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的“公文程式”考辨 被引量:3
1
作者 沈蕾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3,共2页
在民国时期,有不少冠以“公文程式”之名的各类文献,其中既有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公文程式的各类文件,也有名为公文程式大全、公文程式全书、公文程式大观之类的图书。这些文献是我国当前许多图书馆和档案馆的重要馆藏,也是... 在民国时期,有不少冠以“公文程式”之名的各类文献,其中既有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公文程式的各类文件,也有名为公文程式大全、公文程式全书、公文程式大观之类的图书。这些文献是我国当前许多图书馆和档案馆的重要馆藏,也是今人研究当时公文工作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程式 民国时期 考辨 公文工作 图书馆 档案馆 文献 馆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类图书的出版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晓川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108,共6页
公文程式的频繁颁布与修订,构成民国时期公文制度建设的外在表征,触发了公文程式类图书社会需求的激增。基于民国时期出版的207种公文程式类图书,文章从出版主题、出版时间、出版机构、出版者、出版地点等多视角,对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类... 公文程式的频繁颁布与修订,构成民国时期公文制度建设的外在表征,触发了公文程式类图书社会需求的激增。基于民国时期出版的207种公文程式类图书,文章从出版主题、出版时间、出版机构、出版者、出版地点等多视角,对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类图书出版实践的主要状况、基本规律与重要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认为出版界在普及新式公文、推动中国公文程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程式 图书出版 出版实践 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1912年~1913年)公文程式推行遇阻探析
3
作者 李章程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8,共5页
民初(1912年~1913年)公文程式主要体现于1912年元月与十一月所制定的两个公文程式中,并在推行过程中遭遇不解、异议甚至反对,困难重重。这既与民初政制不健全、中央与地方"弱干强枝"有关,又与民初也与各级官署官吏"逊清"特征有联。
关键词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公文程式 遇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临时政府档案中的公文纸式及程式变革述论 被引量:5
4
作者 侯吉永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57,共3页
公文用纸的颜色、图案、纸幅大小,以及公文的程式布局,历来在我国古代的政务实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前清到南京临时政府,公文纸式及程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最高元首的公文与普通官署一样,皆用白纸,无图案,纸张用相同的折式,纸幅无... 公文用纸的颜色、图案、纸幅大小,以及公文的程式布局,历来在我国古代的政务实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前清到南京临时政府,公文纸式及程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最高元首的公文与普通官署一样,皆用白纸,无图案,纸张用相同的折式,纸幅无大小之分。公文不分上行下行,折面布局(程式)趋向简明和统一。这种变革,集中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对肃清专制流毒和贯彻平等精神的强烈追求,也奠定了民国时期公文纸式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临时政府 公文纸式 公文程式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格初探 被引量:7
5
作者 吕志兴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宋初,编敕为最主要、最经常的立法形式,格的地位及作用明显衰微。神宗元丰以后,对格的编订又明显增加,其编纂体例等也有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神宗对编敕、令、格、式的性质作重新界定,使格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格完全行政法化,成为令... 宋初,编敕为最主要、最经常的立法形式,格的地位及作用明显衰微。神宗元丰以后,对格的编订又明显增加,其编纂体例等也有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神宗对编敕、令、格、式的性质作重新界定,使格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格完全行政法化,成为令的实施细则。格的性质的变化,其内在原因是编敕的刑法化。由于宋格成为令的实施细则,原为令的实施细则及公文程式的式则成为纯粹的公文程式。由于编敕、格性质及立法功能的变化,使得宋朝的立法模式也发生变化,即由宋初主要通过编敕进行立法的模式,变成对敕、令、格、式统一编订的立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立法模式 公文程式 法律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2819号残卷所载公式令对于研究唐代政制的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楼劲 《敦煌学辑刊》 1987年第2期79-85,共7页
伯2819号文书所载为唐代有关公文程式的法律,故其尽管残缺,却既为我们提供了当时部分公文格式的规范,又是唐代有关制度的仅存的原始记录。,在全部关于公文格式的敦煌汉文卷子中,伯2819号文书是最为权威而典型的一份。因此,如果我们不限... 伯2819号文书所载为唐代有关公文程式的法律,故其尽管残缺,却既为我们提供了当时部分公文格式的规范,又是唐代有关制度的仅存的原始记录。,在全部关于公文格式的敦煌汉文卷子中,伯2819号文书是最为权威而典型的一份。因此,如果我们不限于一般化的征引,而是充分考虑到其法律的性质,由此来抉发它对唐代政制研究的价值,那么,这项工作必将具有广泛得多的意义。伯2819号残卷所存唐代公文程式共六式,有字94行。内关、牒、符和制授告身四式首尾俱全,其余移式缺前文,奏授告身式缺后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省 告身 公文程式 残卷 吏部 姓名 唐律疏议 吐鲁番出土文书 敦煌 公文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式”考论——兼论唐式之性质 被引量:4
7
作者 吕志兴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0-155,共6页
宋代前期,式沿用唐式的内容和形式。神宗元丰以后,宋式在性质、编纂体例、修订模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在性质上,由令的细则性规定变成为法定公文程式。宋式的变化,是宋代对编敕、格等法律形式的性质、功能进行调整的结果。宋式... 宋代前期,式沿用唐式的内容和形式。神宗元丰以后,宋式在性质、编纂体例、修订模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在性质上,由令的细则性规定变成为法定公文程式。宋式的变化,是宋代对编敕、格等法律形式的性质、功能进行调整的结果。宋式的变化使得宋令的内容更加整齐划一,令、式分工更加明确,两者关系更加协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式 变化 公文程式 更加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望之与《公牍通论》 被引量:4
8
作者 孔冬青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共1页
徐望之.浙江湖州吴兴人,先后就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河北训政学院。1929年在河北训政学院主讲公牍课程时,徐望之根据《公文程式》编著了《公牍讲义》。后将此讲义公开出版.就是今天我们所见的《公牍通论》。
关键词 通论 商务印书馆 公文程式 公开出版 学院 训政 河北 讲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牍通论》评述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伟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6-36,共1页
《公牍通论》是民国初年徐望之先生撰写的一部文书学著作。徐望之,吴兴人(今浙江湖州),生卒年不详。其父徐赓陛,字次舟,在清末是个有名的人物。在广东任县令时以善断案著称,人称“徐青天”,后来入了李鸿章的幕府,随李到了北京... 《公牍通论》是民国初年徐望之先生撰写的一部文书学著作。徐望之,吴兴人(今浙江湖州),生卒年不详。其父徐赓陛,字次舟,在清末是个有名的人物。在广东任县令时以善断案著称,人称“徐青天”,后来入了李鸿章的幕府,随李到了北京。徐望之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供职,后来为奉养母亲回到北方。在河北省训政学院授课期间,有感于公文“词芜义晦,影响于政化之进行;体例全乖,条教亦因之而捍格”,遂“依据《公文程式》编为《公牍讲义》”,后来经商务印书馆出版,更名为《公牍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论 商务印书馆 公文程式 民国初年 文书学 生卒年 李鸿章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请示”与“报告”的区分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森甲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66-67,共2页
略论“请示”与“报告”的区分周森甲不少论者认为请示与报告是互不相干的两个不同文种,要截然分开。但数十年来.二者界线仍未划清。新中国成立前,在晋察冀边区《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践》与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中,“请示”... 略论“请示”与“报告”的区分周森甲不少论者认为请示与报告是互不相干的两个不同文种,要截然分开。但数十年来.二者界线仍未划清。新中国成立前,在晋察冀边区《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践》与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中,“请示”与“报告”是分开的,但其职能划分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请示与报告 上级机关 公文处理办法 请示事项 基本特征 合法地位 张闻天 公文程式 陕甘宁边区 暂行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书与档案管理》教法改革
11
作者 张晓萍 《职教论坛》 1999年第6期50-50,共1页
1994年至今笔者连续担任职业中专文档管理这门课的教学,教学用书是中国商业出版社再版的《文书与档案管理》,这是一本全国中等专业学校的试用教材。教学中,围绕培养目标,通过教材教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圆满完... 1994年至今笔者连续担任职业中专文档管理这门课的教学,教学用书是中国商业出版社再版的《文书与档案管理》,这是一本全国中等专业学校的试用教材。教学中,围绕培养目标,通过教材教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专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管理 文档管理 教材教法改革 文书 课堂教学 电教手段 公文程式 知识模块 情景教学 电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若”字的本义及其演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谭戒甫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57年第1期167-186,共20页
【正】 许慎的“说文解字”艹部说:(?)(若),择菜也。从艹、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艹。段玉裁的“注”说:“晋语”载秦穆公曰:“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按“若... 【正】 许慎的“说文解字”艹部说:(?)(若),择菜也。从艹、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艹。段玉裁的“注”说:“晋语”载秦穆公曰:“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按“若”训为“择”,段“注”已很明显;至于“择菜引申”的话,尚不尽然。经典没有发现过把“若”作“择菜”用的文句,但许说必有所本。考“诗经、周南、关雎篇”有这样的句子: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尔雅、释诂”里面有一条说:流,择也。按“说文”本训“流”为“水行”,何以“释诂”要训“流”为“择”呢?我以为此“流”即是“若”的借用,因为“若”读“而灼切”,属于“铎部”,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王 周公摄政 秦穆公 康王 今本 立政 武王 文王 尔雅 公文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