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民伦理观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须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4,共5页
公民伦理观的养成是正在发育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内在诉求,在公民社会和公民伦理观的发育中,必须走出用西方市民社会发展观来审视中国公民社会的学术误区。中国宪政制度上的优势决定了公民社会的必然性和塑造公民伦理观的必要性。科学的... 公民伦理观的养成是正在发育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内在诉求,在公民社会和公民伦理观的发育中,必须走出用西方市民社会发展观来审视中国公民社会的学术误区。中国宪政制度上的优势决定了公民社会的必然性和塑造公民伦理观的必要性。科学的公民伦理观必须是以公共理性交往为基础,以主体间平等为轴心,以明确的道德责任为界限,以追求政治的正义为归宿,并与传统的“内圣”之德、道德本位主义、奉献型道德、强制型道德和索取型道德划清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公民伦理 公民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中的道德自我困境及其公民伦理构思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学民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4,共4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以及面临的经济全球化、高科技和网络化背景,引发了中国社会深刻的伦理转型和社会道德难题。社会个体道德自我呈现出道德理想迷茫和道德冷漠、缺乏正义和规则意识、人格分裂和知行分离、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以及面临的经济全球化、高科技和网络化背景,引发了中国社会深刻的伦理转型和社会道德难题。社会个体道德自我呈现出道德理想迷茫和道德冷漠、缺乏正义和规则意识、人格分裂和知行分离、职业道德缺失等不良特征。基于社会生活和伦理的现代转型,提升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以相互性和公共性、人道和良善性、公正和契约性、自主与自律性等理念塑造公民伦理,是道德自我价值转型和精神提升的根本对措和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变革 道德困境 公民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国理政”视域下公民伦理的构建和培育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月细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70,共5页
公民伦理作为现代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的治国之道,构建和培育公民伦理是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题中应... 公民伦理作为现代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的治国之道,构建和培育公民伦理是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题中应有之意。构建和培育我国的公民伦理,在体现其共性的同时,应当寻找符合国情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国理政 公民伦理 构建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道德的偏执性及现代公民伦理的缺失性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萧鸿江 《大连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7-13,共7页
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道德失落、环境失序以及人情腐化、行为失范的问题,久为人们所谈论。深掘历史根源———中国传统道德受制于君主专制私德人治、偏执于宗法血缘私情化、偏执于社会亲缘人情化的特质,仍然对现代伦理文化发育有着负... 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道德失落、环境失序以及人情腐化、行为失范的问题,久为人们所谈论。深掘历史根源———中国传统道德受制于君主专制私德人治、偏执于宗法血缘私情化、偏执于社会亲缘人情化的特质,仍然对现代伦理文化发育有着负面传承影响。揭示现代根源———现代社会缺失对公民概念的认知,缺失公民伦理的灌输教化机制,缺失公民道德规范的更为“基本”、更切实际的设计和更有效果的践履,必然使现代伦理文化建设滞迟乏力。这一切都不利于和谐文明社会的科学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道德 人情化 公民意识 公民伦理 公民社会 基本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制现代化与公民伦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长健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50-53,共4页
公民伦理作为现代法治的伦理基础,在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以及市俗伦理精神诸方面为法制现代化提供价值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的支持与引导。市场经济不成熟、民主宪政不足以及传统宗法伦理的消极影... 公民伦理作为现代法治的伦理基础,在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以及市俗伦理精神诸方面为法制现代化提供价值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的支持与引导。市场经济不成熟、民主宪政不足以及传统宗法伦理的消极影响严重制约我国公民伦理的发育,使得法制现代化深层乏力。实现法制现代化,须致力于培育公民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法治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实现公民道德和法治建设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现代化 法治 公民社会 公民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理性存在者的公民伦理——兼论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的公民伦理思想
6
作者 周国文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6期32-36,共5页
本文力图把康德的公民伦理思想置于其历史理性的理论框架之中来思考其限度及趋向。在康德历史理性的言说中,公民在康德那里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它是自我作为有限存在者“并非无拘”。康德对于用“有限理性存在者”来对其公民伦理... 本文力图把康德的公民伦理思想置于其历史理性的理论框架之中来思考其限度及趋向。在康德历史理性的言说中,公民在康德那里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它是自我作为有限存在者“并非无拘”。康德对于用“有限理性存在者”来对其公民伦理思想进行限定,一方面基于康德公民伦理思想是道德形而上学的实践理性理论,另一方面出于他对卢梭的法权哲学原则的呼应。从价值趋向、交往结构、制度规范、内在德性、权利属性、外在环境等方面对康德的公民伦理思想展开分析,可以察知康德公民伦理思想的趋向也体现为世界公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理性 公民伦理 有限的理性存在者 世界公民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伦理——公民伦理的道德本质
7
作者 郑少翀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98-101,共4页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国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国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伦理 主体性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公民伦理培育途径探究
8
作者 白丽佳 潘先银 《改革与开放》 2019年第9期79-80,114,共3页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大学生公民伦理培育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重要群体,为更好地帮助他们适应即将发生的社会角色转变,具备基本的公民伦理素质,避免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出现公民伦理失范和漠视,对其进行公民...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大学生公民伦理培育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重要群体,为更好地帮助他们适应即将发生的社会角色转变,具备基本的公民伦理素质,避免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出现公民伦理失范和漠视,对其进行公民伦理培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认为,结合新时代的特征把握大学生公民伦理培育方向、注重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培育、结合环境氛围的影响促使大学生形成基本的公民伦理素质,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公民伦理 培育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视域下的和谐社会及其政治、伦理构建 被引量:8
9
作者 江雪莲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73-78,共6页
来自于不同学科的对和谐社会的热烈探讨,成为近年来中国学界的一大理论景观。随着认识的深入,对和谐社会构建途径的探讨无疑是最具现实性与价值性的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而非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本质上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和谐。依... 来自于不同学科的对和谐社会的热烈探讨,成为近年来中国学界的一大理论景观。随着认识的深入,对和谐社会构建途径的探讨无疑是最具现实性与价值性的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而非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本质上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和谐。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定内涵和特征,我们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的众多可能途径中,不仅需要公民社会的政治建构和制度保障,更需要相应的现代意义上的公民伦理和公民道德建构。公民社会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当代社会基本价值理念,并确保全体国民共享和受惠于这些理念,从而为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公民伦理、公民道德作为公民社会的观念形态、精神蕴涵、文化表征与价值确证,揭示公民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为公民社会的建构提供价值导引与方法论指导,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强的基石和后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公民社会 公民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历史预制、现实预制与价值选择
10
作者 曾盛聪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2-17,共6页
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建基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 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建基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造,是在传统文化语境和现代化现实境遇中发生的,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公民人格的历史缺场与现实吁求,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转型充满对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等精神、社会正义精神等理性精神形态的希冀与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公民伦理 公民人格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落中的公民成长:社会转型期农民政治社会化现状与途径创新
11
作者 刘学坤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2期79-83,共5页
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的政治社会化面临时代挑战。农民政治社会化方式单一,村落公民伦理建设滞后,农村生活的政治社会化元素稀薄,农民政治理性发育迟缓,农村政治社会化社会力量缺失。加强农村公民伦理建设,重视农村地方性结社中的政治社... 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的政治社会化面临时代挑战。农民政治社会化方式单一,村落公民伦理建设滞后,农村生活的政治社会化元素稀薄,农民政治理性发育迟缓,农村政治社会化社会力量缺失。加强农村公民伦理建设,重视农村地方性结社中的政治社会化资源,引领和塑造农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培育农民的理性和科学精神,以利益激发农民的政治需求和热情是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实现村落中的公民成长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民伦理建设 政治社会化 公民成长 农民工 村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对道德信仰的影响及其对策
12
作者 高如岭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63,共3页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以及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使得中国社会面临着深刻的社会伦理转型和道德提升。基于社会生活和伦理转型,应健全公民社会,提升公民伦理意识和道德水准,进行有效的社会利益关系调整,为社会主...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以及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使得中国社会面临着深刻的社会伦理转型和道德提升。基于社会生活和伦理转型,应健全公民社会,提升公民伦理意识和道德水准,进行有效的社会利益关系调整,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信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利益分化 道德信仰 公民伦理 利益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装封面版本的中共七大文献浅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闻立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8-90,共3页
关于革命书刊的伪装封面版本问题,我国著名学者、藏书家唐弢(晦庵)在《书刊的伪装》一文中曾经讲过一段精辟的话:“当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压迫,对革命书刊实行封锁、扣留、禁毁的时候,党和进步文化界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采取了一种权... 关于革命书刊的伪装封面版本问题,我国著名学者、藏书家唐弢(晦庵)在《书刊的伪装》一文中曾经讲过一段精辟的话:“当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压迫,对革命书刊实行封锁、扣留、禁毁的时候,党和进步文化界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采取了一种权宜而又机智的对策:把书刊伪装起来。这种书刊封面名称和内容毫不相干,进步的政治内容,往往用了个一般的甚至是十分庸俗的名称。作为反动统治下斗争的一个特色,尖锐的形势促使革命刊物和政治小册子蒙上一层足以瞒过敌人的保护色,就像战士在前沿阵地用草叶和树枝来伪装自己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军登陆与中国前途》 伪装封面版本 中国共产党 《和平奋斗救中国!》 公民(伦理之部)》 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