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欧美公共哲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6-102,共7页
当代欧美公共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领域、公共性、公共理性以及公共生活伦理等方面,欧美哲学界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后现代主义倾向、新实用主义倾向和共同体主义倾向。
关键词 哲学研究 欧美 当代 述评 公共生活伦理 后现代主义 共同体主义 新实用主义 公共领域 公共哲学 公共理性 公共 哲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状况及其引导对策--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正平 苏建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共11页
通过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在了解和把握上海市流动人口的道德状况的基础上,就提高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素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显示,夫妻关系和谐度较高,对婚前性行为较婚外恋宽容,择友时注重伦理因素,守时观念较强,有较高的公德意识... 通过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在了解和把握上海市流动人口的道德状况的基础上,就提高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素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显示,夫妻关系和谐度较高,对婚前性行为较婚外恋宽容,择友时注重伦理因素,守时观念较强,有较高的公德意识,有一定的助人精神,注重赚钱手段的合道德性,环保意识强,看重才能、知识、成就等价值标志,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幸福观既有理想色彩又注重现实因素,这些都是上海市流动人口道德素质中的积极因素;而重人情,践行公德水平低,过于注重金钱而忽视德性、名誉和贡献等价值标志,是其道德素质中亟需提高的方面。具体到引导对策,在指导思想上应坚持四个相结合,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社区道德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加强行业自律和对流动人口的岗前职业道德培训,健全竞争机制,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城市流动人口的道德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 道德状况 日常生活伦理 公共生活伦理 价值观 道德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