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公共地陷阱”到“反公共地悲剧”——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旅游资源经营行为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9,共7页
本文引入利益相关者,并考察了利益相关者数目完全信息条件下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旅游资源开发者的行为。通过对有关合约结构的分析,本文认为,完全信息条件下固定合约和分成合约并不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者的行为,但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 本文引入利益相关者,并考察了利益相关者数目完全信息条件下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旅游资源开发者的行为。通过对有关合约结构的分析,本文认为,完全信息条件下固定合约和分成合约并不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者的行为,但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旅游资源开发者却会由于利益相关者的序贯介入而掉入"公共地陷阱",并且会由于开发者的不完美预期,进一步导致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反公共地悲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经营行为 利益相关者 公共地陷阱” “反公共地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公共地悲剧:乡村旅游经营行为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琴 田银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36,共8页
明晰的产权具有众多优势,但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多个群体共同拥有旅游资源的排他权,就会形成乡村旅游资源利用和开发进入壁垒,导致乡村旅游资源的闲置、利用不足等,而引发反公共地悲剧现象。文章以湖南省平江县横冲村和高坪村相邻两... 明晰的产权具有众多优势,但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多个群体共同拥有旅游资源的排他权,就会形成乡村旅游资源利用和开发进入壁垒,导致乡村旅游资源的闲置、利用不足等,而引发反公共地悲剧现象。文章以湖南省平江县横冲村和高坪村相邻两村为例,利用古诺均衡模型与捕鱼模型,以探讨乡村旅游经营行为与反公共地悲剧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乡村旅游资源产权条块分割,乡村旅游资源集体合作化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或避免反公共地悲剧的出现,促进乡村旅游资源集体合作化实现的利益分配协同协议对反公共地悲剧具有显著影响。所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需要强化乡村旅游资源的集中化,通过引导建立股权合作社等有效的组织形式与以分配正义为核心的利益协调机制,不断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地悲剧 协同 乡村旅游 经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权、信息与反公共地悲剧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光南 陈广汉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56,83,共12页
本文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博弈论工具,分别在双方共同拥有产权和完整产权条件下,考虑以下四种情况下的反公共品提供双方共同拥有产权条件下的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和单一产权条件下的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并比较四种情况下资源的利... 本文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博弈论工具,分别在双方共同拥有产权和完整产权条件下,考虑以下四种情况下的反公共品提供双方共同拥有产权条件下的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和单一产权条件下的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并比较四种情况下资源的利用程度。本文结论是,产权分割和信息不完全会导致较严重的反公共地悲剧,因此,在经济管理中首先应该使经济资源具有完整的产权,如果现实的经济管理由于某种原因只能由多个机构共同拥有排他权,不能由单一机构或个人拥有,那么,就应使资源使用成本是完全信息,我国国有资产改革和招商引资“办证大厅”现象验证了以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 信息 公共地 公共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级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生产技术方案 被引量:8
4
作者 曾元武 任娟 陈泽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7-59,共3页
详细介绍广东省省级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生产的内容及技术方法,总结经验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方向,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共地理框架 地理实体 电子地图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公共地悲剧”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广汉 张光南 《东南学术》 2004年第5期83-89,共7页
本文在综述黑勒“反公共地悲剧”基本理论、J.M.布坎南的数理分析和寇宗来的“捕鱼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反公共地悲剧造成社会福利直接损失的另外三种情况,针对反公共地悲剧在我国的表现形式,结合我国《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本文在综述黑勒“反公共地悲剧”基本理论、J.M.布坎南的数理分析和寇宗来的“捕鱼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反公共地悲剧造成社会福利直接损失的另外三种情况,针对反公共地悲剧在我国的表现形式,结合我国《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等政策文件,用博弈论等工具分析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地悲剧 产权 制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风貌建筑的权利保护与限制——以公共地役权为解决方案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旭霞 王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7,共8页
历史风貌建筑是反映某地区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具有一定艺术、科学价值,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特色风貌的非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是"人格利益受到公共利益制约"的特殊的私有物;现行立法以公法保护历史风貌建筑存在不足;以公共... 历史风貌建筑是反映某地区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具有一定艺术、科学价值,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特色风貌的非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是"人格利益受到公共利益制约"的特殊的私有物;现行立法以公法保护历史风貌建筑存在不足;以公共地役权作为解决历史风貌建筑的权利保护与限制的方案具有合理性。我国物权法应以"物权一般法"与"物权特别法"的模式对公共地役权进行构建,并在"物权特别法"上对公共地役权的取得、登记、终止、补偿等问题进行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风貌建筑 公共地役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物的二元产权结构--公共地役权及其设立的视角 被引量:53
7
作者 肖泽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144,共9页
公共地役权是为了实现行政目的并用以对抗第三人而要求私法财产权人持续承担某种负担的权力或权利,可以在私法财产上通过强制命令、行政合同、捐赠奖励等方式设立。从这一视角看,公物上可以同时存在公共地役权与私法权利两种不同性质的... 公共地役权是为了实现行政目的并用以对抗第三人而要求私法财产权人持续承担某种负担的权力或权利,可以在私法财产上通过强制命令、行政合同、捐赠奖励等方式设立。从这一视角看,公物上可以同时存在公共地役权与私法权利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前者服务于特定公共利益,由作为公法物主的行政主体或公众行使;后者服务于供役人私人利益,由作为私法物主的原始财产所有者行使,但前者优先于后者并排挤后者,因此,私法物主的私法财产权只在不损害公共地役权的范围内才存在,因而是一种"剩余财产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物 二元产权结构 公共地役权 剩余财产权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品牌的“公共地”风险及其规避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国亭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1-43,共3页
集群品牌是提高集群内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路的重要途径。由于集群品牌的公共物品属性,集群内企业对其维护与发展的投入不足,加之某些企业的投资行为,可能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而易造成公共地风险。为规避集群品牌风险,... 集群品牌是提高集群内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路的重要途径。由于集群品牌的公共物品属性,集群内企业对其维护与发展的投入不足,加之某些企业的投资行为,可能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而易造成公共地风险。为规避集群品牌风险,应当发挥政府、商会、企业多方面的作用,通过申请注册集群商标、以质量认证监督体系维护集群品牌声誉、多渠道开展集群品牌营销活动、集体应对贸易摩擦、以集群品牌促进企业名牌发展等措施来做好集群品牌的发展与维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品牌 公共地风险 “多米诺骨牌” 风险规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地悲剧”与社会改革路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曾祥炎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20,共6页
公共地的存在并不必然导致"公共地悲剧"。人类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公共领域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社会产出,加快社会历史变迁的进程,公共领域的多与少应由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产品供给不足的程度决定。中国能... 公共地的存在并不必然导致"公共地悲剧"。人类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公共领域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社会产出,加快社会历史变迁的进程,公共领域的多与少应由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产品供给不足的程度决定。中国能否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在于能否实现利益关系的调整,使公共领域的范围趋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地悲剧 社会改革路径 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公共地役权”制度的探讨和立法建议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3-66,共4页
研究目的:针对公共服务企业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公共服务企业与农民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的问题,提出建立"公共地役权"制度的解决方案,并对"公共地役权"制度提出立法建议。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分析... 研究目的:针对公共服务企业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公共服务企业与农民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的问题,提出建立"公共地役权"制度的解决方案,并对"公共地役权"制度提出立法建议。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分析公共地役权问题。研究结果:油气、电力等公共服务企业临时用地后,与农民之间形成的后续权利义务关系在目前法律体系中存在空白。以地役权制度为基础的公共地役权制度可以解决公共服务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的需役地人与供役地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问题。研究结论:公共地役权制度有利于分清权义,解决纷争,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地役权 公共地役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地役权在不动产利益冲突调和中的适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珵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97,共6页
征收是用于解决不动产财产领域公私利益冲突问题的方式,然而由于"公共利益"范围和标准的模糊性,导致实践中滥用征收权的行为频频发生。不仅影响了不动产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对财产权人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侵犯。因此,在反思如何... 征收是用于解决不动产财产领域公私利益冲突问题的方式,然而由于"公共利益"范围和标准的模糊性,导致实践中滥用征收权的行为频频发生。不仅影响了不动产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对财产权人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侵犯。因此,在反思如何完善征收制度的同时,应当在对公私利益冲突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公共地役权方式,以公权主体作为公众的代表,与不动产财产权人通过协商方式,实现不动产财产为公需所用与保护财产权人利益的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地役权 利益冲突 征收 权利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公共地悲剧”:政策执行网络困境解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定明捷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政策执行的网络化使得政策执行日益复杂,而政策执行网络涉及的多个政策执行主体间的协调和合作,则使政策执行可能出现"反公共地悲剧"现象,这将导致"政策执行鸿沟"的出现。
关键词 政策执行 公共地悲剧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地悲剧与市场结构 被引量:7
13
作者 金学群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39-42,共4页
“公共地悲剧”是指,如果一种资源没有建立排他性的产权,就会导致这种资源的过度使用.短期来看,在资源的产权置于公共领域时,以这种资源作为关键性生产要素的产品,它的市场结构有着向完全竞争型市场结构过渡的趋势.但是,在长期... “公共地悲剧”是指,如果一种资源没有建立排他性的产权,就会导致这种资源的过度使用.短期来看,在资源的产权置于公共领域时,以这种资源作为关键性生产要素的产品,它的市场结构有着向完全竞争型市场结构过渡的趋势.但是,在长期内公共产权安排,都使资源因为过度使用而迅速枯竭,造成整个产品市场的消失,给社会福利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建立排他性产权,是中国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地悲剧 排他性产权 市场结构 产权制度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地役权在封闭小区开放中的适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珵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0-154,共5页
伴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封闭小区开放成为了当下热议的话题。小区开放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类弊病,期望通过开放小区的方式促进周围资源的共享,对已有道路、绿地等设施进行重... 伴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封闭小区开放成为了当下热议的话题。小区开放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类弊病,期望通过开放小区的方式促进周围资源的共享,对已有道路、绿地等设施进行重新规划利用,满足城市更新的需要。然而,依照我国现有法律的规定,小区开放会面临业主共有权如何保护,开放范围的确定以及是否能够请求补偿等现实问题,从本质上而言是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选择问题。采用设立公共地役权的方式,能够使政府和业主通过事前沟通的方式对相关内容明确约定,在不改变物权归属的前提下,实现小区开放资源共享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区开放 公共地役权 业主权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信贷领域的“公共地”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刘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0年第8期43-46,共4页
本文论述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集中资金投向大型、重点型企业的信贷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将这一现象解释为信贷领域的“公共地”问题。这一现象具有潜在风险 ,非但不利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缓解 ,而且会造成新的信贷风险资... 本文论述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集中资金投向大型、重点型企业的信贷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将这一现象解释为信贷领域的“公共地”问题。这一现象具有潜在风险 ,非但不利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缓解 ,而且会造成新的信贷风险资产的堆积。问题的面上原因可归于银行与银行之间信贷信息的隔绝与无序竞争。今年出台的统一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制度、银行业协会的成立等措施理论上可以抑制这种非效率的信贷现象。但是 ,问题的深层原因却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本身。问题的根本解决及内控机制的真正建立只能寄希望于银行业进一步的深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 公共地问题 商业银行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批、谈判与反公共地悲剧
16
作者 应千伟 张光南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104,共12页
本文研究了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程序中,企业审批机构的收益模式,审批权的分割程度以及不同的信息结构如何影响"反公共地悲剧"的发生和经济效率。本文发现,如果不允许谈判且审批机构的收益仅来自固定的审批费份额,则较高的审批... 本文研究了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程序中,企业审批机构的收益模式,审批权的分割程度以及不同的信息结构如何影响"反公共地悲剧"的发生和经济效率。本文发现,如果不允许谈判且审批机构的收益仅来自固定的审批费份额,则较高的审批权分割程度容易导致反公共地悲剧。在对称信息条件下,企业与每个审批机构的纳什合作谈判可以减轻甚至杜绝反公共地悲剧的发生,但审批权的分割程度以及企业和审批机构的相对谈判力会影响总剩余在企业和机构间的分配:审批权分割程度越高,企业获得的剩余越少。然后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谈判定价也不能避免净效率损失,而且此时降低审批权分割程度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地悲剧 贿赂 不对称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公司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产学研公共地悲剧治理研究——基于寻租、合谋、机会主义行为抑制的中介效应检验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成华 王海军 王华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90,共10页
由于受到寻租、合谋、机会主义等行为的影响,我国产学研战略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虚拟公司的公司治理理论可以为产学研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提供引导。经验性研究揭示了在寻租、合谋、机会主义行为中介效应下,产学研虚拟公司治理对产学研... 由于受到寻租、合谋、机会主义等行为的影响,我国产学研战略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虚拟公司的公司治理理论可以为产学研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提供引导。经验性研究揭示了在寻租、合谋、机会主义行为中介效应下,产学研虚拟公司治理对产学研公共地悲剧治理的微观促进机理。因此,我国应优先完善产学研虚拟信息披露,再逐步优化其他虚拟公司治理要素,使产学研尽早摆脱被动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虚拟公司 公司治理 公共地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大型公共地下停车场交通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琪 钱林波 陈阳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2,45,共4页
通过对南京市大型公共地下停车场的交通影响分析 ,研究确定了该停车场实施建设的可行性、停车场规模、出入口位置及相应的交通组织方案。对于我国其他城市开展此类项目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城市 公共地下停车场 交通影响 交通规划 规模 出口位置 入口位置 交通组织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地役权在我国街区制改革中的运用及其实现路径探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赵自轩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0-102,共13页
街区制改革旨在优化街区网路结构,在我国政府的相关文件中,其直接指向封闭小区内部道路的公共化。街区制改革的实现直接导致了小区业主的物权变动,我国《物权法》对此缺乏有效的物权制度供给。公共地役权作为一种与征收并存的公共利益... 街区制改革旨在优化街区网路结构,在我国政府的相关文件中,其直接指向封闭小区内部道路的公共化。街区制改革的实现直接导致了小区业主的物权变动,我国《物权法》对此缺乏有效的物权制度供给。公共地役权作为一种与征收并存的公共利益实现方式,其设立不以取得不动产所有权为前提,因其低成本、高效率而在域外得到了较多的运用。在公共地役权的设立模式下,政府机关通过与不动产权利人订立公共地役权合同,对公共地役权的设立范围、设立目的、利用方式、费用补偿、终止情形等内容进行规定,克服了征收制度下公共利益实现的刚性冲突,可以较好地实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公共地役权对我国街区制改革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其在街区制改革中的实现路径可以通过相应的法律制度构建加以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制 公共地役权 征收 地役权 相邻关系 物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铺设中的用地问题及解决思路——从公共地役权理论到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强伟 《法治研究》 2017年第6期76-86,共11页
油气管道等长距离线型工程通常需要在土地上下空间铺设管道或架设网线,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其通过土地上下的法律基础。此外,出于管道运行安全及大众安全的考虑,对管道周边土地的利用也有多种限制。公共地役权的理论虽然可以对周边土地利... 油气管道等长距离线型工程通常需要在土地上下空间铺设管道或架设网线,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其通过土地上下的法律基础。此外,出于管道运行安全及大众安全的考虑,对管道周边土地的利用也有多种限制。公共地役权的理论虽然可以对周边土地利用限制提供理论依据,但不能解决管线的通过问题。在土地上下铺设管道或架设网线需要单独的法律基础,我国《物权法》中的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发挥此功能。管道通过和出于管道安全运行及大众安全对周围土地的限制是两种不同用地需求,公共地役权的理论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以公共地役权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反而会导致其理论体系的混乱,失去该理论本有的规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线型工程 公共地役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 空间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