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与实现途径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龚益鸣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60,共5页
-
文摘
本文从分析中国经济体制现阶段的三大矛盾出发,概括性地提出了"公共尺度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公共政府体制"的改革大目标,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终极形态作了前瞻性探索,并按"三大体制"的要求,提倡应裁藩、分流、定分、厘标、退市,以此作为逼近改革终极目标的主要途径。
-
关键词
公共尺度体制
公共财政体制
公共政府体制
-
分类号
F120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与实现途径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龚益鸣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9期15-18,共4页
-
文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主攻方向可用三大目标来概括:建立"公共尺度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公共政府体制"。根据"三大体制"的要求,应将裁藩、分流、定分、厘标、退市作为逼近改革终极目标的主要途径。
-
关键词
公共尺度体制
公共财政体制
公共政府体制
终极目标
-
分类号
F120.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论“三公体制”
- 3
-
-
作者
龚益鸣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4,共5页
-
文摘
中国的改革是从局部制度的修正,按轻重缓急的次序渐进式展开的,但它一开始就有一个基本的目标即市场化的定位方向,这有大量的文献及实践材料所证明。市场的意义完全在于效率,中国经济发展的既往成功也完全归功于市场的效率;市场也讲公平,只是这个"公平"严格限定在公平竞争的涵义之内。前期改革即双轨制的受益者乐于维持现状,因为这种混合型体制正是权力绑架市场并继而竭力寻租的天然土壤,我们想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来弥合矛盾,不断进行外部治理,只会愈治愈险。各种矛盾的解决都指向一个无可回避的目标,那就是建立公平竞争、公共财政、公共服务政府的"三公体制"。
-
关键词
制度设计
市场经济
公平竞争体制
公共财政体制
公共服务政府体制
-
分类号
F12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