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民网络参与:新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3
1
作者 尹冬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2期44-53,共10页
公民网络参与包括舆论生成和政治影响两个环节,即事件经由媒体议程设置后,在网络公共领域引起广泛讨论,并结成充当政治输入的网络舆论,进而推动政府的政策与制度调整。传统的理论范式无法解释为何有些问题能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有... 公民网络参与包括舆论生成和政治影响两个环节,即事件经由媒体议程设置后,在网络公共领域引起广泛讨论,并结成充当政治输入的网络舆论,进而推动政府的政策与制度调整。传统的理论范式无法解释为何有些问题能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些问题却被忽视,也无法就网络舆论引发的政府行为、公共政策甚至制度的变迁做出应有的理论回应。在修正经典系统论基础上提出的新政治系统理论分析框架,有助于全面解析网络参与的这一动态过程,阐释公民网络参与的生成逻辑和政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网络参与 政治系统论 公共领域 议程设置 新政治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双重价值辨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罗章 朱大钦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01-102,共2页
本文基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及其要素对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双重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公民网络参与具有保证政策议程构建的公共性、提升政策方案形成的科学性、避免政策方案评估的形式性、确保政策方案抉择的针对性及夯实政策... 本文基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及其要素对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双重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公民网络参与具有保证政策议程构建的公共性、提升政策方案形成的科学性、避免政策方案评估的形式性、确保政策方案抉择的针对性及夯实政策方案的合法性基础等正向价值,也具有容易导致公共政策制定的非代表性、盲目性、形式性与成本的高昂性等负向价值。研究结论有助于社会理性对待公民网络参与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网络参与 公共政策 双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语境下我国公民网络参与的困境解构与对策——以发挥政协作用为突破口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铣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6-73,共8页
当下我国公民网络参与行为产生的影响力已超出了虚拟世界的疆域,扩展到现实社会中。然而,如何认识和对待这种影响力乃至于互联网自身在我国并未取得共识。而在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结合我国的政治实践和网络发展现状,将互联网定位为公共... 当下我国公民网络参与行为产生的影响力已超出了虚拟世界的疆域,扩展到现实社会中。然而,如何认识和对待这种影响力乃至于互联网自身在我国并未取得共识。而在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结合我国的政治实践和网络发展现状,将互联网定位为公共领域的建构平台具有充分的理论正当性和现实可行性。以此为前提,方能有效厘清我国公民网络参与所面临的困境并觅得妥当对策。在困境突破环节,围绕公共领域"宜疏不宜堵"的对策核心,应充分重视和发挥政协在困境突破中所起到的桥梁作用和引导作用,消弭公民网络参与的负面影响,进而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我国建构公共领域的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公共领域 公民网络参与 政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双重性的政府回应路径 被引量:23
4
作者 东波 颜宪源 付晓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作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缺失、非法参与扩大以及非理性参... 作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缺失、非法参与扩大以及非理性参与等诸多问题,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效应对政府回应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刚性网络法制的规范、柔性网络伦理的生成、网络道德监控机制的约束以及政府对市民社会的推动等是政府回应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正负面效应,促进其理性、有序、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双面效应 政府回应 网络法制 网络道德监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任对网络公民参与的影响——以大学生网民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少华 郝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80,共13页
随着互联网力量的不断介入,公民参与的内涵和形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本文以大学生网民为例,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定量分析了社会信任对网络公民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为公民参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有助于扩展大学生的公民参... 随着互联网力量的不断介入,公民参与的内涵和形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本文以大学生网民为例,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定量分析了社会信任对网络公民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为公民参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有助于扩展大学生的公民参与。在网络空间,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参与程度最高的是网络信息获取行为,其次是网络信息表达与讨论行为,而网络行动的参与程度最低。研究还发现,社会信任对网络公民参与有显著影响,其中网络人际信任和政治信任对网络公民参与的影响是正向的,但现实人际信任对网络公民行动的影响则为负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民参与 社会信任 人际信任 政治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素芳 徐华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1,共4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文章认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是公民基于政治主体性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它以基于网络的政治态度作为内生基础,以网络表达作为外在表现,以网络公共空间作为展现场域,以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作为展开逻...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文章认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是公民基于政治主体性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它以基于网络的政治态度作为内生基础,以网络表达作为外在表现,以网络公共空间作为展现场域,以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作为展开逻辑,以集体行动作为拓展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公民参与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被引量:7
7
作者 薛冰 《学习论坛》 2010年第2期38-42,共5页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研讨网络公共领域的基础。网络作为新型公共领域具有平等性、多元性、互动性及批判性等特征。以协商对话为基础的网络公共舆论在公共话题的聚集和辩论过程中形成,并通过与传统媒体互动、专家支持、听证会等途...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研讨网络公共领域的基础。网络作为新型公共领域具有平等性、多元性、互动性及批判性等特征。以协商对话为基础的网络公共舆论在公共话题的聚集和辩论过程中形成,并通过与传统媒体互动、专家支持、听证会等途径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网络公民参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加以规范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民参与 公共舆论 公共政策的制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特征与有效引导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一叶 王胜利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23期96-97,共2页
在当今时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及重要推动力量。在政治实践中,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其积极性和消极性,需要国家、社会和公民从各自角度做出努力,才能保证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双重性 取向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公民参与视角的舆论研究——基于治理需要 被引量:2
9
作者 贺春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1-157,共7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活跃的网络舆论成为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就其动因来看:技术层面,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的使用为公民舆论参与带来了方便快捷;经济层面,改革开放带来的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分化引发公民参与本身的强劲需求;而政治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活跃的网络舆论成为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就其动因来看:技术层面,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的使用为公民舆论参与带来了方便快捷;经济层面,改革开放带来的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分化引发公民参与本身的强劲需求;而政治层面,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和推进,则为我国公民舆论参与开辟了空间。伴随着公民网络舆论参与的活跃,网络舆情舆论研究方兴未艾,但目前我国网络舆情舆论研究多基于负面舆论事件展开,缺少基于治理实践需要和治理视角的系统的理论构建,特别是缺少基于公民利益表达需要的公民参与和政府治理优化层面的分析,致使研究推动舆论引领、舆论危机事件推动治理实践优化的现实价值被削弱,以致于实践中引发舆论危机事件的治理错误重复发生,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研究亟需观照我国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进程,强化公民参与的研究视角;同时以公民舆论参与研究为突破口,助力我国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参与 公民网络舆论参与 现代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听网络民意,构建服务型政府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晓波 王玮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8-69,共2页
互联网已发展成为潜在的重要力量,网络政治的参与已经对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要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网络政治参与这一新兴参政方式,就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民政治参与的网络平台,构筑健全的公民网络法治环境,提... 互联网已发展成为潜在的重要力量,网络政治的参与已经对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要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网络政治参与这一新兴参政方式,就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民政治参与的网络平台,构筑健全的公民网络法治环境,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确保网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网络参与 服务型政府 信息公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社会资本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白书祥 张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3-206,共4页
微观社会资本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强化微观社会资本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作用的途径:一是强化公民参与网络在突发事件预警期"感应器"和"减压阀"的作用;二是强化社会信任在突发事件救援处置期"... 微观社会资本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强化微观社会资本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作用的途径:一是强化公民参与网络在突发事件预警期"感应器"和"减压阀"的作用;二是强化社会信任在突发事件救援处置期"救援队"和"润滑剂"的作用;三是强化互惠规范在突发事件缓解和恢复期"监督员"及"指导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社会资本 社会信任 互惠规范 公民参与网络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慧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0,共4页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资本理论,为中国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镶嵌于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组织中的无形资产,对基层党组织的合法性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党群关系建设、反腐败建设等产生巨大的...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资本理论,为中国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镶嵌于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组织中的无形资产,对基层党组织的合法性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党群关系建设、反腐败建设等产生巨大的助推作用。新形势下,塑造民众与基层党组织之间的普遍信任、增加规范资本的有效供给、促进公民参与网络的发展,成为我国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建设 社会资本 信任 规范 公民参与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海峰 《社会保障研究》 2011年第4期106-112,共7页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社会资本理论,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信任、互惠规范、公民参与网络为特征的社会资本理论与慈善事业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不足,发掘与重构...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社会资本理论,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信任、互惠规范、公民参与网络为特征的社会资本理论与慈善事业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不足,发掘与重构慈善事业发展中的社会资本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信任 互惠规范 公民参与网络 慈善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资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月如 《学习论坛》 2005年第8期17-20,共4页
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来说,网络社会资本可以为“善治”的形成与公民行为的规范提供一个平台,信任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与社会的平稳运行,规范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来说,网络社会资本可以为“善治”的形成与公民行为的规范提供一个平台,信任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与社会的平稳运行,规范社会资本则可以为社会成员的各得其所与社会的安定有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公民参与网络 信任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