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公民”还是“私民”?——现代化转型中的中国大陆中学生公民德性调查与分析 |
班建武
檀传宝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2
|
正义感与公民德性的培育 |
程红艳
孙永敏
卢丽洁
|
《当代教育论坛》
|
2013 |
2
|
|
3
|
公民德性与法治转型 |
史彤彪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4
|
高校德育转型的目标指向与价值基点:养成公民德性 |
赵爱玲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5
|
汉娜·阿伦特的“行动”理论与公民德性的重申 |
周萍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6
|
高职生公民德性及其培育途径 |
韩传信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7
|
党的执政伦理与公民德性化育 |
高振岗
晁博红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8
|
西方近代公民德性观的演进 |
孟军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9
|
托克维尔论民主时代的公民德性 |
张旭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0
|
“好人”与“好公民”:一个政治伦理难题的亚里士多德解 |
黄璇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1
|
波考克对马基雅维利德性语言的共和主义阐释 |
王寅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2
|
西方公民政治德性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 |
李婉芝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3
|
社会和谐与中国青少年的复合公民身份认同 |
潘一禾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4
|
20世纪后期西方公民身份理论的价值分歧与论争 |
夏晓丽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1
|
|
15
|
话语的扩展与学校公共生活的开启——从话语的视角看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路径 |
刘铁芳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6
|
“高贵谎言”中的教育真相 |
李长伟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7
|
论新共和主义“共同善”理念的转向 |
李丹
龚廷泰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8
|
如何理解美好生活需要 |
李建华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