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公共空间体育化利用的主要模式、问题审视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元欣 王星玥 +2 位作者 时宵 杨金娥 徐杰忠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3,共12页
将体育元素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规划与全域布局之中,推进城市公共空间体育化利用,是拓展体育空间的新理念、新路径。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就城市公共空间体育化利用问题进行研究。梳理总结了4类模式,即闲置空间... 将体育元素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规划与全域布局之中,推进城市公共空间体育化利用,是拓展体育空间的新理念、新路径。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就城市公共空间体育化利用问题进行研究。梳理总结了4类模式,即闲置空间体育元素激活模式、绿色空间体育场景营造模式、道路空间体育网络规划模式、广场空间体育功能叠加模式。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公共空间体育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理念滞后、政策保障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综合考量不够、运维管理与保障力度有待加强等困境,并据此提出推进策略:转变体育场地建设理念,借力城市更新补齐短板;完善相关政策保障体系,构建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科学规划各类空间资源,按需布局体育场地设施;强化运维服务保障体系,促进空间利用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体育化利用 主要模式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人口密度地区公共服务空间组织模式
2
作者 张立恒 宋心灏 +1 位作者 郭丽霞 杨宇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5,共7页
在地广人稀、远离都市的低人口密度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进展缓慢。以“均等化”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布局体系,在地理空间上难以落实。研究以突破地域空间发展瓶颈为目标,公共服务需求牵引为导向,试图利用空间模式,揭示地域空... 在地广人稀、远离都市的低人口密度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进展缓慢。以“均等化”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布局体系,在地理空间上难以落实。研究以突破地域空间发展瓶颈为目标,公共服务需求牵引为导向,试图利用空间模式,揭示地域空间运行中的空间现象与空间过程,刻画低人口密度地区公共服务“流动路径—空间协同—覆盖圈层”的空间模式。研究建立的“地域格局空间测度—公共服务空间组织”技术逻辑,其意义不仅在于技术补充与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在低人口密度地区的公共服务建设上,能够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均等性建构与资源优化配置,为低人口密度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实践与管理提供适宜性方法框架,同时为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空间模式 低人口密度地区 典型草原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模式与肇因分析
3
作者 慈海 沈清基 +2 位作者 孟海星 杨会会 姚强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1,共8页
基于当今城市高质量规划建设有必要借鉴历史生态环境演变轨迹,以及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特征对上海建设韧性生态城市、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启示作用的认知,利用上海近代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的相关历史数据,采用表达水系特征... 基于当今城市高质量规划建设有必要借鉴历史生态环境演变轨迹,以及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特征对上海建设韧性生态城市、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启示作用的认知,利用上海近代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的相关历史数据,采用表达水系特征的长度、密度、水网复杂度、河流弯曲系数、水网—路网密度关系指数等定量指标,对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水系的空间演变模式及演变肇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上海近代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模式分别有景观变迁模式、结构退化模式、空间置换模式3类;上海近代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肇因包括资本逐利效应、价值更迭效应、多极博弈效应、行为失序效应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 水系空间 演变模式 演变肇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四全”公众参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熊文 赵佳琪 +1 位作者 芮梦佳 朱珑霞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1,共8页
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时,存在参与阶段缺项、民意征集不足、空间缺乏统筹、参与主体固化4个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政策要求和实践案例,构建“全过程、全样本、全系统、全社会”的“四全”公众参与模式... 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时,存在参与阶段缺项、民意征集不足、空间缺乏统筹、参与主体固化4个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政策要求和实践案例,构建“全过程、全样本、全系统、全社会”的“四全”公众参与模式。以北京厂甸小区公共空间改造为例,通过全过程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全样本征集居民意见、全系统考量空间改造、全社会实施责任共担机制,从时间、人本、空间、经济4个维度全面推进公众参与,使厂甸小区公共空间实现人性化的改造提升,以期为后续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工作提供整体性、持续性、高效性和经济性并存的公众参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四全”模式 公共空间 老旧小区改造 人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嬗变与重构:我国公共文化空间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5
作者 曾粤亮 李佳愔 吕晓龙 《国家图书馆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5,共12页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对我国公共文化空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分析,有助于明晰其发展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文章在阐释公共文化空间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层面梳理我国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热点,从实践层面梳理2016年以前我国公共...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对我国公共文化空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分析,有助于明晰其发展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文章在阐释公共文化空间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层面梳理我国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热点,从实践层面梳理2016年以前我国公共文化空间实践演化,并结合“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举办以来六年的获奖案例,探究新环境下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模式。研究主题包括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与特点差异、运行模式、美学表达、数智化构建;实践模式包括虚实结合型、美学设计型、功能延伸型。未来在研究上可从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比较研究、公共文化空间跨学科合作研究两方面进行深化,在实践上应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空间评估标准构建两方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 研究主题 实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导向下老幼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模式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静 屈行甫 《现代园艺》 2024年第7期170-173,共4页
社区公共空间作为承载老幼群体休闲互动的重要场所,营造舒适的社区环境能够有效促进老幼健康发展,如何提升空间品质、构建适宜的生活场所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通过行为观察法和行为标注法,对广州市3个典型社区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分析... 社区公共空间作为承载老幼群体休闲互动的重要场所,营造舒适的社区环境能够有效促进老幼健康发展,如何提升空间品质、构建适宜的生活场所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通过行为观察法和行为标注法,对广州市3个典型社区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归纳出老幼时空行为与空间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老幼“三维”健康的角度出发,试图从空间尺度、空间布局以及功能设施等方面提出以健康为导向的老幼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导向 老幼友好型 社区公共空间 空间模式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现状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55
7
作者 蔡玉军 邵斌 +2 位作者 魏磊 朱昆 王玉兵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7,共9页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典型调查区域,采用ArcGIS分析等方法探讨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现状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体育空间总体服务水平不高;居住区级公共体育空间严重不足,不仅影响了中心城区公共体育空间整体服...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典型调查区域,采用ArcGIS分析等方法探讨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现状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体育空间总体服务水平不高;居住区级公共体育空间严重不足,不仅影响了中心城区公共体育空间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也是制约居民走出家门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居住小区级公共体育空间建设的不足,影响了"500m健身圈"目标的完成;各级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几乎无一例外地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结构特征,普遍存在内"优"外"患"的情况;未来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建设的重心应由内圈层逐渐向中、外圈层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公共体育空间 空间结构 现状 模式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理想模式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蔡玉军 邵斌 +1 位作者 魏磊 朱昆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2-436,共5页
通过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等级体系、服务半径、选址布局、数量规模的研究,主要解决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应该怎么样"的问题。研究表明,构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理想模式应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总体原则,具体应做到:根据行政区和城镇... 通过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等级体系、服务半径、选址布局、数量规模的研究,主要解决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应该怎么样"的问题。研究表明,构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理想模式应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总体原则,具体应做到:根据行政区和城镇体系,合理划定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等级体系;根据各级体育空间的可达性,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根据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布局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根据各区域人口数量(及密度)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确定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数量及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公共 体育空间 空间结构 理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空间模式算法结合经验模式分解的EEG特征提取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学军 黄婉露 +1 位作者 黄丽亚 成谢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9-15,54,共8页
常规的公共空间模式分解方法需要大量的输入通道、缺乏频域信息,发展受到限制。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将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公共空间模式算法结合,改变CSP滤波器成分选择方式,提出EMD-CSP算法来获取特征向量... 常规的公共空间模式分解方法需要大量的输入通道、缺乏频域信息,发展受到限制。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将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公共空间模式算法结合,改变CSP滤波器成分选择方式,提出EMD-CSP算法来获取特征向量。该算法对预处理后的信号进行经验模式(EMD)分解,得到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s),观察并计算每个IMF分量的能量谱,筛选有效的IMF频段(5~28 Hz),使用改进的CSP滤波器进行滤波获取特征,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得到9位受试的想象运动平均分类正确率为92%,证实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经验模式分解 公共空间模式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控制:居住模式与公共政策 被引量:42
10
作者 苏振民 林炳耀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49,共5页
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混合居住是解决社会空间分异的重要途径;提出了分类混合居住的两种模式,一种是中间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混合居住,另一种是中间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混合居住;并从物业税、公共投资和社会住房保障三... 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混合居住是解决社会空间分异的重要途径;提出了分类混合居住的两种模式,一种是中间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混合居住,另一种是中间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混合居住;并从物业税、公共投资和社会住房保障三方面提出了居住空间资源的公共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 居住模式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交通导向的中国大都市空间结构模式探析 被引量:58
11
作者 管驰明 崔功豪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9-43,共5页
基于对城市交通应融入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的认识 ,通过借鉴国外大都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经验 ,指出中国大都市面临着小汽车浪潮和快速城市化的冲击 ,城市土地市场正在形成 ,城市交通亟待寻找主流运输方式的背景 ,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 基于对城市交通应融入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的认识 ,通过借鉴国外大都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经验 ,指出中国大都市面临着小汽车浪潮和快速城市化的冲击 ,城市土地市场正在形成 ,城市交通亟待寻找主流运输方式的背景 ,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 ,认为中国大都市必须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运输体系 ,而实现这种运输体系必须建立公共交通导向的以CBD为中心、沿着放射状的公共交通线站点为次中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都市 空间结构模式 公共交通 城市交通 城市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加速期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再造:理论与模式构建 被引量:40
12
作者 陈波 李婷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71,112,共9页
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是农村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载体,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部分农村地区公共文化空间弱化、丧失,冲击... 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是农村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载体,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部分农村地区公共文化空间弱化、丧失,冲击了农村既有价值体系。文章分析了城镇化加速推进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影响,探讨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再造的理论与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 城镇化 农村 公共文化空间 理论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与策略:我国城市公共体育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蔡玉军 邵斌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7-473,共7页
空间资源不足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党的"十八大"对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提出了新要求。空间不足与功能拓展必然导致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城市居民对公共体育空间需求扩张对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提出要求。面对城市公共体育... 空间资源不足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党的"十八大"对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提出了新要求。空间不足与功能拓展必然导致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城市居民对公共体育空间需求扩张对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提出要求。面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缺乏整体规划、存在盲目建设的现实状况,以问题为导向,从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的角度,探讨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协调发展模式,为新一轮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践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存在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等级划分不健全,基层设施建设不力,功能设置单一,缺乏需求向导,与其他类型城市空间整合不力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增量与合理布局相结合,等级设置与城市实际相结合,需求向导与功能可变相结合,同质兼容与互惠共赢相结合的我国现阶段公共体育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通过与城市中的学校、公园绿地、文化设施、楼宇建筑、道路、山水和广场等空间形态相结合,可以大幅增加城市现有公共体育空间的服务能力。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布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希望能够在即将到来的规划建设实践中得到贯彻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 集约化 发展模式 规划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导向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模式研究——以渭南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沛 杨欢 张中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77,共8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点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城镇化",追求"量"到"质"的飞跃。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人们生活、工作、游憩、交往等活动的硬件载体,是城市质量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健康城镇化的必然路径。研究在深...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点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城镇化",追求"量"到"质"的飞跃。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人们生活、工作、游憩、交往等活动的硬件载体,是城市质量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健康城镇化的必然路径。研究在深入解读新型城镇化内涵要素、梳理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从等级体系、功能结构、空间类型、行为需求等多角度切入,构建新型城镇化导向下基于不同角度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模式,最后借助空间句法及GIS分析方法对渭南市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布局优化,为渭南市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可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配置模式 渭南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合经验模式分解和公共空间模式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学军 霍延 +1 位作者 黄丽亚 成谢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公共空间模式(common spatial pattern,CSP)能够较好地提取运动想象任务时脑电信号的判别特性,但是其性能与大脑进行想象任务的频带相关。为了确定这样一组频带实现精确的分类,基于集合经验模式分解、FIR滤波器组以及公共空间模式算法... 公共空间模式(common spatial pattern,CSP)能够较好地提取运动想象任务时脑电信号的判别特性,但是其性能与大脑进行想象任务的频带相关。为了确定这样一组频带实现精确的分类,基于集合经验模式分解、FIR滤波器组以及公共空间模式算法提出了一种脑电特征提取方法。预处理去除伪迹后的信号首先经过集合经验模式算法获得多个模函数,然后选择出包含μ节律和β节律范围的分量实现信号重构,重构后的脑电信号作为带通滤波器组的输入得到若干子带信号集合,从每个子带信号中提取CSP特征,最后将提取的特征经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分类。运用该方法对脑-计算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竞赛数据集进行分类,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自适应地提取、筛选和判别每个受试者的空间CSP特征,分类准确率达9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经验模式分解 公共空间模式分解 FIR滤波器组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条件下虚拟公共文化空间模式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波 穆晨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9,共9页
通过分析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及主要问题,探讨虚拟个体在公共文化空间的行为模式,将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参与行为空间化,勾勒出虚拟公共文化空间二维平面展开与三维立体空间的存在形式。进而对我国虚拟公共文化空... 通过分析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及主要问题,探讨虚拟个体在公共文化空间的行为模式,将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参与行为空间化,勾勒出虚拟公共文化空间二维平面展开与三维立体空间的存在形式。进而对我国虚拟公共文化空间运行机理及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得出传统数字公共文化资源的受众开发模式、基于"半封闭空间"隐形数字壁垒的反哺开放空间模式、基于虚拟弱势群体的"风扇式"帮扶推进模式等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基本优化模式,以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激发我国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内生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公共文化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 空间行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空间的嵌入与空间模式的翻转——上海“新天地”的规划评论 被引量:32
17
作者 孙施文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0-87,共8页
通过对上海"新天地"空间模式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新天地"在城市再开发过程中避免采用全面拆旧建新和原汁原味保护的方式而采用"第三条道路"的方式在上海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取得成功的特征及其深层次原因... 通过对上海"新天地"空间模式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新天地"在城市再开发过程中避免采用全面拆旧建新和原汁原味保护的方式而采用"第三条道路"的方式在上海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取得成功的特征及其深层次原因,并指出了其所采用的嵌入式空间策略所造成的对地区公共空间组织模式的整体性改变,这种改变全面颠覆了原有的公共空间模式并深刻地影响了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模式 城市改造方式 “新天地”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PPP模式的探索:以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司新丽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33,共6页
大力推广PPP模式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改革创新,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阴市“三味书咖”阅读联盟和北京市西城区特色阅读空间PPP模式为样本,分析该模式的建设运行情况、创新亮点和不足,有... 大力推广PPP模式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改革创新,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阴市“三味书咖”阅读联盟和北京市西城区特色阅读空间PPP模式为样本,分析该模式的建设运行情况、创新亮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新型公共阅读空间PPP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文化PPP模式在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和运营中得到了初步运用,为公共文化服务深化全民阅读推广提供了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 PPP模式 公共文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中农村公共阅读空间建构模式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侯凤芝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33,共5页
主题阅读离不开阵地建设,农村公共阅读空间是农村居民开展阅读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域和载体,是农村地区加快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文化振兴的重要平台。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 主题阅读离不开阵地建设,农村公共阅读空间是农村居民开展阅读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域和载体,是农村地区加快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文化振兴的重要平台。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但农村公共阅读空间理论与实践研究系统性不足,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应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作共建、民间众筹等多种建构方式,实现公共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推进全民阅读城乡并举,最终实现农村文化的复兴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公共阅读空间 建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空间的参与式设计模式 被引量:27
20
作者 钱缨 苏庆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0-95,共6页
公共空间的参与式设计是结合人类学中的参与式发展理论和亚历山大"模式语言"进行理论创新与设计方法实践的一种尝试.参与式设计逐步改变原有的自上而下的设计模式,力求使得空间真正的使用者群体能够参与设计的决策与实施.本... 公共空间的参与式设计是结合人类学中的参与式发展理论和亚历山大"模式语言"进行理论创新与设计方法实践的一种尝试.参与式设计逐步改变原有的自上而下的设计模式,力求使得空间真正的使用者群体能够参与设计的决策与实施.本文完成的设计项目以城中村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实验为例,研究参与式的设计模式如何在本土人文背景下衍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参与式设计 模式语言 设计流程 城中村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