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缅甸华语戏剧与公共表演初探
1
作者 郭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57,共5页
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缅甸华人社群的戏剧活动受到中国的影响较大。上溯至英国殖民早期,缅甸就存在以粤剧、南音(南管)、云南戏班为主的华语演出活动。殖民后期,中国左翼音乐家又协助缅华社群建立了进步合唱团、话剧团等组织。20世纪4... 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缅甸华人社群的戏剧活动受到中国的影响较大。上溯至英国殖民早期,缅甸就存在以粤剧、南音(南管)、云南戏班为主的华语演出活动。殖民后期,中国左翼音乐家又协助缅华社群建立了进步合唱团、话剧团等组织。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与缅甸的独立,中缅关系良好,两国来往密切,公演活动繁多,缅华社群的演出也具有强烈的新中国文艺色彩。60年代中后期,由于中国的“文革”与缅甸的排华,中缅关系急剧恶化,缅华社群的演出也乏善可陈。八九十年代至今虽然情况向好,但戏剧、戏曲的式微几乎成为无可逆转之势,今天缅华社群的演出则多为流行歌曲、舞龙舞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华人 戏剧艺术 公共表演 艺术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演性——兼析当下节目主持低俗化、庸俗化的根由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南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81,共4页
电视节目主持是否具有"表演性",曾是上世纪90年代那场著名的"倪萍现象"讨论中的重要议题并引起过业界的关注,但当时未能深入讨论开去,竟成为一个"空悬"理论搁置至今。随着节目主持实践的不断发展,主持人... 电视节目主持是否具有"表演性",曾是上世纪90年代那场著名的"倪萍现象"讨论中的重要议题并引起过业界的关注,但当时未能深入讨论开去,竟成为一个"空悬"理论搁置至今。随着节目主持实践的不断发展,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中不仅需要表演,从某种角度讲,电视节目主持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且这门艺术根据其节目类型、节目定位及主持人风格的不同,可以由两种表演形式构成,即"公共表演"和"戏剧表演"。公共表演式主持可以促使主持人严肃地限制自己的"前区"行为,更好地进行有效传播;戏剧表演式主持是当今戏剧审美思潮的结果,同时也为节目主持实践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操作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节目主持人 公共表演 戏剧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家群体的身体抗争与符号建构:策略及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小安 赵欣茹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2期97-107,共11页
艺术家群体作为拥有高度符号化表意实践能力的行为主体,运用身体符号进行抗争建构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通过身体构建视觉符号,进行公共表演,以图像符号中能指与所指的"失谐"来营造戏剧化景观,用趣味性减弱心理排斥感,顺而进入... 艺术家群体作为拥有高度符号化表意实践能力的行为主体,运用身体符号进行抗争建构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通过身体构建视觉符号,进行公共表演,以图像符号中能指与所指的"失谐"来营造戏剧化景观,用趣味性减弱心理排斥感,顺而进入到受者的情感领域,实现符号意指机制的表达。基于2007—2017相关案例的综合分析,研究发现,艺术家身体抗争的策略建构主要呈现出两种类型:通过隐喻实践展示一个"戏谑"的身体来表达讽刺;通过刺点实践展示一个"无畏"的身体来刺破观者情感,收获情感资本。艺术家群体通过身体符号来进行价值倡导有其天然优势,但以身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符号抗争也有其局限:由于公众对艺术家的身体艺术存在"刻板意见",符号抗争容易造成对艺术家身份的"反噬";而且图像符号的解读空间较大,容易形成误解、不解、多解、缺解或别解,模糊抗争诉求,降低动员的强度和广度,出现"曲高和寡"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群体 身体抗争 符号建构 公共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