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西公共政策主体的比较刍议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马昌海
-
机构
北京服装学院社科部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7期86-89,共4页
-
文摘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公共政策主体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乃至调整。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与增进并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而由于在管理中地位的不同,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也各异。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主体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所以从公共政策运行的各个阶段,来关注公共政策主体的发展状况就显得至关重要。
-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主体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农民成为公共政策主体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孙婧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3-135,共3页
-
文摘
政治文明的发展必然要求农民真正享有公民的权力,从而必然要享有决策主体的权力。传统的观念和机制实际上排除了农民的主体身份。需要转变观念并进行制度设计,使农民能够成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
-
关键词
农民
公共政策主体
必要性
可行性
-
分类号
C916
[经济管理]
-
-
题名影响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深层机制探究
被引量:33
- 3
-
-
作者
钱再见
-
机构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17,共3页
-
文摘
本文认为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态度、综合素质、利益需求和行为倾向等都对政策的有效执行产生影响 ,甚至决定政策执行的成败。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本身又深受其背后的多种深层机制的影响 ,如政治社会化机制、成本—收益预期机制、责任追究机制。
-
关键词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政策执行
深层机制
-
分类号
D609.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主体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 4
-
-
作者
高建华
-
机构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86,共4页
-
文摘
消除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提高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程度,是公共政策执行学者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角度思考,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主要源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理性逐利"的结果。消除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之政策执行主体因素,应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培育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公共"精神;加强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正面的利益激励,增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诱因;加强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和控制,防止公共政策执行变形和走样等。
-
关键词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
Keywords
deviation of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ly implementating
implementators
-
分类号
C93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社会化机制
被引量:9
- 5
-
-
作者
钱再见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求实》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6-47,共2页
-
文摘
作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人 ,其政治态度、职业技能、利益需求和行为习惯等都对政策的有效执行产生影响 ,而所有这些方面都是人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必须通过提升人的政治社会化水平来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综合素质 。
-
关键词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政治社会化
机制
-
分类号
D035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复杂性分析
被引量:10
- 6
-
-
作者
耿国阶
-
机构
东北大学
-
出处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6-127,157,共3页
-
文摘
公共政策制定是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行为,但起主导作用的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本身并不是一个纯净、高度匀质化、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受政策制定结构、政策制定过程、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把握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复杂性,强化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公众参与,才能推进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合理、合法和有效,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
关键词
公共政策制定主体
复杂性
公众参与
-
分类号
D035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难题及破解对策
被引量:5
- 7
-
-
作者
杨华锋
周颖
-
机构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7,共2页
-
文摘
在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中,学者将因特殊的执行主体——中层干部不认真履行自身职责而导致现有的方针政策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情况称为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现象。为什么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中梗阻”现象呢?本文基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角度,以中层干部为研究对象,从岗位特殊性、行为偏见性、流于形式的竞岗机制三个方面回答这一问题,并寻找合适的措施矫正这种现象,以实现政策目标。
-
关键词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破解对策
梗阻
政策执行偏差
中层干部
执行过程
特殊性
-
分类号
D60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