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民有效参与灾后恢复重建:以汶川震后恢复重建为例——兼及托马斯“有效决策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谢金林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80-86,共7页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法治化、民主化是《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国自然灾害后恢复重建模式彻底转变的标志。公民参与有利于提高灾后恢复重建效率,有利于提升公众的满意度,有利于对政府工作的监督,还有利于灾后社会秩...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法治化、民主化是《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国自然灾害后恢复重建模式彻底转变的标志。公民参与有利于提高灾后恢复重建效率,有利于提升公众的满意度,有利于对政府工作的监督,还有利于灾后社会秩序的恢复与发展。必须立足现实,探索有效的公民参与机制,避免非制度化无序的公民参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建构一个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调动一切力量实现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恢复重建 公民有效参与 有效决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约束与公民参与: 合作治理中的有效决策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帅顺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5,共12页
已有研究多从公民参与角度入手探究合作治理的实现机制问题,而忽视了公民无序参与和由此带来的无效决策问题。因此,应当将合作治理的公民参与研究范式转向有效决策研究范式。政策决策中的质量约束、结构约束、时间约束和可接受性约束深... 已有研究多从公民参与角度入手探究合作治理的实现机制问题,而忽视了公民无序参与和由此带来的无效决策问题。因此,应当将合作治理的公民参与研究范式转向有效决策研究范式。政策决策中的质量约束、结构约束、时间约束和可接受性约束深刻影响了公民参与合作治理的方式。公共决策部门应当综合判断政策约束性和公民参与类型,进而采取合适的有效决策模式:低度公民参与适合采取集中式自主决策模式,以获取决策信息为目标;中度公民参与适合采取分权式协商决策模式,以推动决策执行为目标;高度公民参与适合采取放权式公共决策模式,以促进公民自治为目标。基于平等、包容、理性和尊重的有效决策才是实现合作治理和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约束性 公民参与 有效决策 合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的有效管理模型研究——基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市民问卷调查的结果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春雷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0-96,共7页
从整体上看,目前在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申办和组织过程中公民参与是非常有限的。与之相对应,现有相关研究对公众如何有效参与重大事件中的公共决策回答得还不够深入,特别是所提出的对策缺乏可操作性。本研究通过引入托马斯的公众参与有... 从整体上看,目前在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申办和组织过程中公民参与是非常有限的。与之相对应,现有相关研究对公众如何有效参与重大事件中的公共决策回答得还不够深入,特别是所提出的对策缺乏可操作性。本研究通过引入托马斯的公众参与有效决策模型,并结合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结果,构建了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的有效管理模型,以期为重大事件的公众全过程参与提供一种理论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管理模型 管理决策 重大事件 公众参与 2010年上海世博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参与与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以浙江省温岭市民主恳谈会为例 被引量:37
4
作者 陈剩勇 吴兴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39,共10页
探寻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所在。约翰.克莱顿.托马斯提出的"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为我们研究我国地方公共决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选取温岭... 探寻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所在。约翰.克莱顿.托马斯提出的"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为我们研究我国地方公共决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选取温岭市民主恳谈会的两个个案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托马斯模型,探讨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有效参与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参与 地方公共政策 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 民主恳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公民有序参与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
5
作者 朱旭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8-18,共1页
政府和公民间的互相信任是公民能否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前提。现阶段,少数政府官员缺乏对公民的信任,这往往使公民参与失去了真正意义。公众与社会舆论往往担心,有些官员和部门会通过操纵公民参与的程序,如参与者挑选、议程设置、信... 政府和公民间的互相信任是公民能否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前提。现阶段,少数政府官员缺乏对公民的信任,这往往使公民参与失去了真正意义。公众与社会舆论往往担心,有些官员和部门会通过操纵公民参与的程序,如参与者挑选、议程设置、信息提供等,让公民参与对政府决策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这反过来会导致公民对公民参与机制丧失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有序参与 公民参与机制 设计 制度 政府官员 公共决策 有效参与 社会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