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公共利益优先原则——以与公共借阅权制度相比较为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晓军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8,共8页
公共图书馆制度是适应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而产生的公益制度,它由初期的公益活动发展为当今国家为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重要公益制度,充分体现社会效率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公共借阅权制度是维护版权人个人利益的制度;对于公权力而言... 公共图书馆制度是适应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而产生的公益制度,它由初期的公益活动发展为当今国家为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重要公益制度,充分体现社会效率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公共借阅权制度是维护版权人个人利益的制度;对于公权力而言,如果在公共资源无法同时满足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公益和公共借阅权制度的个人利益时,应当优先维护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公共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制度法理基础 公共借阅权制度法理基础 公共图书馆制度体现的公共 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位法》视域下职业本科学位授权制度:法理基础、现实挑战与改革趋向 被引量:4
2
作者 徐俊生 高羽 邓旭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3-38,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的正式颁布,为职业本科学位授权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对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学位指导原则、学位法律地位、学位基本原则、学位学术要求、学位培养目标深入分析,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的正式颁布,为职业本科学位授权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对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学位指导原则、学位法律地位、学位基本原则、学位学术要求、学位培养目标深入分析,明确职业本科学位授权制度的法理基础。但现行的职业本科学位授权制度在实践中遭遇了实践性与理论性融合难题、法规适应性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等若干挑战。据此提出加固法治化基石、构建常态化机制、深化许可化管理和建立标准化体系等改革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法 职业本科 法理基础 学位授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现实与法理基础 被引量:11
3
作者 党国英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6,共6页
可能因为现行土地制度的合理性被渗透到启蒙教育之中,以致在土地制度改革讨论中至今存在一种难以逾越的思想壁垒,可称其为"所有权幻觉",这是一种背离土地立法的民生本义的蒙昧主义心态,影响着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可能因为现行土地制度的合理性被渗透到启蒙教育之中,以致在土地制度改革讨论中至今存在一种难以逾越的思想壁垒,可称其为"所有权幻觉",这是一种背离土地立法的民生本义的蒙昧主义心态,影响着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现行土地制度存在三个方面弊端:一是土地要素利用效率的损失;二是扩大社会不公;三是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村社会纷争。土地改革要摆脱一切陈旧观念的束缚,把人的福祉放在制度安排首位,其基本出路有三:一是合理确定土地制度的公权边界;二是科学规划建构土地用途管制权;三是推动土地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的法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幻觉 土地制度改革 法理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法理基础 被引量:8
4
作者 崔文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134,共13页
土地开发权的性质是公权力,其基本内容是土地用途管制和规划管理,土地开发权决定土地资源的初始配置,它是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土地利用的公法调整是私法调整的基础。土地开发权是产生土地开发增值收益的决定因素,这是构建和完善土... 土地开发权的性质是公权力,其基本内容是土地用途管制和规划管理,土地开发权决定土地资源的初始配置,它是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土地利用的公法调整是私法调整的基础。土地开发权是产生土地开发增值收益的决定因素,这是构建和完善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法理基础。国家应当以土地管理者身份参与土地开发增值收益的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以实现土地开发增值收益社会分享的政策目标。作为土地所有权人的国家和集体以及其他民事权利主体,依据民事权利参与土地开发增值收益的初次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权 增值收益 分配制度 法理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的法理基础及模式选择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永年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107,共7页
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是指将人民监督员制度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予以确定。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制化既有现实的必要性,也有实践的可行性。目前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案。本文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 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是指将人民监督员制度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予以确定。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制化既有现实的必要性,也有实践的可行性。目前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案。本文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制化模式可参照但又不能完全照搬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立法模式。具体是:应在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增加原则性规定;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专门、全面、系统的规定;高检院会同司法部制定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具体细则,对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具体操作办法和程序作出更为明确、详细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监督员制度 法制化 法理基础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理基础及现实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周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48-53,共6页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需要外部监督。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主动接受人民监督的一项制度创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在司法实践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但经过试行,在实践中已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需要外部监督。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主动接受人民监督的一项制度创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在司法实践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但经过试行,在实践中已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程。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不仅可以澄清“谁来监督监督者”的质疑,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监督员制度 现实思考 法理基础 检察机关 外部监督 职务犯罪 制度创新 理论基础 司法实践 侦查权 生命力 监督者 试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理基础 被引量:4
7
作者 范冠峰 《政法论丛》 2004年第6期25-28,共4页
在我国民事侵权领域 ,精神损害赔偿有法可依 ,有据可查 ,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但同样是精神损害 ,甚至是比民事案件中更为严重的精神损害 ,在包括行政侵权在内的国家侵权中却无法获得赔偿 ,这对我国这样的单一制国家来说 ,... 在我国民事侵权领域 ,精神损害赔偿有法可依 ,有据可查 ,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但同样是精神损害 ,甚至是比民事案件中更为严重的精神损害 ,在包括行政侵权在内的国家侵权中却无法获得赔偿 ,这对我国这样的单一制国家来说 ,造成了法律体系的不统一。在行政赔偿中增加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加以考察研究 ,探寻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侵权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法理基础 民事案件 行政赔偿 国家 民事侵权 时代发展 统一 现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地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法理基础与制度构建
8
作者 杨炼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87,98,共7页
随着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增强,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的严峻问题,究其原因,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制度缺陷有密切关系。民族地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制度构建首先需要从法理上厘清其理论基础,民族地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法理... 随着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增强,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的严峻问题,究其原因,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制度缺陷有密切关系。民族地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制度构建首先需要从法理上厘清其理论基础,民族地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法理基础包括民族地区的区域发展权、民族地区的环境权和民族地区自然资源自治权三个方面。民族地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应从强化矿产资源立法、以市场机制理念为指导完善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和以生态补偿理念为指导改造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三个方面来构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生态补偿 法理基础 制度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位追缴权:现实需求、法理基础和制度构建
9
作者 贾建平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9-96,共8页
对违法所得财物予以追缴是为了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不使任何人从违法犯罪中获利。我国现行追缴制度对追缴权的行使主体规定不统一、对违法所得投资收益追缴范围规定太笼统、对违法所得投资收益追缴的对象规定不明确,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不... 对违法所得财物予以追缴是为了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不使任何人从违法犯罪中获利。我国现行追缴制度对追缴权的行使主体规定不统一、对违法所得投资收益追缴范围规定太笼统、对违法所得投资收益追缴的对象规定不明确,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不能有效控制所有涉案财物,违法犯罪分子的非法获利不能全部追缴。客观的执法现实需要赋予公安机关代位追缴权。代位追缴权是公私法融合背景下移植合同法中债的保全制度构建的,既有民法和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又有相似的立法经验。为保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护善意相对人合法权利的平衡,公安机关行使代位追缴权应当控制严格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位追缴权 现实需求 法理基础 制度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皇权社会赋税制度的法理逻辑及其制度结果——从“王税”“官课”成为赋税制度基本形态谈起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9,共8页
中国皇权社会赋税制度与欧洲中世纪税制不仅在形态上、而且在法理基础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税制以财产私有为法权基础,最后发展出平民通过代议制而控制国家税收的宪政政体;而中国“秦制”以后赋役制度的基础在于,皇权是一切“子民... 中国皇权社会赋税制度与欧洲中世纪税制不仅在形态上、而且在法理基础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税制以财产私有为法权基础,最后发展出平民通过代议制而控制国家税收的宪政政体;而中国“秦制”以后赋役制度的基础在于,皇权是一切“子民”人身和财产的最终所有者、支配者。这个法理不仅导致了中国皇权社会在制度方向上与欧洲的迥异,而且直接或间接造成了中国制度形态的一系列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赋税制度 法权基础 法理逻辑 制度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的法理基础 被引量:17
11
作者 朱谢群 《知识产权》 CSSCI 2004年第5期3-8,共6页
本文首先在洛克“劳动财产权理论”和康德“意志论”的语境中探讨知识产权的法理基础,并通过与有形财产权的比较,揭示了知识产权在法哲学上的正当性根据 ;其次,依据法经济学原理对知识产权进行法理分析,阐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背后的经济... 本文首先在洛克“劳动财产权理论”和康德“意志论”的语境中探讨知识产权的法理基础,并通过与有形财产权的比较,揭示了知识产权在法哲学上的正当性根据 ;其次,依据法经济学原理对知识产权进行法理分析,阐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背后的经济原因,回应了几种不认同“知识财产权”形式的观点,从而证成了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与存在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法理基础 劳动财产权 智力成果 知识产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罪名变更的法理基础及其模式选择——刑事一体化角度的思考 被引量:10
12
作者 万毅 刘沛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129,共9页
在法院能否变更起诉指控的罪名以及如何变更起诉指控罪名的问题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立法上的差别和理论上的分野。我国目前在程序设计上对法院的罪名变更权缺乏制约,理论界提出的种种改革方案也都值得商榷。我国罪名变更制度的建构... 在法院能否变更起诉指控的罪名以及如何变更起诉指控罪名的问题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立法上的差别和理论上的分野。我国目前在程序设计上对法院的罪名变更权缺乏制约,理论界提出的种种改革方案也都值得商榷。我国罪名变更制度的建构,应当立足于我国特有的法文化传承和法治土壤,应当建立以四要件犯罪构成模式为基石并与诉因制度相整合的“诉因制度本土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名变更 刑事一体化 模式选择 法理基础 犯罪构成模式 诉因制度 指控罪名 程序设计 改革方案 文化传承 变更权 理论界 本土化 起诉 法院 应当 分野 立法 国家 法治 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证据属性”在证据制度中基础性地位的质疑 被引量:2
13
作者 纪格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0,共4页
 "证据属性"是我国现有证据法领域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其所固有的逻辑上的缺陷,体系上的僵化性以及程序功能的单一性,因此难以在司法实践中切实地发挥作用。"证据能力"体现了一种不同的证据采纳模式,即证据只有具...  "证据属性"是我国现有证据法领域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其所固有的逻辑上的缺陷,体系上的僵化性以及程序功能的单一性,因此难以在司法实践中切实地发挥作用。"证据能力"体现了一种不同的证据采纳模式,即证据只有具备证据能力才能进入法庭审理阶段,成为质证的对象,证据最终是否回被采纳取决于证据的证明力。通过证据能力概念的引入,证据的采纳标准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法理学或法哲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可以通过立法得以实现的具体的程序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属性 基础性地位 证据制度 证据能力 核心问题 程序功能 发挥作用 司法实践 法庭审理 能力概念 证据法 单一性 证明力 法哲学 法理 性问题 僵化 质证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公诉的法理基础质疑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宏武 《湖湘论坛》 2004年第3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民事公诉制度 法理基础 国家公诉人 民事责任 公民权利 民事诉权理论 诉讼时效理论 检察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损害私法救济的法国模式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晋海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1,共12页
目前,学界对于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私法属性及其理论基础仍存在重大学术争议,影响了该制度的发展与实施。为弥补公法救济制度之不足,法国于2016年在其《民法典》中确立了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奠基于民法上的“公众共用物”概... 目前,学界对于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私法属性及其理论基础仍存在重大学术争议,影响了该制度的发展与实施。为弥补公法救济制度之不足,法国于2016年在其《民法典》中确立了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奠基于民法上的“公众共用物”概念。生态损害是对生态系统这一公众共用物的损害及其对人类服务的集体利益损害,民法中的生态损害是集体利益损害,而非公共利益损害。公众对生态系统等公众共用物,享有民事权益,也承担民法上的保护义务。当民事主体违反其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义务时,将承担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生态损害异于个人性民事权益损害,法国从原告资格、责任形式、预防制度、诉讼时效等方面对传统侵权制度进行适应性改造,形成了法国生态损害赔偿的制度构架。法国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及其相关理论对我国探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法理基础、处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构建生态损害公私法协同救济机制等诸多方面均有重要启示意义。法律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尚须借鉴法国经验,确立公众共用物的概念,并对民事主体享有的与生态系统相关的民事权益与保护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在完成上述一系列立法任务后,我国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方才具备坚实的法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损害 私法救济 法理基础 制度架构 法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证制度在高校管理中的适用初探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郑焱 陈英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长期以来,高校管理工作游离于法治视野之外,但高校“无讼”的年代在今天已成历史。完善高校管理工作的法律秩序,实现高校管理的科学化需要引入听证制度,高校管理实施听证制度也是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听证制度 高校管理 法理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公有”?--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逻辑再认识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8-58,共11页
马克思所说的公有制本质上是社会所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实存在一个公有制的宪制安排(共同所有权)下发展公有制生产关系(社会所有制)的历史命题。传统认识中,公有制只包含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而集体所有制又只有总有制一种形式。... 马克思所说的公有制本质上是社会所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实存在一个公有制的宪制安排(共同所有权)下发展公有制生产关系(社会所有制)的历史命题。传统认识中,公有制只包含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而集体所有制又只有总有制一种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集体”已经发生了构造之变,集体所有制也发生了从总有向合有、共有的拓展,这些民法上的共同所有形式其实都属于现代公有制的范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开放性的土地产权秩序,需要根据土地专属社会价值和技术边界的移动来安排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这一指向有着充分的法理基础和现实依据。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要依据不同的村庄类型和土地类型,选取不同的理论支援和政策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 公有制 产权制度 法理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产登记的法理和登记机关的选择 被引量:4
18
作者 曲珍英 《政法论丛》 2005年第2期56-59,共4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房产登记制度正由单纯管理型向财产型转变。作为不动产物权的房产权利登记具有国家公信力,是国家建立房产权利统一的法律基础。为此,必须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法律制度。
关键词 登记机关 房产登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法理 国家公信力 不动产物权 登记制度 权利登记 法律基础 房产权利 法律制度 财产型 管理型 单纯 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理论依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汉杰 《政法论丛》 2004年第1期55-57,共3页
本文对现代证券市场的核心内容———证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进行了理性分析 ,认为公平是各国制定证券法的法理基础、市场失灵是证券信息披露制度客观存在的经济理论依据。
关键词 证券市场 证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 市场失灵 证券法 法理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20
作者 孙健夫 田贵贤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92-93,共2页
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维护边疆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从制度构建层面提出构建的基... 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维护边疆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从制度构建层面提出构建的基本原则与完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法理基础 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