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逻辑、权威与根基 被引量:15
1
作者 魏崇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4,共4页
对逻辑的剖析是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必要步骤。后发国家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与政治发展的推动密切勾连。成熟的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要件。公民参与协商机制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根基。公共治... 对逻辑的剖析是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必要步骤。后发国家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与政治发展的推动密切勾连。成熟的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要件。公民参与协商机制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根基。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之逻辑在于推动政治发展,逻辑核心体现在法治与民主的完善。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政治发展的推动、法治与民主的完善、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的成熟、公民参与的有序扩大与协商机制的设置逻辑上是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治理理论 政治发展 政治权威 社会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公共治理理论:历程、现状和前瞻 被引量:9
2
作者 韩兆柱 刘新奇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3,共11页
新公共治理理论作为21世纪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局限,生成于公共部门组织网络间关系多重化、公共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使用者间关系复杂化的治理背景,致力于解决以往公共管理理论难以破解的难题。新公共治... 新公共治理理论作为21世纪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局限,生成于公共部门组织网络间关系多重化、公共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使用者间关系复杂化的治理背景,致力于解决以往公共管理理论难以破解的难题。新公共治理理论以制度理论和网络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服务主导逻辑”为核心,以信任、网络结构、关系资本和对过程的治理为研究重点。研究表明,未来新公共治理理论的理论研究仍需深化,制度化研究亟待加强,元治理思想仍需要得到探讨,多元主体关系研究依然具有潜力,治理实践研究亟须得到丰富,混合研究方法的使用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理论 治理 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目标、根基与可行路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魏崇辉 《当代经济管理》 2013年第8期46-49,共4页
对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考量需要与民主政治发展密切勾连展开。民主政治发展贯穿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二者互相促动,和谐共进。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目标是社会冲突的预防与化解,肯认与生成共识是其根基... 对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考量需要与民主政治发展密切勾连展开。民主政治发展贯穿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二者互相促动,和谐共进。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目标是社会冲突的预防与化解,肯认与生成共识是其根基。冲突的化解与共识的凝练需要政府的回应。政府的有效回应需要公民与公民社会的监督与制约。这是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公共治理理论 有效适用 民主政治发展 冲突 共识 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院校去行政化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熊志灵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60-64,共5页
受行政化影响,我国应用型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严重缺失,政府指令式的办学方式和"一对多"的及时性政策无法满足现代大学发展的需求,同时,这种将学术与行政挂钩的行为也是滋生校园腐败和引发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因此,去行政... 受行政化影响,我国应用型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严重缺失,政府指令式的办学方式和"一对多"的及时性政策无法满足现代大学发展的需求,同时,这种将学术与行政挂钩的行为也是滋生校园腐败和引发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因此,去行政化是当前应用型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公共治理理论视域下,为推动我国应用型院校去行政化的进程,应当合理定位政府与应用型院校的关系,切实落实办学自主权;实现应用型院校"管、评、办"分离,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完善治理结构与权力制约机制;提升大学章程的实施效力,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治理理论 应用型院校 去行政化 高校管理 高等教育 行政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中的冲突、交换与互动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汝伟 魏崇辉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Z期41-43,共3页
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论及的基本内容是国家与社会、公民各个治理主体作用的发挥及其之间的良性互动,此过程是寻求应对冲突、平衡交换以促进互动的过程。依存领域与主体范围受到框定的冲突可能带来公共治理中的整合失败,不平等交换会带... 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论及的基本内容是国家与社会、公民各个治理主体作用的发挥及其之间的良性互动,此过程是寻求应对冲突、平衡交换以促进互动的过程。依存领域与主体范围受到框定的冲突可能带来公共治理中的整合失败,不平等交换会带来公共治理主体的非良性互动,持续的治理与有效的权威可以从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中获得印证。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依托现代国家构建、社会的成长与成熟,在中国人行动的当下与未来策略中得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 交换 互动 公共治理理论 有效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结构、方式与责任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崇辉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6,共3页
结构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基本媒介,其包含有结构主体及结构设置。借由比较整体性治理与网络治理方式的异同,透析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可能方式。公共治理理论对多元主体的追求有引致责任模糊的风险。这要求政府(执政党)... 结构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基本媒介,其包含有结构主体及结构设置。借由比较整体性治理与网络治理方式的异同,透析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可能方式。公共治理理论对多元主体的追求有引致责任模糊的风险。这要求政府(执政党)勇于担当首要公共治理责任。公民亦必须承担相应的公民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治理理论 有效适用 结构方式 治理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基本方向、工具选择与责任认知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崇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3-37,共5页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基本方向是建构现代国家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和谐共进。工具选择走向决定了公共治理中各主体的组成及其定位。工具选择在当代中国有其特殊形态,使其符合公共治理的基本方向需要对多元主体的责任有科学...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基本方向是建构现代国家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和谐共进。工具选择走向决定了公共治理中各主体的组成及其定位。工具选择在当代中国有其特殊形态,使其符合公共治理的基本方向需要对多元主体的责任有科学认知,这一认知可以从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个方面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治理理论 有效适用 基本方向 工具选择 责任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治理模式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基于新公共治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林琦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75,共15页
学校治理对教育治理体系的臻善和学校发展的完满具有关键意义。依据新公共治理理论,国外的学校治理模式可以被划分为网络化治理模式、分布化治理模式、准市场化治理模式和管制化治理模式。通过对四种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国外学校治理正... 学校治理对教育治理体系的臻善和学校发展的完满具有关键意义。依据新公共治理理论,国外的学校治理模式可以被划分为网络化治理模式、分布化治理模式、准市场化治理模式和管制化治理模式。通过对四种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国外学校治理正在不断的调和中走向现代化,其中治理逻辑在计划与市场间趋于中和,突显出公平与质量的价值本位;治理工具日益丰富化、数字化,并选纳问责制为共同基础;治理架构各具特色,但普遍朝向扁平式聚集;治理程序的协商性愈发明显,同时注重强化专业驱动。国外学校治理模式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较好的成效,对我国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的深入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治理 治理模式 国际经验 公共治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性别失衡公共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尚子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5,共3页
一、背景 由于政府管理危机和市场调节危机的出现,同时伴随着现在全球公民社会组织的兴起,公共治理理论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推动理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研究的热潮。继续全部依赖政府来解决公共问题的做法已无法取得预期的效... 一、背景 由于政府管理危机和市场调节危机的出现,同时伴随着现在全球公民社会组织的兴起,公共治理理论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推动理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研究的热潮。继续全部依赖政府来解决公共问题的做法已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原有的单一公共部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限制。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了"社会治理"的概念。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从治理的角度阐述了社会管理问题,着重强调了创新社会治理,并提出了第五个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公报中强调要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比 管理危机 公民社会组织 公共管理运动 会议公报 公共问题 公共治理理论 社会管理 市场调节 绩效考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治理视角下基层领导民主选举机制分析
10
作者 伊娜 胡国栋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4-6,共3页
近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民主观念的进步,公共管理范式开始由统治向治理进行转变,多元的、参与的和合作的公共治理模式逐渐备受各国政府推崇。公共治理理论要求抛弃传统公共管理的垄断和强制特征,重视民众与社会力量的参与机... 近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民主观念的进步,公共管理范式开始由统治向治理进行转变,多元的、参与的和合作的公共治理模式逐渐备受各国政府推崇。公共治理理论要求抛弃传统公共管理的垄断和强制特征,重视民众与社会力量的参与机制,强调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作用,建立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和平等的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治理理论 民主选举 机制分析 基层领导 信息网络技术 公共管理范式 传统公共管理 合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治理视阈下的区域警务合作机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韩春梅 李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8,共7页
随着经济一体化、城市一体化的发展,区域警务合作成为维护城市治安稳定和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热点问题。跨界治理视阈下的区域警务合作更能凸显现代治理理念的核心,更能引领警务合作的趋势。跨界治理视阈下的区域警务合作不仅仅是区域公... 随着经济一体化、城市一体化的发展,区域警务合作成为维护城市治安稳定和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热点问题。跨界治理视阈下的区域警务合作更能凸显现代治理理念的核心,更能引领警务合作的趋势。跨界治理视阈下的区域警务合作不仅仅是区域公安机关与合作组织和成员之间制定条约的事务,而是体现了一种警务合作发展的进程。随着警务实践活动的发展,区域警务合作将以持续的、动态的态势不断出现新模式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治理 区域警务合作 公共治理理论 社会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治理范式下职业教育治理工具的选择与运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平和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共1页
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公共治理理论,使人们对公共管理部门的治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尤其促使公共管理的主客体组成、管理过程、管理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并最终于20世纪90年代末催生演变出新治理范式(莱斯特·M.萨拉蒙,2001)。与传统公... 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公共治理理论,使人们对公共管理部门的治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尤其促使公共管理的主客体组成、管理过程、管理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并最终于20世纪90年代末催生演变出新治理范式(莱斯特·M.萨拉蒙,2001)。与传统公共行政范式、新公共管理范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新治理范式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解决公共问题的独特工具和技术上,即在分析单元上注重政策工具,在实现公共目标过程中,把政策分析以及公共行政的单位从独立的项目或机构转向项目使用的独特工具,寻找不同项目所使用项目工具的特点。这是因为治理工具的选择对优化政策执行、提升政策绩效、达成政策目标都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部门 公共治理理论 治理工具 公共行政 政策绩效 萨拉蒙 重心转移 治理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协商治理的逻辑理路与功能定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崇辉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56,共6页
公共治理理论在当代中国适用的核心基点是多元主体之间的紧张与互动。中国协商治理的逻辑展开需要关注的焦点在于主导主体为中国共产党,关键对象是市场秩序的构建。此过程需凸显协商治理的利益平衡功能,执政党在协商治理中发挥道德榜样... 公共治理理论在当代中国适用的核心基点是多元主体之间的紧张与互动。中国协商治理的逻辑展开需要关注的焦点在于主导主体为中国共产党,关键对象是市场秩序的构建。此过程需凸显协商治理的利益平衡功能,执政党在协商治理中发挥道德榜样的作用,此作用的发挥需要制度化的协商治理。借鉴与超越西方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协商治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专政,对公共治理理论适用性的研究切入是当代中国协商治理研究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治理理论 适用性 中国协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中的协商机制初论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临宏 马琼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38,共2页
一、行政中协商机制的兴起 行政中的协商是民主协商(democratic deliberation)、政治协商(political deliberation)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协商民主的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西方,源自对美国民主宪政制度及实践的反思与剖析,哈马... 一、行政中协商机制的兴起 行政中的协商是民主协商(democratic deliberation)、政治协商(political deliberation)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协商民主的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西方,源自对美国民主宪政制度及实践的反思与剖析,哈马贝斯、罗尔斯、吉登斯、米勒、曼宁等学者对其进行了探求。寻根溯源,哲学的契约论、政治学的协商民主理论、公共管理学的公共治理理论、法学的平衡论为行政中的协商机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契约论提倡契约的意思自由和形式自由,行政权力是公民权利的让渡和转化。行使公共行政权的过程也应当尊重公民的意愿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权力 协商机制 20世纪80年代 协商民主理论 民主宪政制度 公共治理理论 形式自由 公民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