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仁义内外”的两个理论维度对公共生活道德建设的启示
1
作者
王和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5-138,共4页
战国时期思想家们关于"仁义内外"的议题有两个重要的理论维度,一是道德情操何由发生的问题,二是仁与义的特征和施行范围的问题。前一维度由孟子奠基得到了传统道德哲学充分的理论关照,后一由"义"价值所发展的探究...
战国时期思想家们关于"仁义内外"的议题有两个重要的理论维度,一是道德情操何由发生的问题,二是仁与义的特征和施行范围的问题。前一维度由孟子奠基得到了传统道德哲学充分的理论关照,后一由"义"价值所发展的探究社会生活行为原理的研究却浅尝辙止,而这正是转型期的中国伦理学将对公共生活道德问题的探究置于优先地位而不得不重视的一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内义外
道德
规范
公共生活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清中国乡村的公共道德生活探微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滨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13-20,共8页
晚清时期,中国乡村公共道德生活基本延续着传统格局。晚清中国乡村传统公共道德生活格局存在着许多历史的局限性,但沉淀着中国千百年古老的道德文明精华,是近代化公共道德生活在中国乡村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点。
关键词
晚清
中国乡村
公共
道德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仁义内外”的两个理论维度对公共生活道德建设的启示
1
作者
王和君
机构
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5-138,共4页
文摘
战国时期思想家们关于"仁义内外"的议题有两个重要的理论维度,一是道德情操何由发生的问题,二是仁与义的特征和施行范围的问题。前一维度由孟子奠基得到了传统道德哲学充分的理论关照,后一由"义"价值所发展的探究社会生活行为原理的研究却浅尝辙止,而这正是转型期的中国伦理学将对公共生活道德问题的探究置于优先地位而不得不重视的一个维度。
关键词
仁内义外
道德
规范
公共生活道德
Keywords
the inner Ren and outer Yi
ethics
public life morality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清中国乡村的公共道德生活探微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滨
机构
广州大学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13-2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课题(03AZX006)
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02JAZJD720007)
文摘
晚清时期,中国乡村公共道德生活基本延续着传统格局。晚清中国乡村传统公共道德生活格局存在着许多历史的局限性,但沉淀着中国千百年古老的道德文明精华,是近代化公共道德生活在中国乡村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点。
关键词
晚清
中国乡村
公共
道德
生活
Keywords
The late Qing Danasty
Chinese countryside
public moral life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仁义内外”的两个理论维度对公共生活道德建设的启示
王和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晚清中国乡村的公共道德生活探微
黄滨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