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公共行政参与之公共性检视——以“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为分析视点
1
作者 赵昕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是对公共行政参与主客体交互两种矢量的描述。它作为公共行政参与的整体表征,参与过程性内容与参与结果实质就是"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发酵"反应与效应体... "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是对公共行政参与主客体交互两种矢量的描述。它作为公共行政参与的整体表征,参与过程性内容与参与结果实质就是"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发酵"反应与效应体现。然而,过程性内容的边际性与"依存张力"及"非离散性"效应的脆弱性,构成公共性检视之必要性。公共行政"善"之诉求与公共性要求的同一性,构成公共性检视之实然性,而公共行政参与的自主性价值与终极性价值的联结则构成公共性检视之对象性;公共行政参与之公共性检视旨在以公共理性维系"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效应,促使公共行政参与的过程性内容体现公共性规则,从而实现政府与社会这对行政生态关联持续和谐一致的公共行政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参与 依存张力 非离散性 公共性检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公共行政参与主客体交互取向能动元素解构
2
作者 赵昕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4,共5页
理性化公共行政参与是参与主客体"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之交互取向过程。"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在内涵上规定了参与主客体交互的整体表征,在外延上划定了参与过程性内容的边际,也体现了政府... 理性化公共行政参与是参与主客体"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之交互取向过程。"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在内涵上规定了参与主客体交互的整体表征,在外延上划定了参与过程性内容的边际,也体现了政府与社会这对行政生态关联在"公共性"校导下维持和谐一致的公共生活。"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作为公共行政参与理性化范式,既是政府与社会共谋理性需求之结果,也是公共行政"善"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公共行政参与主客体"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交互取向,实质是公共行政"善"的演绎,表明公共行政参与是实现公共行政"善"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为此,从制度化层面增加公共行政参与强度,乃为现实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参与 依存张力 非离散性 公共行政“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政府问责制之现实困境以及出路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学军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6,共4页
建构政府问责制的理论支撑,可以从政治学、法学、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等不同层面的考量中得以充分说明。政府问责之目的是规约官员行为,改善公域与私域的关系。由于政府责任界分的模糊、问责主体权力的冲突、政府信息公开的有限、... 建构政府问责制的理论支撑,可以从政治学、法学、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等不同层面的考量中得以充分说明。政府问责之目的是规约官员行为,改善公域与私域的关系。由于政府责任界分的模糊、问责主体权力的冲突、政府信息公开的有限、政府绩效评估机制的缺失、公民参与问责的匮乏以及公共行政文化变迁的滞后等因素的存在,政府问责制在实施中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必须及时进行制度创新,克服政府问责制面临的困境,发挥其预期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问责制 政府职权界分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绩效评估 公民参与问责感公共行政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