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政治:环境议题再现的公共修辞视角 被引量:35
1
作者 刘涛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6,共4页
视觉性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文化主因,社会争议建构与公共议题再现同样转向图像化表征。综观近三年中国极具影响力的6起指向环境问题的公民权利事件,以风景照片、政治漫画与新闻摄影为修辞方式的图像事件成为环境主义者轮番征用的社会动... 视觉性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文化主因,社会争议建构与公共议题再现同样转向图像化表征。综观近三年中国极具影响力的6起指向环境问题的公民权利事件,以风景照片、政治漫画与新闻摄影为修辞方式的图像事件成为环境主义者轮番征用的社会动员途径。环境主义者借助图像事件这一批判性修辞策略构造了人们诠释、想象并重构生态秩序的基本途径,以此唤起通往绿色公共领域的公民行动,并最终完成对"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的隐性书写和公共传播,这是视觉文化时代公共议题构造的一种极具后现代特征的公共修辞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政治 环境议题 公共修辞 图像事件 绿色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造句:公共议题构造的社会动员与公共修辞艺术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涛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1期186-189,153,共5页
网络造句行为的蔓延见证的是草根阶层构造并设置公共议题的能力和智慧,本质上体现了一种指向公共修辞的草根叙事艺术。公共修辞是一个与个体修辞相对应的概念,核心强调以公共利益为根本诉求的议题构造与话语生产理念。作为一种公共参与... 网络造句行为的蔓延见证的是草根阶层构造并设置公共议题的能力和智慧,本质上体现了一种指向公共修辞的草根叙事艺术。公共修辞是一个与个体修辞相对应的概念,核心强调以公共利益为根本诉求的议题构造与话语生产理念。作为一种公共参与途径,网络造句往往借助"语境再造"、"借巢孵卵"等公共修辞策略达到公共议题构造的政治目的,所体现的是一种间接的、迂回的、赌博式的、偷袭式的政治抵抗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造句 公共议题 社会动员 公共修辞 语境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修辞:话语实践中的公共利益及其修辞建构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82,共16页
作为一种修辞形式,公共修辞旨在回应修辞实践中的公共性问题,其主要特点是以公共利益为修辞目的,通过对文本或话语的策略性挖掘、表征、征用与转换,维护公共空间的协商性、批判性与对话性。社会舆论场域中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公共议题、... 作为一种修辞形式,公共修辞旨在回应修辞实践中的公共性问题,其主要特点是以公共利益为修辞目的,通过对文本或话语的策略性挖掘、表征、征用与转换,维护公共空间的协商性、批判性与对话性。社会舆论场域中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公共议题、公共话语、公共价值三个维度,相应地也就形成了公共修辞的三重内涵:一是公共议题的争议性呈现,即通过对事实的可见性生产,促使公共空间的问题与矛盾形成,以此激活公共空间的批判功能;二是公共话语的知识性建构,即在知识维度上构建出一种“介于之间”(in-between)的话语形式,其主要修辞策略是赋予事物认知以知识逻辑;三是公共价值的对话性倡导,即在文化维度上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对话与和解,从而建立公共空间理性交往的认同基础与共识基石。由于公共修辞的劝服或对话功能服务于公共利益取向,其主要“应用场景”是公共传播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修辞 公共利益 公共空间 公共 公共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修辞学教育的新趋势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汝东 杨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9,共7页
中国的修辞学教育正在从个体修辞学教育走向公共修辞学教育、从民众修辞学教育走向国家修辞学教育、从国内修辞学教育走向国际修辞学教育,正在从单一课程教育走向综合性课程教育,特别是从语文修辞学教育走向传播修辞学教育、从平面媒体... 中国的修辞学教育正在从个体修辞学教育走向公共修辞学教育、从民众修辞学教育走向国家修辞学教育、从国内修辞学教育走向国际修辞学教育,正在从单一课程教育走向综合性课程教育,特别是从语文修辞学教育走向传播修辞学教育、从平面媒体修辞学教育走向多媒体修辞学教育,逐渐形成中国修辞学教育的新学科建制。修辞是新闻传播的核心手段,修辞学是传播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中国的修辞学研究者、教育者、管理者,应密切关注、把握上述发展动态和趋势,以提高中国修辞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新闻传播学 修辞学教育 公共修辞 国家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修辞学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汝东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3期15-19,29,共6页
作为公共修辞的一种形态,以国家为修辞主体,旨在处理国内政务、塑造国家形象、协调国际关系、解决国际争端以及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事务。国家修辞学是公共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旨在研究国家修辞行为和现象、综括国家修辞手段... 作为公共修辞的一种形态,以国家为修辞主体,旨在处理国内政务、塑造国家形象、协调国际关系、解决国际争端以及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事务。国家修辞学是公共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旨在研究国家修辞行为和现象、综括国家修辞手段和策略、揭示国家修辞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文章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重大国内外事务中的修辞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国家修辞、国家传播、国家修辞学等新范畴,分析了国家修辞的内涵、类型及其修辞主体和传播价值,阐述了国家修辞学的内涵、研究对象、内容、任务以及研究方法,综括了国家修辞学研究的学术和实践价值。作者认为,从个体修辞学走向公共修辞学、从民众修辞学走向国家修辞学反映了未来修辞学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修辞 国家修辞 国家传播 国家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修辞发展的新态势及其理性建设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海庆 邢兆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69,共6页
网络修辞正走向公共修辞,却存在公共性缺失问题。发展伦理视阈下,网络修辞公共性缺失是技术理性超越政治理性和伦理理性,成为统治理性而发生作用的结果。因而我们要诉诸政治理性,保证网络话语秩序和社会权力秩序的同构性;诉诸伦理理性,... 网络修辞正走向公共修辞,却存在公共性缺失问题。发展伦理视阈下,网络修辞公共性缺失是技术理性超越政治理性和伦理理性,成为统治理性而发生作用的结果。因而我们要诉诸政治理性,保证网络话语秩序和社会权力秩序的同构性;诉诸伦理理性,还原修辞的认同性、实在性与公共性本质,以提升公众的公共修辞意识。只有技术理性、政治理性和伦理理性循环互动,才能使网络修辞公共性的实现得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修辞 公共修辞 技术理性 政治理性 伦理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利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3-244,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姿态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和时效性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在这一前提之下,网络文化空间内价值标尺需要重构,伴随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姿态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和时效性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在这一前提之下,网络文化空间内价值标尺需要重构,伴随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演变,网络公共修辞人角色呼之欲出,确立开放式教育观念和强调参与式的教育方式,对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公共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