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的利益诉求而结成的网络政治共同体。他们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参与理念、参与能力和参与方式的困境,参与理念困境表现为民主参与理念与追求利益之争的冲突,参与能力困境表现为实现网络权利与现实数字鸿沟的冲突,而参与方式困境则表现为多元互动方式与"群体极化"行为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参与
参与
理念
参与
能力
参与
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研究
被引量:
1
20
作者
宋志国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7期42-44,共3页
与传统公共领域相比,公民在网络空间的政治参与活动有着更为开放、直接、自主、自由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主观、偏激、虚假甚至非法的隐忧。文章分析了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结合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与问题,提出了网络公共领...
与传统公共领域相比,公民在网络空间的政治参与活动有着更为开放、直接、自主、自由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主观、偏激、虚假甚至非法的隐忧。文章分析了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结合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与问题,提出了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公共领域
公民
政治
参与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素芳
徐华伟
机构
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团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1,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CXZZ11--0188)的阶段成果
文摘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文章认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是公民基于政治主体性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它以基于网络的政治态度作为内生基础,以网络表达作为外在表现,以网络公共空间作为展现场域,以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作为展开逻辑,以集体行动作为拓展力量。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特征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及其构建路径
被引量:
2
2
作者
金毅
许鸿艳
机构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渤海大学网络政治问题研究所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渤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1,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研究”(批准号12YJC810009)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时代健全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协同体系机制研究”(批准号L15AZZ001)
+1 种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辽宁省各级政府治理网络舆情的制度体系建设研究”(批准号W2015016)
辽宁省社科联项目“微传播语境下地方政府负面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研究”(批准号2016lslktzishx-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公民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信息知情权、网络政治参与权、网络权益表达权和网络舆论监督权等网络基本权利,其构成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现实"数字鸿沟"的存在和加剧造成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差距,深刻地影响其网络基本权利的实现。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公民网络权益保障基础,扩大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保证公民网络信息知情权,加强公民网络技能教育培训,扩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完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公民网络权益表达权,以权利保障为主,权利规制为辅,维护公民网络舆论监督权,保障和提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权益和能力。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参与
参与
能力
网络
权利
数字鸿沟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双重性的政府回应路径
被引量:
23
3
作者
东波
颜宪源
付晓东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人文科学学院
大庆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大庆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11544001)
文摘
作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缺失、非法参与扩大以及非理性参与等诸多问题,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效应对政府回应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刚性网络法制的规范、柔性网络伦理的生成、网络道德监控机制的约束以及政府对市民社会的推动等是政府回应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正负面效应,促进其理性、有序、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政治
参与
双面效应
政府回应
网络
法制
网络
道德监控机制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治动机、政治技能和社团参与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公民自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
14
4
作者
黄少华
谢榕
机构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SH025)
文摘
基于公民自愿模型视角,以城市居民为例,定量分析了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均影响显著,其中作为政治资源的政治技能和作为社会网络的社团参与程度的影响作用尤为显著;在政治动机包含的两个变量政治兴趣和政治效能感中,则政治兴趣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政治
参与
行为
政治
资源
政治
兴趣
政治
效能感
政治
技能
社团
参与
Keywords
citizen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olitical resource
political interest
political efficacy
polit- ical skill
social group participation
分类号
D91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探究——基于有序性兼有效性二维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
10
5
作者
戴均
徐文强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基金
2013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背景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13E007)
2011年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农民工政治认同与职业流动的相关性研究"(11SZY1339)
文摘
在程序正义的有序性和实质正义的有效性二维结构下,当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可细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实质无序性且实质无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消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积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为了引导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尽可能达到有序性兼有效性双高的状态,需要培养多元治理的社会文化,形成协同治理的理念认同;强化多元主体的组织建构,形成明确的政治参与路径;推进网络参与的制度进程,形成稳定有效的行为预期,以期达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政治
参与
有序性
有效性
Keywords
Citizen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rderliness
Validity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
10
6
作者
金毅
许鸿艳
机构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渤海大学网络政治问题研究所
渤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4,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研究>(12YJC81000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合法、有序、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要求公民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基本权利,具备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而现实"数字鸿沟"却导致公民网络参与能力的巨大差别和不均衡发展,形成参与能力困境;要求公民网络参与呈现多元互动性,而"群体极化"行为却导致参与信息环境单一,网民同质化聚集,网络舆论观点趋同,形成参与方式困境;要求网络社会具备完善、有效的网络行为规范,而当前规制网络参与的法规制度不足,网络伦理道德失范,形成参与行为规范困境。要消除网络"数字鸿沟",提高公民网络参与能力;促进政府与公民多元互动,完善公民网络参与方式;要健全网络参与行为规范,加强公民网络参与管理。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参与
参与
能力
参与
方式
参与
行为规范
分类号
D035.5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
被引量:
7
7
作者
徐黎明
姜艳艳
机构
山东工商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2,共3页
文摘
政治参与对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利益,推动政治民主化具有积极的意义。网络的发展对当代公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了积极影响,改善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提高了公民的参政质量。但是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何更好地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秩序,以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是网络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参与
公民
分类号
D621.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阶段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特点
被引量:
4
8
作者
孙萍
黄春莹
机构
东北大学
出处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55,67,共5页
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协商民主理论的我国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研究"(L12DZZ036)
负责人孙萍
文摘
从质性分析,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呈现以下特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广泛但结构失衡,组织化程度趋高但是缺乏科学管理,法律道德规范建设有所加强但规定过于笼统,社会责任心增强但动机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非理性特征,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规模扩大但平等性欠缺,能够聚合网络民意但长效性和彻底性不足,独立性增强,政府网络信息虽有所公开但程度不高,政府回应度整体提高但缺乏互动机制。因此,现阶段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水平不容乐观,尚处于较低层次,需要公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使网络成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政治
政治
参与
有序
参与
特点
分类号
D08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权的行使
被引量:
5
9
作者
黎晓武
陈威
机构
南昌大学法学院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7-61,共5页
文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这给公民政治参与权的行使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切实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的有序行使,我们需要分析网络发展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建立起符合网络时代特性的政治参与体系,并使之与现有政治参与机制有效对接。为此,国家有必要通过大力培育公民意识、打造法治化的网络平台、构建长效的公民网络参与机制,来保障网络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权的有序、有效行使。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参与
权
法治
公民
意识
分类号
D621.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政治参与对公民政治认同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
4
10
作者
郝丽
崔永刚
机构
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
出处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65,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Z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KSOO1)
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课题(13BSI31)
文摘
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既对公民政治认同产生积极影响,如营造了公民政治认同氛围、拓宽了公民政治认同路径、提高了公民政治认同程度;同时,也对公民政治认同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因素影响着公民政治认同、网络政治参与有失规范制约着公民政治认同、"数字鸿沟"的长期存在消解着公民政治认同。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以此提高公民政治认同的程度。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硬件建设,注重网络知识的全面普及和教育;通过网络伦理的道德体系建设,增强价值认同;通过积极建设"回应型"政府,不断提高利益认同;加强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制度建设,提高制度认同。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参与
公民
政治
认同
对策研究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政治生态中的公民政治参与研究
被引量:
3
11
作者
崔永刚
郝丽
机构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
济南大学教务处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29,共7页
基金
"山东省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研究"(项目编号:15CZZJ07)
山东省委党校重点课题"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项目编号:2015ZD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前我国化解社会矛盾中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AZZ0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政治生态与公民政治参与之间存在鲜明的辩证关系,因为公民政治参与会受到政治生态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公民也会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系统发展。从当前我国网络政治生态中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政治参与不均衡性明显、政治参与渠道有待拓宽、政治参与功利性比较强、政治参与制度不健全。从优化网络政治生态,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思路与对策来看,主要包括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消除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治理网络环境,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网络空间。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生态
公民
政治
参与
关系
分类号
D621.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和政府管理创新
被引量:
14
12
作者
刘远柱
机构
南通大学法政学院
出处
《学习论坛》
2008年第9期54-56,共3页
文摘
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日渐普遍的政治现象,并对推动政治参与水平和促进民主化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政府管理的积极推动,对政府管理提出了创新与发展的要求:包括政府管理理念、政府管理模式、政府管理组织和政府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政治
参与
政府管理
创新
分类号
D630.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化条件下公民政治参与和政府职能转变
被引量:
3
13
作者
胡传明
谭伟燊
机构
南昌大学法学院思政部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23,60,共5页
基金
2008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网络政治参与与公民社会的构建"(Z20802)
文摘
我们正处在一个网络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在网络上交互流动正在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网络的政治参与功能为政府职能转变与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极大地调动公民主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畅通了政治利益表达渠道;节约了政府行政管理成本;为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网络
化
信息化
公民
政治
参与
政府职能转变
Keywords
network
informationization
citize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hange of government function
分类号
D507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政治视野中的公民政治参与
被引量:
16
14
作者
郑芸
机构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文摘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在网络技术引领下的网络政治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客体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真实性和实际效力;同时也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制度化建设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公民
政治
参与
政治
稳定
分类号
D621.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的生成机制及法律保障
被引量:
8
15
作者
杨福忠
机构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政法部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40,共5页
基金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11BZZ059)
文摘
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对提高公民的政治功效意识和政府决策的正当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处于循环状态。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受政治功效意识、参与广度、参与深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实现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需要通过立法规范国家机关的行为。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政治
参与
生成机制
法律保障
Keywords
Effective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legal protection
分类号
D6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公民的启蒙与觉醒:从话语重构到政治参与
被引量:
9
16
作者
吴惠凡
机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研究室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编号:2014M550536
文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应用的更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为各类民间话语提供了呈现渠道,也为网络公民的觉醒起到了动员和启蒙作用,民众的社会心态和行为模式由此发生了一系列转变。随着人们的表达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批判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民间话语形态逐渐渗透到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公民社会特别是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提供了重要契机。
关键词
网络
公民
话语
意见表达
政治
参与
政治
民主化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刍议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
被引量:
1
17
作者
刘建荣
黄伟良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2,共4页
文摘
当今世界,网络科技高速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人们利用网络参与经济生活的同时,也积极利用网络参与政治活动。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普及,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意识高涨。但是,网络给公民政治参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网络政治参与的一系列秩序混乱问题。在我国极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充分挖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探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网络政治参与时空重组语境下的关键。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有序
政治
参与
分类号
D6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民网络参与:新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
13
18
作者
尹冬华
机构
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2期44-53,共10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创新资助计划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课题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公民网络参与包括舆论生成和政治影响两个环节,即事件经由媒体议程设置后,在网络公共领域引起广泛讨论,并结成充当政治输入的网络舆论,进而推动政府的政策与制度调整。传统的理论范式无法解释为何有些问题能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些问题却被忽视,也无法就网络舆论引发的政府行为、公共政策甚至制度的变迁做出应有的理论回应。在修正经典系统论基础上提出的新政治系统理论分析框架,有助于全面解析网络参与的这一动态过程,阐释公民网络参与的生成逻辑和政治效应。
关键词
公民
网络
参与
政治
系统论
公共领域
议程设置
新
政治
系统论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困境探析
被引量:
4
19
作者
金毅
机构
渤海大学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35,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研究>(12YJC810009)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是该项目的主持人
文摘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主要包括以"新意见阶层"为主体的网民、以网络意见领袖为主体的网络政治精英和以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的利益诉求而结成的网络政治共同体。他们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参与理念、参与能力和参与方式的困境,参与理念困境表现为民主参与理念与追求利益之争的冲突,参与能力困境表现为实现网络权利与现实数字鸿沟的冲突,而参与方式困境则表现为多元互动方式与"群体极化"行为的冲突。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参与
参与
理念
参与
能力
参与
方式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研究
被引量:
1
20
作者
宋志国
机构
湖南警察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7期42-44,共3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教育与实践管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12C0674
文摘
与传统公共领域相比,公民在网络空间的政治参与活动有着更为开放、直接、自主、自由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主观、偏激、虚假甚至非法的隐忧。文章分析了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结合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与问题,提出了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网络
公共领域
公民
政治
参与
管理策略
分类号
D621.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特征研究
李素芳
徐华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及其构建路径
金毅
许鸿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双重性的政府回应路径
东波
颜宪源
付晓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政治动机、政治技能和社团参与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公民自愿模型的分析
黄少华
谢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探究——基于有序性兼有效性二维结构的视角
戴均
徐文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困境与出路
金毅
许鸿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网络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
徐黎明
姜艳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现阶段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特点
孙萍
黄春莹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网络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权的行使
黎晓武
陈威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网络政治参与对公民政治认同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郝丽
崔永刚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网络政治生态中的公民政治参与研究
崔永刚
郝丽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和政府管理创新
刘远柱
《学习论坛》
200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网络化条件下公民政治参与和政府职能转变
胡传明
谭伟燊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网络政治视野中的公民政治参与
郑芸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的生成机制及法律保障
杨福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网络公民的启蒙与觉醒:从话语重构到政治参与
吴惠凡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刍议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
刘建荣
黄伟良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公民网络参与:新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
尹冬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困境探析
金毅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研究
宋志国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