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儿童互动公平认知能力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善念的影响
1
作者 包金金 丁芳 左晓扬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4,共8页
采用自编的情境故事考察8~11岁小学儿童互动公平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互动公平认知类型对社会善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8岁儿童已具备互动公平认知能力并存在情境差异。(2)小学儿童在认知互动不公平情境后的行为可分为关系... 采用自编的情境故事考察8~11岁小学儿童互动公平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互动公平认知类型对社会善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8岁儿童已具备互动公平认知能力并存在情境差异。(2)小学儿童在认知互动不公平情境后的行为可分为关系取向、自我取向、权威取向、情绪取向和冲突取向。(3)小学儿童的互动公平认知类型会影响社会善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儿童 互动公平认知 社会善念 人际公平 信息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公平认知、流动性预期与居民再分配偏好——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徐建斌 刘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56,共9页
利用CGSS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了社会公平认知、流动性预期对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社会公平认知对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产生显著影响,即使不考虑经济利益动机,社会公平认知依然与再分配偏好显著相关;(2)... 利用CGSS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了社会公平认知、流动性预期对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社会公平认知对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产生显著影响,即使不考虑经济利益动机,社会公平认知依然与再分配偏好显著相关;(2)具有向下流动性预期的居民表现出更强的再分配偏好,即"POUM"假说在中国成立。因此,营造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是当前政府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认知 流动性预期 再分配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社会地位流动预期与民众社会公平认知——采用CGSS(2010、2013)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畅 孙浩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8,共9页
利用CGSS(2010、2013)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社会地位流动预期以及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水平对我国民众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分析表明:向上的社会地位流动预期、较高的相对收入评价都能显著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绝对收入水平与民众社会公... 利用CGSS(2010、2013)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社会地位流动预期以及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水平对我国民众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分析表明:向上的社会地位流动预期、较高的相对收入评价都能显著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绝对收入水平与民众社会公平认知存在倒U型关系;社会地位流动预期对中西部地区民众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显著大于东部地区。相对收入越高认可的不公平程度越高,乐观向上的社会地位流动预期能明显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因此,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公平自由的竞争流动机制,使民众拥有均等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进而维护和增进社会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地位流动预期 相对收入 绝对收入 社会公平认知 向上流动性预期假说 相对剥夺 结构决定论 局部比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流动与社会公平认知:当前流动人口社会公平认知状况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麻宝斌 郝瑞琪 杜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155,共6页
城乡之间的社会流动会对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状况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一项全国问卷调查数据从公平感受和公平观念等两个维度对流动人口社会公平认知状况主要特征的研究表明,流动人口与其他社会群体的社会公平认知状况存在一些较为明显... 城乡之间的社会流动会对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状况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一项全国问卷调查数据从公平感受和公平观念等两个维度对流动人口社会公平认知状况主要特征的研究表明,流动人口与其他社会群体的社会公平认知状况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具体来看,在社会公平感受上,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相比,流动人口对于当前社会总体状况、义务教育以及医疗卫生政策的公平感受较低。在社会公平观念上,相比较而言,流动人口更为认可机会平等的分配原则、更为不支持结果平等的分配原则,更加具有相应的权利意识,在对社会资源分配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时更倾向于选择条件比自己强的对象进行比较。这些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城乡之间的协调和均衡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公平认知状况 公平感受 公平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岁儿童公平认知与行为差距:社会比较的作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文 张雪 +1 位作者 张玉 俞睿玮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04-1512,共9页
公平是人们社会交往中采用的一种综合考虑自我和他人利益的策略,幼儿依据何种标准进行资源分配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理解,体现为公平认知;二是应用,体现为公平行为,儿童对公平的理解和应用会有一个发展过程。实验1,采用独裁者博弈范式考察... 公平是人们社会交往中采用的一种综合考虑自我和他人利益的策略,幼儿依据何种标准进行资源分配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理解,体现为公平认知;二是应用,体现为公平行为,儿童对公平的理解和应用会有一个发展过程。实验1,采用独裁者博弈范式考察4~8岁儿童公平认知与实际分配行为差距。结果显示:4~8岁儿童均已具有公平认知,公平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直到8岁儿童公平行为与公平认知趋于一致。实验2,探索社会比较、不公平程度和有无代价对儿童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者对儿童分配行为均存在显著的影响,儿童宁可付出代价也倾向于避免自身处于不利地位,和确保自己相对有利。结论:儿童公平认知与行为存在显著差距,儿童公平决策的发展包含了克服使别人得到比自己少的强有力的社会比较过程,社会比较对分配行为存在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公平认知 公平行为 社会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的社会排斥情境对儿童程序公平感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野 张珊珊 冯春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94-100,共7页
采用相互认识范式和程序公平感任务,从有、无发言权角度考察不同社会排斥程度情境下6~10岁儿童程序公平感。结果发现:在有、无发言权条件下,单独被排斥组被试程序公平感显著多于共同排斥组和接纳组;在有、无发言权条件下,10岁组被试的... 采用相互认识范式和程序公平感任务,从有、无发言权角度考察不同社会排斥程度情境下6~10岁儿童程序公平感。结果发现:在有、无发言权条件下,单独被排斥组被试程序公平感显著多于共同排斥组和接纳组;在有、无发言权条件下,10岁组被试的程序公平感多于8岁组和6岁组;在无发言权条件下,8岁组儿童程序公平感不受群体关系影响;在有发言权条件下,儿童程序公平感呈现对群外关系成员多于群内关系成员的倾向。结论:社会排斥程度情境影响儿童程序公平感;6~10岁儿童对群外有发言权的程序公平感随年龄增强,而群体关系不影响8岁儿童无发言权的程序公平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程度 程序公平认知 程序公平行为 群体关系 发言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让位价值:5~10岁儿童公平分配发展的“此消彼长”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娜平 王文平 +1 位作者 李丽琼 刘雁伶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239,共7页
操纵资源价值与数量的比例关系,形成互不影响的数量平等与价值平等,考察5~10岁儿童在不同卷入情境中公平分配发展的特点。结果发现:(1) 6岁以后儿童公平分配发展存在数量平等“消”和价值平等“长”的特点;(2)与第一方卷入情境相比,在... 操纵资源价值与数量的比例关系,形成互不影响的数量平等与价值平等,考察5~10岁儿童在不同卷入情境中公平分配发展的特点。结果发现:(1) 6岁以后儿童公平分配发展存在数量平等“消”和价值平等“长”的特点;(2)与第一方卷入情境相比,在第三方卷入情境中9~10岁儿童公平行为发展存在差异,而公平认知不受卷入情境影响;(3)儿童公平认知发展能正向指导公平行为表现,但会受卷入情境、年龄和性别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入情境 数量平等 价值平等 公平认知 公平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业绩津贴制度对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邢周凌 袁登华 周绍森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0-114,共5页
已有研究证明:高校业绩津贴制度的分配结果将会影响教师对学校的组织承诺,且分配公平认知在业绩津贴制度对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从公平认知的另一个维度——程序公平认知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校业绩津贴制... 已有研究证明:高校业绩津贴制度的分配结果将会影响教师对学校的组织承诺,且分配公平认知在业绩津贴制度对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从公平认知的另一个维度——程序公平认知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校业绩津贴制度中的三个维度(岗位、能力和业绩)中只有能力和业绩两个维度对程序公平及组织承诺存在显著影响,且程序公平认知在业绩津贴制度中的两个维度(能力和业绩)对组织承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岗位维度对程序公平不存在影响,而是直接对组织承诺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绩津贴制度 程序公平认知 组织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业绩津贴制度对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邢周凌 周绍森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100,共4页
构建了高校业绩津贴制度量表,其由“岗位、能力和业绩”等三个维度构成,三者对教师的分配公平认知和组织承诺均有显著影响,且分配公平认知在业绩津贴制度对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业绩津贴制度 分配公平认知 组织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现状、差异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瑞娟 徐建斌 《税收经济研究》 2014年第3期90-95,共6页
居民的再分配偏好是指居民对再分配的支持程度,是居民对当前收入分配状况认同度的重要体现。整体而言,当前我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较为强烈,而且再分配偏好在不同户籍、身份特征和公平认知的居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构建和谐的收入分配格... 居民的再分配偏好是指居民对再分配的支持程度,是居民对当前收入分配状况认同度的重要体现。整体而言,当前我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较为强烈,而且再分配偏好在不同户籍、身份特征和公平认知的居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构建和谐的收入分配格局,在短期内,要强化财税政策的收入分配功能,形成公平的财税体系;在中长期内,要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范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和减少行政审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配偏好 户籍制度 身份特征 公平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民众的政府再分配偏好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1
作者 麻宝斌 杜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36,共7页
在现代社会,通过再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一项重要职能,而民众的政府再分配偏好对收入分配等相关政策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政策的优化和调整需要建立在民众对公平正义的主观认知基... 在现代社会,通过再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一项重要职能,而民众的政府再分配偏好对收入分配等相关政策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政策的优化和调整需要建立在民众对公平正义的主观认知基础之上,尤其需要了解民众对政府再分配的偏好。立足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从户籍类型、社会经济地位、公平认知状况等方面对民众的政府再分配偏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镇户籍人口比农村户籍人口具有更强的政府再分配偏好;如果人们倾向于与自己相似条件的对象进行比较,就会更认同政府通过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可能不支持通过政府再分配的方式缩小收入差距。这些研究发现对于收入分配和公共服务等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政府再分配偏好 社会经济地位 公平正义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