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晨晖 张忠潮 张璋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113,共2页
本文对我国建立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主要阐述了我国建立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针对不利因素提出对策。
关键词 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有利条件 不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十四大以来我国公共政策环境的新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阎鹤翔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78-81,共4页
关键词 公共政策环境 政府公共政策 国有企业 主流文化 收入差距 十四大 欠发达地区 文化多元化 公有制经济 交易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以环境公共政策为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俞树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111,共8页
当下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修改的各种意见、方案中,对《环境保护法》的地位、称谓、价值、原则、制度等的认识很不一致、不明确。本文力图以环境公共政策为视角,对环境保护法修改中涉及的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引致学界对这些问题的... 当下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修改的各种意见、方案中,对《环境保护法》的地位、称谓、价值、原则、制度等的认识很不一致、不明确。本文力图以环境公共政策为视角,对环境保护法修改中涉及的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引致学界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法》 环境公共政策 国家的环境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公共政策与环境法的一致与相悖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贾小虎 张忠潮 王艺璇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98,共2页
环境法与环境公共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在环境保护上是统一的,而我国环境法在制度的建立上与环境公共政策脱节。我国的环境质量与环境法律的数量未呈正向发展。除了成文法的滞后性、法律执行不力等原因外,稳定的环境公共政策与环境法未得... 环境法与环境公共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在环境保护上是统一的,而我国环境法在制度的建立上与环境公共政策脱节。我国的环境质量与环境法律的数量未呈正向发展。除了成文法的滞后性、法律执行不力等原因外,稳定的环境公共政策与环境法未得到较好的结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二者统一可以增加环境法在稳定性基础上的灵活性,利于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共政策 环境 一致性 相悖性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公共政策的适应性——一种“系统范式”的宏观视角
5
作者 曹堂哲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7-80,共4页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政府公共政策的适应性受制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权威性的世界经济贸易规则、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四层级的变量 ;这一适应性包括经济全球化对政府公共政策适应性的一般要求和中国政府公...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政府公共政策的适应性受制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权威性的世界经济贸易规则、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四层级的变量 ;这一适应性包括经济全球化对政府公共政策适应性的一般要求和中国政府公共政策在新的条件下公共政策适应性的特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范式 公共政策适应性 公共政策环境 一般 特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政策良好体现环境保护的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封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14-122,共9页
随着绿色发展上升为事关国家发展理念的全局性政策需求,环境保护因素如何良好地体现在中国公共政策体系尤其是非环境保护类公共政策体系中已成为一个全局性、战略性和跨部门的重大政策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对中国科技政策体现和推动环境... 随着绿色发展上升为事关国家发展理念的全局性政策需求,环境保护因素如何良好地体现在中国公共政策体系尤其是非环境保护类公共政策体系中已成为一个全局性、战略性和跨部门的重大政策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对中国科技政策体现和推动环境保护的作用及其背后影响因素和规律的探索却较少。从公共科技政策对环境保护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视角切入,通过对1949-2015年全时段、全样本量的中国体现环境保护因素的科技政策变迁进行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政策文本分析,回答"哪些因素影响着环境友好型公共科技政策的形成"这一研究问题。研究结论是中国科技政策体现环境保护的政策安排具有阶段性特征,"多"并不必然等于"好"。进一步指出,当前环境友好型公共科技政策需要具备政策制定高度、清晰的高层次全局动员治理手段、高效的多部门政策协同和充分的各级资源配置4个方面。力图在理论层面拓展非环境保护类公共政策体现及推动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框架,并首次在实践层面就改进中国科技政策对环境保护的体现给出了相应定量值,以测度什么样的"多"才会等同于"好",不仅将加强对环境保护与科技政策之间关系的认知,还将为环境友好型公共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政策 环境保护 环境友好型公共政策 绿色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河流生态修复的产出研究及有效性可靠性检验——基于上海城市内河水质改善价值评估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张翼飞 刘宇辉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9-44,共6页
意愿价值评估法(CVM)为具有显著外部性的生态环境服务的价值评估提供可能,但只有经过有效性和可靠性检验的CVM成果才能应用于环境公共政策与治理。本文以CVM评价上海市城市景观内河——漕河泾港的生态恢复的产出,在国内经常采用的线形... 意愿价值评估法(CVM)为具有显著外部性的生态环境服务的价值评估提供可能,但只有经过有效性和可靠性检验的CVM成果才能应用于环境公共政策与治理。本文以CVM评价上海市城市景观内河——漕河泾港的生态恢复的产出,在国内经常采用的线形对数模型基础上,加入二值响应的Logit概率模型对受访者社会经济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验证本次CVM应用的理论有效性。回归中首次引入反映我国特殊社会结构的户籍变量、收入差距变量两者的交互项,并纳入间接反映环境问题历史成因的居民沿河居住期变量,以验证调查结果与一般经济理论的相容性和与我国特殊社会构成、经济态势以及环境历史成因的吻合性。以预调查和正式调查为试验—复试样本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平均支付意愿是160元/(a.户),改善漕河泾水环境的年经济效益至少在6.1×106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共政策 意愿价值评估法(CVM) 支付意愿(WTP) Logit概率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漕河泾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