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赋能公共服务现代化的作用机制和路径
1
作者 赵西君 郭剑锋 季小妹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3,共7页
公共服务是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历次科技革命对公共服务的边界、内容、制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沿技术正加速与公共服务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公共服务现代化进程。人工智能作用于公共... 公共服务是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历次科技革命对公共服务的边界、内容、制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沿技术正加速与公共服务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公共服务现代化进程。人工智能作用于公共服务现代化的机制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算法等内嵌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外部技术相互融合共同赋能公共服务各个环节;其次,公共服务领域注重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供给端和需求端场景创新是保障公共服务形成“以人为本”智能化的重要机制;最后,需要建立公共治理引导响应机制,避免人工智能赋能公共服务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提出人工智能赋能公共服务现代化的四条路径,包括加强公共服务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公共服务领域的各类新场景、大力加强公共服务领域智能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尽快建立公共服务以及各部门人工智能融合的规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公共治理 公共服务现代化 现代技术 社会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鸿鹤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十年我国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就业体系、教育体系、社... 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十年我国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就业体系、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仍面临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公共服务事业还不够均衡和可及之间的矛盾。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要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有序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 均衡性 可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