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毗邻效应、区域公共品供给与城市群污染治理——基于沈阳经济区资源环境状况的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华新 刘海莺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81,共7页
在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的同时,雾霾、流域治理、污染物排放等区域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与单一城市的污染治理不同,城市群由于各城市距离较近,经济发展基础趋同,存在"毗邻效应"。通过制度类区域公共品供给可以实现城... 在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的同时,雾霾、流域治理、污染物排放等区域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与单一城市的污染治理不同,城市群由于各城市距离较近,经济发展基础趋同,存在"毗邻效应"。通过制度类区域公共品供给可以实现城市群环境政策整合,其效果将远大于单一城市环境政策效果的加总。制度类区域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作为长效机制,将促进各城市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条件差异进行分工和合作,有利于解决城市群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各城市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毗邻效应 制度类区域公共 基础设施类区域公共 区域公共品供给机制 产业结构 区位熵 污染治理 沈阳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农田灌溉方式与江汉平原的旱灾——兼谈“不合作”视野下的农业风险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首燕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7-219,共3页
本文表明,个体化基础上的灌溉方式无法将大江大河的水引入农田,“不合作”所带来的农业风险并不亚于旱灾。乡村干部缺乏治理资源,村庄缺乏内在约束力,包括水利在内的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农业生产成本剧增。要使“减负”真正成为“增收”... 本文表明,个体化基础上的灌溉方式无法将大江大河的水引入农田,“不合作”所带来的农业风险并不亚于旱灾。乡村干部缺乏治理资源,村庄缺乏内在约束力,包括水利在内的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农业生产成本剧增。要使“减负”真正成为“增收”,尚需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而非抽象的“国家退出”所能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 农业风险 农田灌溉方式 江汉平原 旱灾 公共品供给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