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8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征信合规治理路径——基于法经济学分析
1
作者 张二军 刘威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9,共8页
引入征信合规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能够有效阻却刑事责任归咎、预防企业刑事犯罪风险。法经济学视阈下,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司法机关应当引导罚金刑转向征信合规建设上,实现合规正向激励。企业应当建构征信合规制度... 引入征信合规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能够有效阻却刑事责任归咎、预防企业刑事犯罪风险。法经济学视阈下,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司法机关应当引导罚金刑转向征信合规建设上,实现合规正向激励。企业应当建构征信合规制度,破除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囚徒困境”,同时区分一般信息和征信信息的合规有效性程度及成本边界,达到预期合规成本与收益的边际效益均衡。建构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征信合规制度要基于成本效益均衡理念、秉持类型化建构以及明确合规刑事责任的减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合规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法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教义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军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4-49,105,共7页
在大数据信息时代,公民个人信息成为保护难题。我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采取刑先民后的立法模式,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通过,对行为对象的认定将更为明确,但也面临与司法解释之间的协调问题。针对《刑法》第253条之一... 在大数据信息时代,公民个人信息成为保护难题。我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采取刑先民后的立法模式,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通过,对行为对象的认定将更为明确,但也面临与司法解释之间的协调问题。针对《刑法》第253条之一设立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要从保护法益的立场和构成要件要素的边界去理解,坚持个人法益观和体系化解释。个人同意可以构成被害人承诺,对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入罪要保持谨慎,在共犯认定上要坚持共犯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保护法 被害人同意 非法使用个人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竞合 被引量:1
3
作者 韩玫 李鑫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38-42,共5页
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及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有效规制,依赖于对《刑法》第287条之二第3款“从一重罪处断”条款罪数形态的澄清。对此,学界尚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坚持法条竞合观点,也有学者提出了大竞合论的学说。然而法条竞合... 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及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有效规制,依赖于对《刑法》第287条之二第3款“从一重罪处断”条款罪数形态的澄清。对此,学界尚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坚持法条竞合观点,也有学者提出了大竞合论的学说。然而法条竞合的观点只看到了构成要件的形式侧面,缺少实质性的理解,且不符合全面评价的原则。大竞合论则会掩盖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法益,亦不可取。通过考察刑法的立法目的、按照刑法规范的解释规律、遵照罪刑均衡原则可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从一重罪处断”条款只能是对想象竞合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竞合论 想象竞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思路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怀胜 《中国信息安全》 2017年第1期102-104,共3页
"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范畴、信息持有者的不作为责任、信息交易者的主体责任是目前应当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成为危害公民个体权益、社会秩序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犯罪类型。个人信息犯罪及其引发的后... "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范畴、信息持有者的不作为责任、信息交易者的主体责任是目前应当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成为危害公民个体权益、社会秩序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犯罪类型。个人信息犯罪及其引发的后续犯罪的危害性不容小觑,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搜集和处理相对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信息犯罪 犯罪类型 网络安全管理 认证信息 互联网产业 国家安全 网络服务提供者 处罚范围 侵犯商业秘密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霞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2期47-49,共3页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针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手段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阻碍了法治社会建设进程。围绕公民个人信息相关内容,结合《刑法修正案九》分析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修正考察及其公民个人信息在实践中的刑法保护...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针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手段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阻碍了法治社会建设进程。围绕公民个人信息相关内容,结合《刑法修正案九》分析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修正考察及其公民个人信息在实践中的刑法保护困境,探索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措施,以切实保护我国公民个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刑法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个人信息在刑法上的范围界定
6
作者 卓家武 赵辰熹 《蚌埠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07-111,共5页
我国法律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在法律规范方面,个人信息归属于隐私权范围,后来刑法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纳入犯罪范围。刑法规定的个人信息范围不存在超越民法规范和行政法规范的现象。随着信息电子化、网络化的流行... 我国法律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在法律规范方面,个人信息归属于隐私权范围,后来刑法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纳入犯罪范围。刑法规定的个人信息范围不存在超越民法规范和行政法规范的现象。随着信息电子化、网络化的流行,区分刑法意义上的个人信息,应采取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相结合的方法,判断某种或某类信息是否属于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取、购买、出售机动车维修保养信息以及购买机动车维修保养公司的用户信息的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客观要件,应结合其他构成要件,确定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机动车维修保养信息 分割识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刑事规制路径及其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萍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5-59,共5页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修订,2017年《网络安全法》和最高院相关司法解释开始施行,及时回应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需求,体现出"又严又厉"的刑事政策。然而,在刑法上将"出售&...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修订,2017年《网络安全法》和最高院相关司法解释开始施行,及时回应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需求,体现出"又严又厉"的刑事政策。然而,在刑法上将"出售"与"提供"行为并列且同刑同罚的做法值得商榷,将"非法获取"和"出售、提供"行为整合为同一罪名的科学性稍显不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应从法益保护出发,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外延、"其他方法"的行为方式、"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等予以确定,针对区分个人信息的不同类型,予以明晰化、定性化和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出售、提供 非法获取 情节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困境和出路——以网络平台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万科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6-21,共6页
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存在严峻的信息安全风险,可能成为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源""交易所"和"加工厂"。刑事立法对此虽有规制,但发生在网络平台的信息泄露存在信息流向不可控与信息用途多样化的特殊性,导致... 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存在严峻的信息安全风险,可能成为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源""交易所"和"加工厂"。刑事立法对此虽有规制,但发生在网络平台的信息泄露存在信息流向不可控与信息用途多样化的特殊性,导致惩治该类犯罪面临互联网行业发展与网络犯罪治理的冲突,大数据利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对立等困境。为完善网络平台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应当合理设定网络平台的管理义务,适当区分信息利用的不同用途,及时建立信息犯罪的"技术壁垒",使得安全与发展同步推进、法律与技术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维护信息网络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大数据利用 管理义务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秩序统一视野下“个人信息”的认定——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切入 被引量:9
9
作者 雷达 郑旭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个人信息已成为21世纪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非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不断涌现,成为当前刑事治理的重点领域。在司法实践中,混用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的现象屡屡发生,影响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构成要件的理解,也关系着刑罚的处罚边... 个人信息已成为21世纪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非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不断涌现,成为当前刑事治理的重点领域。在司法实践中,混用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的现象屡屡发生,影响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构成要件的理解,也关系着刑罚的处罚边界。“个人信息”作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行为对象,是刑民规范聚合的必然产物。因此,应当尝试在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价值指引下解读“个人信息”概念:在形式上,以《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为基础,采取狭义的个人信息认定方式,将个人信息与个人数据、隐私进行明确区分;在实质上,深刻把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内核,个人信息作为本罪的行为对象应当充分体现个人信息自决权的法益本质,从而为实现信息主体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提供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自决权 个人信息 法秩序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对策的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圆圆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23-128,共6页
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数量迅猛增长,其经济价值显现的同时也面临被侵犯甚至引发犯罪的风险。面对当前公民个人信息受侵害的现实性与严峻性,以及相关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局限性,为了避免因侵害公民个人信息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刑事立... 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数量迅猛增长,其经济价值显现的同时也面临被侵犯甚至引发犯罪的风险。面对当前公民个人信息受侵害的现实性与严峻性,以及相关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局限性,为了避免因侵害公民个人信息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刑事立法对其进行了规定。但在实践中,刑法在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时,存在对公民个人信息界定困难、犯罪主观层面设置不合理、犯罪行为类型概括不全面和对“情节严重”认定粗糙等问题,导致部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难以得到刑法规制,影响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为了进一步完善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有必要明确界定公民个人信息范围、拓展个人信息犯罪的主观层面、延伸个人信息犯罪的行为类型、对“情节严重”标准予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规制 公民 个人信息保护 犯罪行为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煌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56-59,共4页
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是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最后一道法律屏障。完善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能够有效防范和打击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与利益。然而,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依然存在配套性法律不够... 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是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最后一道法律屏障。完善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能够有效防范和打击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与利益。然而,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依然存在配套性法律不够完善、犯罪行为的规定不够全面、犯罪主观方面存在缺失等问题。因此对于公民个人信息在刑法层面上的保护,需要通过完善刑法保护的配套性法律、全面规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完善主观入罪标准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突破和实践上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安全 刑法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中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的适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鑫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1-44,57,共5页
数字化生活、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方便快捷也意味着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的增加,公民在披露个人信息的同时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被侵害的风险,刑法中与此相对应的是危险接受理论。大数据掌握者与单一个人之间的力量悬殊使被害人在个人信... 数字化生活、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方便快捷也意味着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的增加,公民在披露个人信息的同时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被侵害的风险,刑法中与此相对应的是危险接受理论。大数据掌握者与单一个人之间的力量悬殊使被害人在个人信息被侵害时处于弱势地位。基于合意的他者危险化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的基本常态,自我危险化的参与这一形态在此类案件中不具有普遍性。在手机应用程序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境下应适用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被害人对危险的事实或行为的危险往往不具备明确的认识,即便苛求用户在使用手机应用程序时就应该意识到个人信息存在被侵害的风险,从而适用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侵害人仍然是正犯,不受共犯从属性的限制,依然构成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危险接受 手机应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高”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司法解释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洁 《中国信用卡》 2017年第7期40-44,共5页
2017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并于6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拟对《解释》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分析其对相关产业和机构的影响,并从实际... 2017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并于6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拟对《解释》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分析其对相关产业和机构的影响,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信用卡业务在《解释》出台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解释》 刑事案件 信息源 情节严重 量刑标准 情节特别严重 从重处罚 征信 合规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对公民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风险防范的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鸿浩 《中国信息安全》 2020年第10期84-86,共3页
破解新时代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难题,需要从根本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司法机制。2020年颁布实施的《民法典》“人格权编”,专门设立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做出总体性... 破解新时代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难题,需要从根本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司法机制。2020年颁布实施的《民法典》“人格权编”,专门设立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做出总体性规定,为化解个人信息数据侵害风险提供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公民个人信息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全生命周期 隐私权 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数据 事后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若干法律问题
15
作者 薛储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8-80,共3页
2017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将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等犯罪行为入罪,并与2017年6月1日起实施... 2017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将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等犯罪行为入罪,并与2017年6月1日起实施,对这一最新司法解释,本文将结合司法实践及我国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情节认定 司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管理
16
作者 侯天一 张沐恩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互联网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尤为重要,但现实生活中,"泄密"事件却时有发生。无端而来的广告电话,漫天的短信,无不干扰着公民的正常生活。而在近期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九中,也对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作出了修改与完善。究竟如... 互联网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尤为重要,但现实生活中,"泄密"事件却时有发生。无端而来的广告电话,漫天的短信,无不干扰着公民的正常生活。而在近期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九中,也对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作出了修改与完善。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对网络个人信息加以保密,怎样实施管理才能有效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这些都是我们应当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服务 隐私安全 公民个人信息 刑法修正案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
17
作者 赵雪洁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年第2期32-33,共2页
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尚不能够做到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全方位保护,此外,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存在漏洞也是造成公民个人信息频繁被泄漏的一个重要原因,法律制度和内容的不完善也为公民个人信息泄漏提供了可乘之机。现就我国公民个人信... 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尚不能够做到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全方位保护,此外,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存在漏洞也是造成公民个人信息频繁被泄漏的一个重要原因,法律制度和内容的不完善也为公民个人信息泄漏提供了可乘之机。现就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进行分析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防范经济泄密 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建行西宁市支行率先推出“一米线”服务新举措
18
作者 汪有胜 《青海金融》 1996年第10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西宁市 新举措 有效防范 公民个人 建设银行 金融服务 建行 国际商业银行 新方式 运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层党员干部在抗疫斗争中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体现
19
作者 岳鹏东 《农技服务》 2021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基层党员干部是我国基层治理及建设的中坚力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提供精神力量,阐述了基层党员干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知行合一,弘...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基层党员干部是我国基层治理及建设的中坚力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提供精神力量,阐述了基层党员干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知行合一,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道德准则的种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个人价值准则 基层党员干部 新冠肺炎疫情 抗疫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被引量:6
20
《中国信息安全》 2017年第6期30-31,共2页
(2017年3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12次会议、2(}17年4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63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关键词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适用法律 刑事案件 个人信息 公民 委员会 审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