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性真实: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的基点 被引量:7
1
作者 袁祖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7,共6页
追求公共性真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有之义,对公共性真实问题的理解和论争,从根本上制约、影响着这一哲学的发展,并凸显为其研究范式转换的新的视域。"公共性真实"作为这一哲学新范式的主题向度和基点,表明其当代形态只能是&... 追求公共性真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有之义,对公共性真实问题的理解和论争,从根本上制约、影响着这一哲学的发展,并凸显为其研究范式转换的新的视域。"公共性真实"作为这一哲学新范式的主题向度和基点,表明其当代形态只能是"公共哲学"。走进公共性、思入公共性,澄明新全球化时代人类应有的公共性真实的思维立场和理想信念,倾听我们这个时代的"公共性声音",体验并领悟"公共性问题"的真谛,谋求并努力争取当今人类"公共性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以公共性思维智慧造就公共性人格,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变革的内核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其"改变世界"功能,实现自身形态变革与范式转换的基点和价值真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真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媒体构建和谐社会公共平台的策略探求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宏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0,共4页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新闻提供社会各阶层讨论并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的公共空间,都市媒体因其特有的亲民性和灵活性成为满足人们信息需要、提供人们正常的表达途径以及参与公共治理的优先选择和理想的公共领域。民生新闻是从媒体到受众的一...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新闻提供社会各阶层讨论并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的公共空间,都市媒体因其特有的亲民性和灵活性成为满足人们信息需要、提供人们正常的表达途径以及参与公共治理的优先选择和理想的公共领域。民生新闻是从媒体到受众的一种关怀,而非受众的主动参与与接近,具有伪公共性,最终必然导致受众的隔膜与疏离。公民新闻在新闻传播初衷中的一系列原则和策略,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话语机制,方便公众主动接近媒体、积极参与公共方略与决策,重塑媒体公共真实。新闻话语从民生新闻向公民新闻的转换,有利于将都市媒体构建为和谐社会的公共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都市媒体 公民新闻 公共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们思考价值多元之“理论范式”发生深刻转变
3
作者 袁祖社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6-246,共1页
袁祖社撰文《价值多元的实践超越与"公共性真实"的生存信念》指出,价值多元要求于我们的,是对现代主体基于"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基础上,"自我实践"的生存方略的设计何以可能的深切观照问题,是多元价值主体之间合理的生存与交往形... 袁祖社撰文《价值多元的实践超越与"公共性真实"的生存信念》指出,价值多元要求于我们的,是对现代主体基于"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基础上,"自我实践"的生存方略的设计何以可能的深切观照问题,是多元价值主体之间合理的生存与交往形态的探求与认同问题。多元论通常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文化的(或信仰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层次,分别指向对信仰、文化的多样性、社会的差异以及政治上的"权力的多样化"的多方面尊重,后者(政治多元主义)主要来自独立但并不相互排斥的团体之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考价值 理论范式 袁祖社 公共真实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