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公共道德到公民道德:江苏近代公园设计中的“公德”实践与观念演进
1
作者 周予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3,共8页
有关游园道德的晚清辩论,触发了中国近代思想界与造园领域公德观念的觉醒。20世纪初,江苏(含今上海部分区域)营建了大量公园,其设计实践始终和公德观念的变迁协同演进。通过图、文、物的互证解读发现,江苏近代的公园设计,其公德实践经... 有关游园道德的晚清辩论,触发了中国近代思想界与造园领域公德观念的觉醒。20世纪初,江苏(含今上海部分区域)营建了大量公园,其设计实践始终和公德观念的变迁协同演进。通过图、文、物的互证解读发现,江苏近代的公园设计,其公德实践经历了从制定游园规章到植入社会教育空间,再到景观空间与游览体验共同营造政治教化场所的转变。这源于同时期的公德观念发生了从“公共道德”(社会公德)到“公民道德”(政治公德)的本土化转向,并延续至今。因此,这为中国近代园林转型的本土化特征提供了有力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设计 公德观念 近代江苏 公共道德 公民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公德教育 被引量:2
2
作者 潘玉腾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21-26,共6页
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公德观念,但还没有成为其自觉的行为习惯,反映出其公德总体水平偏低。这与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偏差、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的缺陷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密切相关。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必须从培育大学生的... 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公德观念,但还没有成为其自觉的行为习惯,反映出其公德总体水平偏低。这与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偏差、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的缺陷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密切相关。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必须从培育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入手,辅之以校园文化的有效管理,健全扬善惩恶的伦理机制,形成社会公德践行的大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公德观念 公德教育 校园文化 自我认识 学校德育 家庭教育 价值自我 自我意识 社会风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