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偏好及动态演化——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1
1
作者 徐宁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1-49,共9页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最常用的两种股权激励模式,这两种股权激励模式在激励作用、操作方式、基本规范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对2006年至2009年首次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上...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最常用的两种股权激励模式,这两种股权激励模式在激励作用、操作方式、基本规范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对2006年至2009年首次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偏好,而且这种偏好经历了从非理性到理性的动态演化:2006年至2007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获利空间为导向而偏好于限制性股票,即终极控制人性质是影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主导因素;2008年至2009年,影响股权激励选择的主导因素演变成为公司的成长性,即高成长性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股票期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激励模式 股票期权 限制性股票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 非国有上市公司 利益趋同假说 壕沟效应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公司核心人才激励力度对投资者“重仓打新”决策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哲 王放 董小红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7-155,共9页
IPO过程是新股公司展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也是投资者辨识新股公司发展潜力的过程。而事实上,新股公司的未来发展潜力有赖于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储备与激励情况,该信息理应得到理性投资者的关注和利用。文章实证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 IPO过程是新股公司展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也是投资者辨识新股公司发展潜力的过程。而事实上,新股公司的未来发展潜力有赖于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储备与激励情况,该信息理应得到理性投资者的关注和利用。文章实证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作为自然人的投资者和首次重仓打新的机构投资者行为具有较强的盲目性;而富有重仓投资经验的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IPO公司的核心人员激励信息,并更关注IPO公司技术骨干(而非管理人才)的激励情况。文章结论反映IPO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核心人员激励信息尚未被全部投资者所运用,富有经验机构投资者更擅长洞察核心人才的激励机制,并将技术人员的激励力度作为自己"打新"决策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核心人员激励信息 决策有用性 流通股东 投资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股票期权激励经济实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增强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9-61,共3页
对股票期权和公司激励中的股票期权进行分类和界定。激励型股票期权的财务实质是企业经理人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属分配范畴。酬劳型股票期权属于企业经营的费用,属补偿范畴。从股票期权激励实施的根本目的上揭示其经济实质。
关键词 股票期权 公司激励 酬劳型 股票选择权 经济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