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公共课程体系构建中专业课程要素的渗透
1
作者 黎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0-152,共3页
公共课程体系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规模很大,依据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而定,主要从思想政治、心理素质、文化修养、职业技能以及国防教育等方面入手,帮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全球化经济形势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更加强调敢于创新... 公共课程体系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规模很大,依据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而定,主要从思想政治、心理素质、文化修养、职业技能以及国防教育等方面入手,帮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全球化经济形势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更加强调敢于创新和挑战,其中扎实的专业知识成为必要条件。研究表明,构建新型高校公共课程体系迫切要求提升专业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公共课程体系的认知、束缚,从培养理念入手,坚持多元化和全方位开放的基本政策方针,合理化提升、优化专业知识以及课程结构,并且利用相应的课程效果评价体系,促进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的有机融合、共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 专业课程 多元化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瑞林 闻兰 黄晓明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97-98,共2页
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对构建"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所涉及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校 “健康第一”思想 公共体育课程体系 体育教学 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 课程资源 课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锐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118,共4页
针对我国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常态,分析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的诸多不足,并从指导思想、实践方式与方法、实践效果反馈与评价等几个方面提出改革设想,实践性地将该改革体系应用于成都理工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通过对教学实践效... 针对我国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常态,分析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的诸多不足,并从指导思想、实践方式与方法、实践效果反馈与评价等几个方面提出改革设想,实践性地将该改革体系应用于成都理工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通过对教学实践效果的反馈和评价,验证对当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并对体系改革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 公共体育课程体系 改革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学生能力培养与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践 被引量:9
4
作者 赵辉 《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第17期12-13,16,共3页
高职学生的能力结构可以用能力模型来表达,其中包括三个能力模块层,分别是基本能力层、综合职业能力层和职业岗位能力层,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坚持能力本位思维,科学构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 高职学生的能力结构可以用能力模型来表达,其中包括三个能力模块层,分别是基本能力层、综合职业能力层和职业岗位能力层,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坚持能力本位思维,科学构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生 能力培养 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与重构 被引量:8
5
作者 常思亮 《现代大学教育》 2003年第6期78-81,共4页
本文试图在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原有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中的教育理论性课程和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综合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以构建一种新的完善的能够“培养高师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素质,使师范生具有... 本文试图在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原有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中的教育理论性课程和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综合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以构建一种新的完善的能够“培养高师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素质,使师范生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综合教学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的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 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大学公共课课程新体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学理 于康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9-171,共3页
高等师范大学公共课课程新体系由原来的政治、教育理论、工具、体育类课程变为素质教育、方法论、工具、公共选修类课程。使公共课由原12门减少为9门,学时由990减少到672,突出了方法的传授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中渗... 高等师范大学公共课课程新体系由原来的政治、教育理论、工具、体育类课程变为素质教育、方法论、工具、公共选修类课程。使公共课由原12门减少为9门,学时由990减少到672,突出了方法的传授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中渗透现代化的“血液”,拓宽公共选修课种类,更突出高等师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教育 公共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配合”:高教课程思政社会建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爱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3-156,共4页
"课程思政"建设普遍存在课程预设的系统研究,没有课程群的相关性研究体系就没有课程思政的总体规划模式,课程思想涉及整合各个学科群的教学知识,因此,高教课程思政体系整合与规划模型,就是通过共同设计,形成开放性、共享性、... "课程思政"建设普遍存在课程预设的系统研究,没有课程群的相关性研究体系就没有课程思政的总体规划模式,课程思想涉及整合各个学科群的教学知识,因此,高教课程思政体系整合与规划模型,就是通过共同设计,形成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和协作性制度,构建学习共同体,以思政引导为前提进行课程建构,以共同性课程进行体系整合与模型生成,以课程思政支持实现高教教育振兴目标以及高教强国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思政 思政课程 课程整合 公共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